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上山采蘼芜》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关于本诗的主题,学术界几乎是众口一辞,认为“作品通过弃妇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受损害的地位,揭露了“故夫”喜新厌旧又怨新不如旧的市侩心理”(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另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北京大学编写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等,都持近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上山采蘼芜》(以下简称《上》)同《陌上桑》一样,是两汉乐府民歌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一首烩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它最早见南朝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宋太宗赵炅时,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解放后曾被选入传统的中学古典文学教材。“四人帮”大搞民族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短文,题为《“风雨故人来”典出何处》。文章写得饶有风味。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倒是文章作者提出的一个不足令人信服的假定。 该文作者认为,“风雨故人来”一语,可能出自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山亭逸兴》。为了便于讨论,兹将这首小令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每诵梅花句,一心思故人”,不知道为什么,读《天下文章》,笔者不时地联想起鲁迅。小说第二节,妻子唐莹埋怨丈夫沈九如不会切肉曰“厚的和《鲁迅全集》差不多,薄的又像某某某的一首小诗”,接生大夫一般不会出此妙语的,这分明是作者越俎代庖。李贯通的母校山东聊城师院乃鲁迅研究重镇,是故作品“出鲁迅气儿”也是天经地义。因此,笔者也忽发奇想:这“读后感”姑且都从鲁迅说开云——  相似文献   

5.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刘兰芝在向丈夫切切而诉。这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开头的一个感人场面。现在,这首长诗已经选入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那么“箜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乐器呢?从一般的注释我们只能知道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如果再了解得详细些,那么查一些工具书,得知是“古弦乐器,体曲而长,二十三或二十五弦”。学  相似文献   

6.
<正> 《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句中“采采”这一复词,历来注释家和语法学者多有解作动词迭用的。 1、毛传:“采采,事采之也。” 2、郑笺无注。 3、孔颖达《毛诗正义》申述传意,解“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为“言有人事采此卷耳之菜,不能满此顷筐”。 4、朱熹《诗经集传》:“采采,非一采也。” 5、陈奂《诗毛诗传疏》:“古采事同声。《尔雅》‘采,事也’。云‘采采, 事采之也’者,言勤事采之而不已也。” 6、余冠英同志《诗经选译》根据古注,译“采采卷耳”为“东采西采采卷耳”。注释家既把“采采”训为“捋取”之“采”的造用,语法学者也就把“采采”解作动词的重迭了。  相似文献   

7.
《关睢》是《诗经》的首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对于这首诗的解释,从汉代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总归起来大致有四种,即讽刺诗、赞美诗、贺婚诗和民间情歌。前二者是封建文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今人多不从。后二者则是从不同角度入手,结论各异。本文试就有争议的地方谈一下看法,并进而对全诗谈谈我们的理解。 淑女并非采荇姑娘 《关睢》开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余冠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采荇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赵浩如先生也认为:“以关关和鸣的睢鸠鸟兴起对于水上采荇姑娘的倾慕”。显然,他们认为“淑女”是一个采荇姑娘。 我们的理解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是暗喻君子追求淑女,这是全诗的基调。是写一地(水边)一物(睢鸠),两者相映成趣。《韩诗章句》云:“睢鸠贞洁慎匹。”张超《诮青衣赋》云:“感被关睢,性不双侣”。睢鸠是暗喻淑女的。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河之洲”。《诗经》中不仅《关睢》提到了水,其他有关婚姻恋爱的诗多有提到。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我国古代有崇拜水的习惯。认为水是至圣至洁之物,能免灾去病,象征吉祥幸福。因此,人们在水边洗澡求子,男女相识、恋爱直至结婚。甚至认为妇女不育也能通过洗澡来达到生育目的。《史记·殷本纪  相似文献   

8.
北京人民出版社《古代散文选注》上册注云:“苦秦,即‘苦于秦’,受秦统治之苦。”山西人民出版社《历代散文选》注云:“苦秦,以秦为苦,即在秦的统治下深感痛苦。”这两种解释,均值得商榷。按“苦”的本义是一种野菜,味苦,也叫“荼”。如《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苦,苦菜也。”《毛诗正义》云:“此荼也。”引申为味道苦。如《诗经·邶风·谷风》:  相似文献   

9.
《臣乘马》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按:力,功。《国语·晋语二》:“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韦昭注:“力,功也。”《左传·昭公二五年》:“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注:“民功曰庸,治功曰力。”《吕氏春秋·应同》“霸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公开出版的中外历史教材中,对人类早期的社会組织问题有两种流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人类最早的社会組织是原始群或原始人群(见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纲要》;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其论据是:“北京人的工具和生产技术都很原始。为了获得必要的食物和抵御猛兽的侵袭,他们必须结合成群,否则就无法生存。这种原始群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組织。”另一种意见认为:原始群或原始人群只能是人类形成前的一般动物所固有的生活方式,它不成为人类最早的社会組织。人类最早的社会組织是“血缘家族”(见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屠格涅夫在其代表作《父与子》中,是把作品主人公巴扎洛夫当作“新人”来描写的,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由于他贵族自由主义的立场,他笔下的巴扎洛夫并没有达到“新人”的高度,“新人”不新。本文就这个问题试作论述。一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构思于一八六○年八月,一年后脱稿,一九六二年六月由卡特科夫的杂志《俄罗斯导报》发表。这个时期正是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平民知  相似文献   

