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政府主导型的。由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压力,因而对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推广难以形成有效的需求拉动机制。技术进步的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低、技术进步速度慢、经济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的目的在于造就一个高效的金融体系,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研究和开发经费仅占 GPT的比重以及高新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强度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 )这两项指标都很低,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我国许多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难以实现商品化。为此每年我国的科技成果大面积转化率约为 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60%— 80%的水平。投资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但一般而言,政府投资会出现效率低、走…  相似文献   

3.
黄正 《天府新论》2000,(4):44-47
本文对企业研究开发网络化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了企业研究开发网络化的概念、技术基础、管理功能、网络化的应用、基本战略以及企业如何建立研究开发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研究开发国际化的趋势、成因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广义的研究开发(R&D)就是指科学技术研究,也就是指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技术创新以及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各个环节和过程。狭义的研究开发是指企业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思想源库...  相似文献   

5.
王松涛 《理论界》2009,(3):73-74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所谓的"高技术产业"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和效果不甚理想的状况,突出的表现就是R&D活动运行不顺畅、R&D成果转化率低和科研成果商业化周期长.本文指出,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技术,研发部门应与市场部门密切合作,以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使企业整体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智力支撑。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管理中,存在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职业教育投入偏少、企业平台人才开发效率低、人才机制吸引力较弱等突出问题。高等教育供需双方的经济非理性、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缺位、企业人才开发动力不足、吸引高端人才的制度软环境欠佳是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应倡导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教育消费和投资观,引导和鼓励企业健全内部培训体系与人才开发平台,健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制度软环境。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资本就是知识。对知识资本的开发、积累极其重要地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本文就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和积累,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与积累有先后顺序,不做好企业的知识资本的开发,就没有任何知识资本可以用来积累,所以企业应该首先做好知识资本的开发工作。1、企业知识人才的开发人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要做好企业知识资本的开发,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人才的开发。人才的开发工作主要应做好人才的聘用、培养和任用。聘用制为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环境。在茫茫的人…  相似文献   

8.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征,分析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报表层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大小进行描述。研究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层和认定层的风险评估分别为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通过开展基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研究,可以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重大错报风险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为审计工作提供更有意义的实际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研究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深入探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产生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抑制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的正向影响。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的正向影响仅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融资约束高的企业中显著,内部控制恰能够有效抑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融资约束高的企业中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的正向影响。此外,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是通过会计信息可比性发生作用的,为相关部门加强税收征管针对性、提升会计信息环境、完善融资服务等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卢锡成  马军 《理论界》2006,(6):46-47
本文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的方针,阐述了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着重分析了目前企业专利申请量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代表,对政府研发投入规模进行了国际比较。政府研发投入是带动整个国家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实力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研发投入的规模决定了一国的科研投入水平,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科技追赶阶段,更需要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的超速增长。而我国目前政府研发投入的强度很低,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乃至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很不相称。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提高政府研发投入强度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分析了近13年来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认为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但政府向高校提供研发资助可能会挤出企业研发支出。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现存的问题,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和技术合作的一个热点。阐述中美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差异及启示,重点分析中美知识产权制度中著作权与专利权的保护,并就我国如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衡量城市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文章构建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四个一级指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电子商务销售额、城市公共财政支出额、软件业务收入等16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全国31个省市的发展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级指标权重,实证得出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等结论,筛选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谢菲 《北方论丛》2007,(1):144-147
大都市区是现代美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人口和企业在大都市区的集中,使新工业更易产生,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从而刺激了科技变革,增加了产量。大都市区比非大都市区有着更加广大的市场,更加专业化的劳动力和更加广泛和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这些优势使大都市区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化发展和推动过程中,势必要以技术发展为核心,切实有效落实企业技术发展问题。在推动和落实企业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R&D支出是衡量高新技术投入资产的重要财务计量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在R&D支出中的会计选择则直接表明具体投资资产使用的倾向性、高新技术项目资产量化中比重等问题,从而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资金使用带来直接影响。研究从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概况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对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和建议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让高新技术企业R&D资产运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技术创新与进步。我国只有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政府、企业与民间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向市场、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是全面调动科技开发人员积极性、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拓出新的发展思路.从建立创新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推动及增强研发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分别估算出1999年后美国投资者持有海外资产、美国国外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资产的资产所得。相比较而言,美国投资者持有海外资产能获得较高的纯资产所得率。虽然近年来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数量快速增长,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纯资产所得率却较低。如果将同样数量的资产转由美国投资者进行对外投资,那么中美投资者所获得的纯资产所得之差便构成了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随时间推移和中国对美国资本输出数额的逐年剧增,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机会成本也在同步增加。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承受的机会成本既是美元国际地位的体现,也能反映出中国持有美国资产的收益状况,更是中美两国获取对外投资回报能力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条件,途径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子林 《北方论丛》2000,23(1):33-37
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要有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要以一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要有适应科研劳动复杂性的特殊的按劳分配关系和国家对科技应用及创新的保障投入的机制。科学教育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传授给劳动后备军,把可能的劳动者变成现实的劳动者和把落后的劳动者变为先进的劳动者,成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物化为先进的工具、工艺和更广阔的劳动对象的根本途径。管理是自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