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合文化",即和谐、融合之文化,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传播"和合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何以提出"和谐世界"主张,消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种种不安。倡言"和谐世界",契合不同文化内涵的"和谐"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掘人类文明宝库中共有的文化资源。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和合文化"传播提供了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和合文化"传播赢得了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现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林毓生区分了"五四思想""五四精神"与"五四目标":所谓"五四思想",指全盘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所谓"五四精神",指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谓"五四目标",指以"自由""民主""法治""科学"为内容的"国家强盛"。同时,对于当时学界爆发的"科玄论战",林毓生认为,无论是"科学派"还是"玄学派",他们实际上均以"科学主义"为"缺省配置",故都无法实现各自的预期目标。基于上述反思,林毓生主张超越"五四思想"和"科玄论战",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重组与改造传统文化,在保持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使其实现现代化。此乃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斯图亚特.霍尔被喻为"文化研究之父",其对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重新定义。霍尔在吸取伯明翰学派前辈学人霍加特和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引入话语、权力、主体、差异等文化研究关键概念,将文化定义为"表征与意指实践",从而对"什么是文化"作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回答,奠定了当今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格局不断进行调整,各种文化不断"登场"亮相的背景中,中国文化日益显示出缺乏竞争力等诸多不足,急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把中国文化的"弱项"转变为"强项",以便与中国经济崛起相适应。这就需要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缘由,中国文化主体和走出去的方法,化解各种矛盾,适应各种挑战,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非对应性必然会产生词语的相对不可译性,即词语的"文化空缺".为克服这种文化空缺的"不可译性",译出其语用涵义,舍弃其表层指称意义,以求其"等效",不失为目前"文化空缺"翻译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线性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布局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城市文化保护利用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北京"三条文化带"则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线性文化的提出革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把遗产保护从"单独个体"转向"线性整体",使得"三条文化带"成为北京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在逻辑演进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随机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使得历史意识、当代意识、文化意识、美学意识和跨界意识在"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凸显.在功能变迁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物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行为"关系的角度阐释"三条文化带"是人和城市思想行为的产物,并构成当代城市行为的依据.在活态保护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而"三条文化带"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在当代发展文化旅游、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背景进行总结分析,以新岭南文化的有关调研为支撑,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新岭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认为新岭南文化研究要在重点、难点和热点上准确把握,要在高度、深度和角度上创新发展。指出研究方法论上,要着眼越、粤要"跃",居、剧要"聚",岭、灵要"领",馆、管要"冠"的新课题;要致力"交往"、"交流"、"交易"文化的提升,"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和广州文化队伍、文化精品、文化阵地的打造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高校美术学应"与时俱进",在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对外来文化辨证的"扬弃",树立"大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  相似文献   

12.
选择日常生活礼仪和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油香为对象,以符号学和象征人类学为视角.对油香文化符号及其复杂含义进行解读,提出油香文化四种场景和符号的多重"二元组合"结构观点.在第二个"二元结构"中,通过"符号转换",油香跨越文化知识圈层,转写成被相异文化阅读的"文本"或"符号",从而潜藏进文化"区隔"的标识含义.这对于"深描"回族日常生活礼仪的文化内涵,阐释回族文化跨越多向神圣与世俗两翼却不出现内在、外在文化焦虑,凸显回族文化价值奥秘,进而揭示"我群"与"他群"既有界限又能共享的文化深层理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诉求引发了三次文化高潮,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于外源性文化危机,是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体的一场文化革命;80年代"文化热"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而近年来的"国学热"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共同选择.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热",再到"国学热",三种文化现象显示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主体正从少数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整合过程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淮海文汇》2012,(6):37-39
一、徐州航道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徐州航道处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为主线,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文明和谐航道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一)强化"三种意识",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全市航道系统强化"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努力塑造徐州航道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体系,组织机关人员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5.
儒侠比较论     
儒家文化和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比较儒侠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在"圣""勇""义""知""仁"等方面"儒侠互通",而在群体与个体、理性与感性、道德与审美等方面"儒侠有别",而两者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冲撞和融合,导致"儒的侠化""侠的儒化",为设计新的理想人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其内容丰富多彩、深意久远,主要体现在治理国家、思想道德和成就事业三个方面。中国的现代化也是文化的现代化。对传统文化既要学会"扬",又要学会"弃",同时创造有利条件转化传统文化中不良弊端,学会"创新",对中国现代化形成一致"合力",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梅山文化研究中心概况1999年,原娄底师专成立校级"湘中人文研究所";2003年更名为"梅山文化研究所",挂靠中文系;2011年4月,成立"梅山文化研究中心",挂靠科研处。中  相似文献   

18.
芦雅 《社区》2013,(2):44
以"爱"为主题的爱心之家,以"福"为主题的幸福之家,以"和"为主题的和睦之家,说起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的"家文化",居民们都赞不绝口,乐享其中。2012年,红梅街道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理念,以群众性文化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规定动作"加上"自选动作",围绕主题开展"大家"活动,结合实际丰富"小家"特色。典型聚共识在翠园世家蒋经亚的书房内,除了各类藏书外,有5本厚厚的没有书名的"秘籍"。打开一看,原来是夫妻俩坚持  相似文献   

19.
台湾光复初期,祖国大陆左翼知识分子渡台,与台湾本土左翼人士共同参加台湾文化重建。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指导下进行的台湾文化重建,作为战后重建台湾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去日本化",并"再中国化",将台湾建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当时台湾几乎人手一册《三民主义》,自上而下努力要建设"三民主义的台湾"。与官方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有所不同,左翼人士对"三民主义"有自己的文化解读、诠释与传播。本文主要分析光复初期台湾社会左翼人士如何解读"三民主义",他们如何以"三民主义"为武器去启蒙、凝聚台湾民众,承上启下延续台湾文化传统,丰富台湾文化生态,并以此强化、密切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罗萌瑞 《老友》2012,(10):16-16
我从文化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5年,正式退休已过11年。在这10多年中,我作为一名"文化战士",一直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依然时刻听从组织和人民的召唤,坚守在文化战线上。如今,我虽年届古稀,仍为党的文化事业发挥一点余热,贡献一些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