12.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大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可见,自孔子起,就已开标榜前贤,树立经典之风,更不逞论后世刘勰“熔铸经典之范”(《文心雕龙·风骨))的要求和陆机“收百世之阅文,采千载之遗韵”(《陆平原集·文赋》)的希望了。然而“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当)又是不可否认的文学发展规律,故人明清之世后,复古与革新相峙于文坛,成为整个明清文学发展的动因之一。在这两大旗帜下,形成了众多的文学流派与团体,其斗争之激烈、更迭之频繁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不论斗争如何激烈,经典…  相似文献   

13.
论陆文婷     
谌容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是感人至深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人形象,她为“四化”自觉自愿“超负荷运转”是人生的楷模,她的从“疲劳”到“断裂”引人思考.作品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这一人物形象熠熠生辉,《人到中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领域里的当代经典.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新人写新人。《高山下的花环》(简称《花环》)是一部出自文学青年之手的中篇小说,艺术上虽然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但却蕴藏着一股“使石头也会动情”的强烈艺术力量。托尔斯泰说得好:“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人们早就急切地期待军事文学园地里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李存葆以对人民军队和“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英雄们深厚诚挚的感情,塑造了我军从普通战士到高级将领的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新人形象,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产阶级人情美的壮丽颂歌。满足了读者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15.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 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李义山集》 一、《海客》取材于神活传说,在材料取舍上“别有用心” 《海客》摘首二字为题,实际上也是一首无题诗。这首无题诗取材于神话传说。 据《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通,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浮槎。有人乘槎而去,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饮之。问:“此是何处?”曰:“严君平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荆楚岁时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行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搘机石与骞俱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  相似文献   

16.
《神思》在《文心雕龙》之“下篇”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勰所谓之“思”,实包含内外两面。“思”之内关乎“意”,“思”之外形诸“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却并无决定性关系。《神思》全篇均围绕着“思”之内外两面展开,而《文心雕龙》的“割情析采”部分(《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亦环绕着“思”之内外结撰而成,且分为两个层次:《神思》《体性》《风骨》三篇为枢轴,《通变》至《总术》十六篇则围绕着枢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展开作文指导。通过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准确分判,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思”这一概念的所指与文学批评史价值;还能使“风骨”之意涵得到准确疏通:“风”与“骨”即“思”之内外两面得到妥善发挥后的效果;更能明晰“割情析采”十九篇之两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自楚灭“于越”以后,在我国东南及岭南地区,曾出现了越人诸部。其分布如欧大任《百越先贤志·自序》所云:“今自南越北届姑胥,尽会稽之境,故夫越也: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王摇,都于永嘉,故瓯越也;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柯西(而)下邕容绥建,故骆越也”。说明从岭南到江浙的广大地区,尽是越人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诗·邶风·静女》是一首脍炙人口、千古争唱的优美情诗。诗虽三章、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先说第一章,“静女其姝”句,便诸说有异。“静”应是“竫”的假意。但《说文》又云:“静,采也。从青争声。”段注引《考工记》云:“言画绘之事”;“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又《说文》云:青,东方色也。”所以“静“在此专指姑娘的容色,而非指气度。至于“姝”,《说文》云:“姝,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五蠹》一文说“尧之王天下也 ,茅茨不翦 ,采椽不斫 ;粝粢之食 ,藜藿之羹 ;冬日裘 ,夏日葛衣 :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其中“裘”何解 ?查《说文》:“ ,鹿子也。”“裘 ,皮衣也。”合起来“裘”就是“用幼鹿皮制的皮衣服。”再看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注 :“小鹿皮做的袍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幼小的鹿。裘 ,以皮制的裘。”再翻翻目前通行的各选注本 ,亦无一不同上说。但笔者总有疑惑。首先 ,作者明白地在说尧王生活是极其艰苦的 :“茅茨不翦 ,采椽不斫”,讲住的简陋 ;“粝粢之食 …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人民身遭劫难的严酷现实,使得不少诗人创作了许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吴嘉纪的诗歌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1 吴嘉纪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他的诗真实而全面地描绘了自己的生活情景,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人民的生活状况。吴嘉纪家境贫寒,汪懋麟《陋轩诗序》中说他:“家最贫,丰年常乏食。”殆非虚语,这从吴嘉纪的诗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证实。嘉纪又号“野人”,自名其居曰“陋轩”。陈鼎《留溪外传》中说:“陋轩者,草屋一楹,环堵不蔽,与冷风凉月为邻,荒草寒烟为伍,故人尽呼嘉纪曰‘野人’,而野人因自号焉。”吴嘉纪对自己的陋轩有多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