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中,导致学生文言文意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理解得分点上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句式等,只能胡乱猜想其大意,而猜想的这个意义又不能和其他的自己可以理解的字词协调理解,只能改变能够理解的字词意义。怎样才能避免考生意译,本文从广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学会依据语境和语法推断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一句话逐字理解,对不理解的予以推断理解,对某些词语可以做多方面理解;反观文言翻译的规范性潜要求,看是否合乎答题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使动句是指由使役动词带上宾语作谓语,表致使意义的句子。本文首先对《动词用法词典》中2117条动词义项逐一排查,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组与使动句致使意义相匹配的使役动词,提出使役动词的三种形式特征;然后从使动句语义角色和动词的论元成分交叉融合的角度,指出使动句是通过保留、丢弃、增添等表现方式分派句式的表达要素,从而达到句式致使意义的实现;最后结合实例,分析了使动句的语用价值,提出使动句为我们确切表达致使意义提供了句式选择,丰富了汉语致使意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不仅与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规律大不相同,而且与文言散文也有珠异的一些句子。我们读新诗,说快板,念顺口溜,尽管它们也五个字一句或七个字一句,也讲究押韵,但总觉得与读古代格律诗韵味不同。这除了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粘连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还因为格律诗中有不少的连文言文中世罕见的句式——特殊句。然而,就是这些特殊句使诗味增添不少。杜甫的诗歌,如唐元镇所云,是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来,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的①所以其…  相似文献   

5.
古白话小说对文言传奇形式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题式,使传奇集由本来的无细目或只有名号类非显事细目部分转向以主谓或动宾句式构成的显事性细目;二是体式,使中长篇传奇的部分作品带上话本与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或加细目,或分章回,或加评赞及入话类诗文;三是语言,较多的中篇传奇趋向文言浅俗化,强化了文言小说生活化的艺术描写,但无法取得最充分的表达自由,终未写出中长篇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6.
汉语存在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但对存在句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其他句式研究的附庸。本文对存在句的定义、类别和语用方面做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句法层面对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的格式和各句法成分的隐现情况进行描写,并将这些句法格式跟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中被动句的句法格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武冈方言被动句中各句法成分的隐现与被动标记的虚化程度、被动句的语义焦点、使用被动句的语体及人们的认知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8.
体谓句的研究有三个阶段,一是纷争阶段,二是明确阶段,三是论证阶段。这三个阶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研究的进展过程——从描写到解释的进步。从句式角度并结合语篇是体谓句研究的两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句子给予义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给予义在更多情况下是句子的整体意义,是特定句式、句子各成分间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有机结合的结果。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大到小,先从整句入手进而对给予句中的三项名词(N1N2N3)、可进入给予句的动词以及三种“给”(给1给2给3)进行语法、语义上的描写、分析,试图寻找出表达给予义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0.
把句式N_1 V_1得 N_2 V_2分为两组,对其各构成成分、句式的变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指出N_1 V_1得 N_2 V_2句式是述补句。句式A是主谓作补句,句式是B是述宾补句,述补结构内部带宾语。  相似文献   

11.
受事话题句是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一种重要句式。通过对先秦至清代32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的穷尽考察,描写了带范围副词状语类受事话题句句法特征和历史演变轨迹。此类受事话题句的形成主要与受事论元的语义特征及其所负载的信息的性质、全量副词的语义指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类受事话题句具有凸显语义量大小的特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失意与诗意     
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被用滥的素材,但作者独辟蹊径,从失意人生与诗意生活入手,表明了心灵需要自我陶冶的观点。开端的场景描写作了有力的烘托,又与后丈的尘俗描写形成了对照,凸显主旨。句式上整散交织,如第二段,整句“熹微的晨光,熟悉的身影”,散句“听脚下腐朽的呻吟,看蟋蟀轻巧地越过脚面,寻头上纵歌的朱红小雀儿,触展曦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身上的斑斑点点”,读来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13.
“既然”句的前提及推论形式汪国胜0.说明0.1“既然”句是指“既然p,就q”句式。“既然p就q”句式是通常称为推论句的一种复句句式。语法学上,人们只注意这种句式p、q之间的语意关系(因果关系),并不去考察从p到q的推论形式。逻辑上也论及这种句式,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清中后期两种口语程度极高的北京话材料<语言自迩集>、<小额>中含"给"字的给予句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将其归为十种句式并对其进行了语法、语义以及信息分布等方面的描写和解释,说明了句子给予义的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送别·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书作为语料,分析李叔同韵文的语体风格,探究其风格的形成根源。李叔同韵文音律上多用押韵,词语选择上擅用单音节词、文言词语,句式上常用文言句式和仿骚体、词体,又灵活运用多种辞格,清丽典雅,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7.
“使”字句的事件结构由表致使关系的和表描述结果的两个原子事件组成。前一个事件中的谓词“使”不但决定了该事件的致使性质 ,而且使得“使”字句的整个句式表示的是致使性质的事件结构。“使”字在事件结构中可以有颗粒度或粗或细两种描写方式 ,前者强调对“使”字语义的概括性 ,后者突出“使”字的词汇特征。实际书面语语料中出现的“使”字句可归纳为两种基本句法格式 ,但是这两种格式可以在语义上一致性处理为表致使的事件结构。“使得”句可以看做是“使”字句的变体形式 ,因此 ,“使”字句事件结构的描写方式也适用于“使得”句的情况。运用新戴维森分析法来描写“使”字句的事件结构 ,不仅能够准确、规范地刻画出“使”字语义内容及整个“使”字句的句式语义 ,而且丰富了传统逻辑描写自然语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重动句的句式特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在外部表现为:句型上应归为"主 状 动"句式;在内部表现为重动句的内部差异性:即可以根据语法标记、补语的语义指向、句式在使用时的选择性等角度对重动句进行内部分类。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是生成语法格理论的挑战之一,乔姆斯基的格理论能够对一些基本句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和分析,但在对一些特殊句式如被动句中格结构的解释中则有争议。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进行了分析,阐述英汉两种被动结构的格结构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连谓句和紧缩句是两种容易混淆的句式,文章从概念、类型、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