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兴旺的IT行业中,能够系统解决问题的网络工程师仍然很抢手。那么,参加怎样的培训,学员才能胜任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呢?笔者就此采访了央邦信息技  相似文献   

2.
求职五部曲     
不少求职者认为,找工作和碰运气是一回事儿,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简直就像“捡皮夹子”。于是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然后会满心感激地抓住一份瞎碰到的工作机会,而完全不管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样做无疑是事业发展的大害。那么如何寻找工作呢?怎样才能提高应聘成功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份好工作呢?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5,(10)
(在酒吧里,Ben和Jim的话题又回到Jim以前在中国的生活,这时Ben的一个朋友走进酒吧,加入了他们的谈Ben:Jim.你改掉了你的坏习惯之后又怎么样了呢?Jim:我当然就得找份工作了。Ben:嘿,这是我的朋友Alex!Alex!Alex:Ben,好久没见啦,怎么样啊!Ben:不太好,我的订婚取消了。Alex:不能吧,那太糟了!Ben:是啊,意外总是发生的。对了,这是Jim。Alex:Alex.Ben:你的近况如何?Alex:我正在找一份新工作。Jim:你的工作出什么问题了?Alex:我的工作没什么发展,是换工作的时候了。Ben:怎么呢?和老板有矛盾?Alex:不,不是的。做这个工作是不怎么用脑的,而…  相似文献   

4.
去网上找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是打开上网招聘的单位一大半是IT公司,这使不想求职IT行业的朋友多少有点遗憾。如何利用网络看到尽可能多且满意的招聘信息呢?有朋友几经实践,总结出这样三大“秘笈”。  相似文献   

5.
“我想找一份月薪8000元,有点意思、不枯燥的工作。”“你希望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呢?”“没想过。”……小王是某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自认为学校、专业都不错,找一份8000元的工作并不难,可事实上,他的求职屡屡碰壁。这是因为,名校光环并不是求职制胜的法宝,如果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名校毕业生求职一样处处受挫。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毕业生就业大潮开始涌动,应届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最为流行的话就是:你找到单位了没有?当他们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下一站,迎接他们的便是或长或短的试用期。万一试用期里出点小差错,前面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试用期中脱颖而出,成功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7.
小艾和小琪是同班同学,两人性情相投可谓无话不说。临近毕业这对好朋友商量着,找份一样的工作吧,如此今后的共同话题不就更多了?然而出乎两人意料,职业指导师指出,她俩的职业定位存在很大区别:尽管同样是学管理的,小艾适合从事金融、IT等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而且今后应努力从HR(Human Resource,即人力资源)发展为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即人力资源管理);而小琪则适合从事电子、IT行业的市场分析工作。既然是同班同学,为什么她俩的职业定位会存在差异?职业指导师指出,这好比天空中有很多发射信号,电台的、电视台的、雷达的、手机的……而每个接收机只能接收与自己频率谐振的那个信号一样。市场上有着很多行业,每个行业中又有着千差万别的职位,而每个人只能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某个行业中的某个职位。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的专业是外语,可我却想找一份律师工作。父母托关系让我通过了银行的Offer,我现在却变成了IT主管。我要做一份既是爱好又能挣钱的工作!……这看起来很不靠谱是吗?可就是有人走出了一番新天地,传递了更多的职场正能量。在职场上,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故事。A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走上职场传统"输送带",N年后猛然醒悟:除了那份心生厌倦的工作外,自己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9.
吴雁 《成才与就业》2009,(20):29-31
大企业VS小企业、本专业VS热门行业、核心岗位VS辅助岗位,毕业生该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呢?让我们看看彭丽和张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刚进高三的学生,老师该给他们一份什么礼物呢?当年度的高考语文试卷是一份不错的礼物.这份礼物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大专生、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能否成为IT人才?怎样成为IT人才?请向华浦人才进修学校咨询联系电话: 64411681、53581181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不可能人人都去读大学,去从事管理、科研、技术等工作。于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学历教育之外,为高校大门之外的莘莘学子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成才之路。近年来,随着个人PC技术上的完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IT培训的大潮也顺应时代的需求滚滚而来。众多良莠难辨的IT认证的培训大军中最终有几人能够走出来,去实现年薪十万元的神话呢?在(?)(?)(?)(?)诚信的时代IT认证似乎在中国已经开始面临诚信的危机。一大批通过IT认证走出来的程序员被戏称为“IT认证下的蛋”或“编程民工”,难道这些人就真的比科班出身的程序员差?他们应不应该就这样被歧视为IT业内的“二等公民”?其实,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白平 《今日南国》2009,(2):38-39
刘奇是武汉一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成绩优异,满以为找工作不难,可到一家小公司应聘却失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武汉思远双N教育副总胡列军说,事实上,每年新增人力资源中95%以上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不具备软件开发的动手能力及相关行业知识,而很多IT企业需要的恰恰是这类人才。摆在记者案头的是一份数据,以IT专业为例,10年前,5个岗位抢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今,27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争夺一个岗位。  相似文献   

