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西安事变 ,国民党方面说是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共同谋划的 ,① 而中共方面则主张事变完全是张学良、杨虎城所为 ,事前并没有同中共进行任何商量。② 而张学良本人对此还没任何解释 ,因此对于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 ,难有明确的说法。尽管各方的主张不同 ,但各方的资料表明 ,西安事变的主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同中共之间早有来往 ,例如 ,1936年 4月 6日毛泽东与张学良通电 ③ 以后 ,张学良同周恩来直接接触 ,在延安 (当时为国民政府军地区 )一所天主教堂商量有关“联共抗日”的问题。④此后张学良与杨虎城通过一些渠道同中共联络 ,但是西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方面的作用陈肖沫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之所以能够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其中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对其的争取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直接领导这项工作的毛泽东在争取东北...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送蒋返京”举措之评析季云飞对于张学良“送蒋返京”举措,60年来评说歧议甚大。鉴于此,本文拟对张学良“送蒋返京”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等问题作些探讨和评价,并以此文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首先指出,张学良“送蒋返京”并不是随机性的、“心血来潮”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发动和力倡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学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者交叉的矛盾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发动“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又因送蒋介石返京而遭幽禁的张学良,在其被幽禁的五十余年生涯中,有八年时间是在贵州度过的。这八年,正是张学良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所促成的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的关键时期,却也是他不愿看到的外患才平而反共内战又起的前夕。这八年,更是张学良请缨抗日屡遭拒绝,因报国无门而苦闷徬徨,但内心深处无日无夜不同前方将士一道与日寇作殊死拼杀,对胜利、对自由从充满憧憬和希望到幻灭失望的转折。这是张学良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中一个跌宕起伏的重要时期。研究他此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客观背景,是张学良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第一手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有关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主要内容包括:(1)从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言论中可以看出,所谓张在事变过程中有过明显的动摇和悔悟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基本政治诉求,即是张、杨在事变当日公开通电中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共产党一直公开宣传和积极争取的目标是一致的,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主义要求;(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个人虽失去了自由,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西安所承诺的条件大都陆续得到了落实。因此可以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相似文献   

8.
章毛平  邱秀华 《理论界》2007,(6):197-199
张学良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所创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他把兴办教育与人才培养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视“教育是建国之本”,并提出了“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的观点,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张学良教育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又受到其自身成长环境和知识阅历的影响。分析研究张学良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位与20世纪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重要人物的一生。而且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加深对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和民族振兴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6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剿共内战的误国方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说服了张学良、杨虎城,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做出和平解决之策,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便有甚者竟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扣蒋后,被其“精诚”所“感召”,迅速“…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抢夺了张学良的财产,本庄繁最初顾念与张学良的旧谊,对财产予以保护。张学良虽然心疼财产,却不便公然索取。在日军大肆侵略的背景下,本庄繁公开送还了张学良的财产,张学良不断辟谣,最后断然拒绝。张家女眷却有不同主张,索取财产的诉求当主要源自她们。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反映了张的义利之辨,其间不无舆论的压力,也折射了本庄繁的险恶用心。在不抵抗政策下,张学良也要面对可能失去财产的窘境,而财产则成为日军辅助侵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一八事变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事变后,在错误判断形势、过分依赖国际联盟干预方面,二人看法也基本一致。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或部分)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是主动的,作为东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对不抵抗政策的实行及其严重后果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金恒薇 《理论界》2010,(12):118-119
<正>值张学良将军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英雄改变中国近代史命运的几次重大事件,可以看出强烈的爱国统一思想是伴随其一生的,也是对其影响至深的。从张学良生前的大量口述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张学良将军这种统一爱国思想是一步步扎根于心的,并在历史关键时刻爆发与升华的。虽然出生于军阀之家,奉命打内战,但从那时起,张学良就抵触战争。直到毅然决然改旗易帜,再到武力调停中原大战,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与百姓的疾苦。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将军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升华,也促使张学良将军成为了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送蒋回宁原因新探罗玉明湖南怀化师专对于张学良送蒋回宁,时人都难以理解,以致杜斌丞拍胸顿足,发出"我们是不是在此做梦,天地间竟会有这种事"的惊叹;周恩来同志也感到"非常惊愕",驱车前往机场劝阻;东北军将士更是"感到愕然,惶惶不安"①。可以说,张学...  相似文献   

14.
好久以前,笔者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封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写给周恩来的亲笔函手迹.张学良失去自由之后,还曾给周恩来写过两封密函(笔者将在另文予以披露),但尚未发现其手迹.因此,迄今为止,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张学良写给周恩来的唯一的一封亲笔函手迹,堪称弥足珍贵.这封亲笔函,文字不多,仅从字面上看,似乎内容也很平淡,但了解当时背景和内幕者,仔细斟酌起来,其含义非常重要.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张学良曾经要“拉出队伍”,与红军“合在一起干”的问题,在对这段历史深有研究的学者之间,颇有争议.这封亲笔函,与这个重要问题颇有关联.但当时正处于海内外正义人士为张学良的完全自由而奔走呼号的微妙时期,张学良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失去了个人的人身自由长达半个世纪,笔者亦中华民族之一员,实受惠于张学良,但笔者乃无名小卒,人微言轻,不能为张学良的完全自由而呼号奔走,已心有愧怍,岂能在微妙时期公布张学良写给周恩来的亲笔函,为张学良的完全自由增加难度?现在,台湾当局已给予张学良以完全的自由,又准许他移居美国夏威夷,今年又恰逢西安事变60周年,笔者愿在此时将这封亲笔函首次披露出来,并利用原始函电,就学者们的争议,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蒋介石与中东路事件--错误决策给国家带来了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违约侵权与张学良错误判断形势导致了中东路事件的爆发;蒋介石迫使张学良关闭了 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东路事件的大门,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决策改写了历史。  相似文献   

16.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17.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正> 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少帅张学良继承父业成了东北军政首领。同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在政治上同南京政府分治合作,力求国内和平统一;对东北内部则开源节流,寓兵于农,变扩军黩武为裁军自守,休养生息。就职之初,他就宣布了对内对外政策,并采取措施,着手实行。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派系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中原大战,兵连祸结长达七个月之久.最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通电入关拥兵助蒋,才使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得以平息.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是张学良长期以来"息内争,御外侮"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张学良为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和平团结而进行的爱国之举.  相似文献   

20.
1928年,面对张学良7月推进的东北易帜,日本出台了《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在规定武力阻止南京国民政府“武统”东北的同时,企图趁机解决所谓“满蒙悬案”,并以武力威胁达成首阻易帜的目标。8月上旬,日本政府又通过特派林权助等途径,以武力威胁再阻东北易帜。此间军部与外务省已就当张学良不予合作时将以武力侵略的方针逐渐达成共识。此后,张学良暗中推进和谈,于12月底决然易帜。日本由此判明张学良对日积怨极深,以首相兼外相通过驻奉总领事正式警告张学良的形式,表达了一旦东北做出“侵害”日本既得权益之举,甚至在其扩大“满蒙权益”问题上若不予合作,日本就将动武的政策方针。此实乃日本政府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宣言书,故所谓“关东军独走说”实属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