14.
由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余波未平,诸多行业的企业受其影响,减少招聘规模,软件行业也不例外。怎样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软件行业的从业者中不乏对行业酷爱的人,他们可能学历不高或者文化课成绩一般,但他们对编程有着无限的热情和极高的天赋。这一行业的企业大多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类人,只要拿出勇气,让企业看到自己的特长,往往能够顺利谋求到一个理想的职位。但是,对编程工作格外热爱的学生毕竟属于少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份工作是既不热爱也不排斥。他们虽不精通但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也不打算转到其他行业发展,只想留在软件行业打拼、奋斗。那么,这样的毕业生怎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辅导员韩璐从事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多年,她认为,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所有记录中国公共关系专业发展历史的教科书或专著,都会提到深圳竹园宾馆,正是深圳竹园宾馆在1982年成立了公共关系部,促使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实务在中国落地生根。20多年后,酒店在公关专业领域中的位置,与IT、消费品等行业相比,已显得发展缓慢。大多数酒店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公关公司的服务,其公关部往往包揽了酒店一切公共关系事务。那么,现在的酒店公关部主要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很少聘请专业公关公司?本刊邀请了5家五星级酒店的公关负责人,在北京国宾酒店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互联网IT行业的快速发展,IT类专业成为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IT行业人才需求很多,尤其在近几年, IT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近几年IT类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如何?本文选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日,城市行业平均工资发布。北京的IT、互联网行业工资最高,上海的专业服务人员收入最多。调查显示,2014年北京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为:IT/互联网9420.14元、电子/通信/硬件9098.75元、专业服务8830.63元。据了解,专业服务行业指咨询、财务、法律、外包、翻译等服务行业。而上海的平均工资TOP3行业则为:专业服务(10767.80元)、IT/互联网(9105.78元)、电子/通信/硬件(8859.68元)。据悉,该统计根据企业员工2014年匿名填写的百万条薪酬数据生成。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求职者都想找到一个好工作,但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算好工作呢?从笔者接触多位求职者了解到:除了有一份高薪水外,一份好的工作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公关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在日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许多高等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公关专业。一批受过专业公关教育的新一代公关人才开始走出校门,进入自己的公关生涯。怎样看待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专业新人才,如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各公关公司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但让招聘经理们烦恼的是,这些科班出身的公关新人让他们常常难以取舍,他们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实战经验,而飞速发展的公关行业又实在拿不出时间和经历来培训这些新人。不经意间,这些科班出身者成了公关人才中的“鸡肋”,那么他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加工”后才能成为公司抢手的“鸡脯”呢? 为此,本刊特约了公关公司招聘经理的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本刊记者候明廷>策划  相似文献   

20.
高师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师工作,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高师在校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持何种态度呢?换句话说,他们的专业思想如何呢?有人曾对东北师大、辽宁师大、鞍山师专的563名在校本科生和443名在校专科生采取以问卷为主,小型座谈和个别谈话为辅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了报考高师的动机,对教师职业的态度,职业选择的意向和当前的主导学习动因作了调查,结果如下:报考的初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本科为15.99%,专科为17.83%;喜欢教师职业的,本科为39.96%,专科为39.56%;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