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这个军事据点,北宋和西夏互争不让达半个世纪,北宋为了保卫兰州,巩固西边,在兰州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 首先是驻扎军队,广募民兵。宋朝的军种有几,各书记载不同,这主要是各时代的军种有增有减的缘故。《两朝国史志》是记载宋仁宗和英宗史事的书,书中记道:“制兵之额有四,曰禁兵,曰厢兵,曰乡兵,曰蕃兵。”①而《宋史·兵志一》②则说:“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自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一律以乡兵之制。”看来,宋朝兵种,说三种也好,四种也好,其为禁兵、厢兵、乡兵、蕃兵则一。北宋保卫兰州,这些兵种,无一不曾使用,民兵(乡兵与蕃兵)尤为得力。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代西北乡兵宋代武装力量由禁兵、厢兵、乡兵、蕃兵四部分组成。乡兵是民兵,蕃兵是少数民族的民兵。乡兵之制,唯陕西、河东、河北三路最盛,以人数而言,西北地区乡兵数量最多。多兵的本质是劳役,但与差役、夫役不同,是二者之外的义一重兵役。其特点在于:一、差...  相似文献   

3.
乡兵的分布及特点宋代武装力量由四部分组成:禁兵、厢兵、乡兵、蕃兵。乡兵是民兵,蕃兵是少数民族的民兵,也属乡兵。禁兵、厢兵遍布全国各路,而乡兵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各地都有很大差异。保甲法实行以前,乡兵多分布河北、陕西、河东、四川、荆湖、广南地区。其它如江西、福建,各自仅有枪仗手;京东有弓箭社;而京西、两浙、淮南、江东四地,在《宋史·兵志》中都不见有乡兵的记载。可见乡兵之制,唯陕西、河东、河北三路最盛。熙宁年间推行保甲法,重点也是西北地区。“诏行于永兴、秦风、河北东、西、河东五路,唯母上番。余路止相保任,母习武艺”,也即不预教阅。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北宋政府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特别在边境地区,乡兵规模十分可观.乡兵的征募分为征籍制和招募制两种.征籍制属于强制性义务兵役制,招募制则有募兵制的特点.征籍制乡兵数量虽然庞大,但与政府的经济利益关系松弛,很难激发其战斗力,徒有虚名.北宋政府通过授田等方式招募的乡兵与政府的经济依附关系紧密,因而战斗力较强,北宋中后期,招募制乡兵的军事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北宋王朝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许惠民关于宋代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拙文“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及“北宋时期开封的燃料问题”[1]已两度作过考察与揭示。由于传统燃料木柴的危机,也由于宋代矿冶手工业的大力发展,促使了煤炭在宋代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治国策略的诸多问题上,兵家和儒家的观点有着共通之处,都主张上下协和、通权达变、赏罚分明、任贤使能、御兵御民,这些在先秦兵家鼻祖孙子和经典儒家孔、孟、荀那里都有论述。兵儒两家所具有的共通性为后代学者整合兵儒、融通兵儒提供了可能性。北宋时期的《十一家注孙子》在注释《孙子》原义的同时吸收了儒家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兵儒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危言》和《理财百策》看汤寿潜的裁冗思想□余丽芬“鱼多水浊,官多世乱。”冗员向来是立国施政之大忌,它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徒增开支。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苏辙就曾说过:“天下之害财者三,曰:冗吏冗兵冗费。”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个在本省乃至全国颇...  相似文献   

8.
宋代城市中普遍出现了“厢”。宋人王应麟在其《玉海》中说:“厢起于唐,本用李靖兵法,诸军各分左右统之。”“朱梁以方镇建国,遂以镇兵之制用之京师,京师共四厢,而诸军两厢,其厢使掌城郭烟火之事。”北宋建立后,鉴于京师居民增多,民事纠纷日繁,开封府职责过重,于大中祥符元年将汴京城外居民区划为八厢,并置厢吏负责。《宋会要·兵》载:“上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明道年间,御史张奎奏请“置内外左右厢受事判官”,以分厢处理职权范围内事务。由于城市中“厢”的设置是从驻军划分防地开始的,并逐…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南宋和元代民间的水浒故事与戏剧、话本是《水浒传》的重要素材。因此,《水浒传》一书的内容,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元、明社会生活的某些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以反映北宋末年社会生活为主的。它不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宋代的政治、状况和官逼民反的过程,而且对当时的司法制度等也多有涉及;特别对于“刺刑”,书中曾有多处描写。这对我们通过这部伟大文学著作来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宋代的司法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代岭南主要理学人物缕述张其凡宋代理学,萌生于北宋仁宗时期。宋室南渡后,广泛传播,遂蔚成大国,至理宗时期,终于占据统治地位。宋末学者周密著《齐东野语》卷11《道学》曰:”伊洛之学行于世,至乾道、淳熙间盛矣,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祖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  相似文献   

11.
《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载《“三苏”到过耀县》一文,读后颇有疑义,兹提出商榷。 “三苏”在文学史上系“北宋蜀学”的简称,源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不能用“三苏”来指代苏氏父子中某一个具体的人。早在南宋时代的邵博就说过:“苏轼、苏辙无一字及简夫。”(《闻见后录》卷十五)说明与雷简夫订交的只是苏洵,而不是苏氏父子三人。  相似文献   

12.
<正> 说宋代有所谓“戏文”,到现在为止,还不曾在宋代人的著作里找到较多较详的记载,目前只知道有过两位由宋活到元初的词人约略提过。一是周密(公元一二三二——一三○八年)的《癸辛杂识》载温州乐清县一个恶和尚祖杰的事被编成戏文(详后);二是张炎(公元一二四八——一三二○年)的《山中自云词》中有一阕《满江红》说: 赠《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傅粉何郎,比玉拊琼枝漫夸。看□□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工作中,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经营方式,认识颇不一致。有人认为:“在宋代,官府不搞对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主要是为了对进口物品抽税。海外贸易全属私人经营。”蔡美彪、朱瑞熙等五同志撰著的《中国通史》第五册,则认为:“北宋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朝贡’、‘回赐’为名,由北宋和外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所谓‘贡’‘赐’的货物,即可免交商税。另一种方式,是大量的民间来往,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此外,尚有一些史学工作者持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如有的说:“当时所谓朝贡,也就是国际贸易。”还有的说:“朝贡的实质是贸易,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凡此种种,和《通史》观点相类似,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据此,正确阐明宋代海外贸易中官方经营方式的有关问题,诸如官府搞不搞海外贸易,官方经营和民间经营的关系如何,以及“朝贡”“回赐”是否就是官方交易等等,对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就此提出一点敷浅的看法,和蔡、朱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文人论兵”与宋代兵学的发展刘庆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文人论兵之事,但总的说来,兵学论坛还是被统兵将帅们长期占领着。其间一个重要原因是文人士大夫们大多自觉缺少军旅阅历,于朴刀杆棒、军阵沙场之事不甚了了,不如讲经赋诗来得容易。而像孙武、吴起、曹操这些名将,...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记载考证,认定宋朝人口统计的“丁”“口”均为承担赋役之人。进一步运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通过对《永乐大典》收录方志史料的考察,为“丁口说”增添证据。同时根据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金史》《元史》中关于金末和宋末的两组人口数据,以及《通鉴续编》中关于北宋前期西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对10至13世纪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亿的学界既有推测,做出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6.
宋代学术史上的荆公新学吕云飞荆公新学又称“王氏新学”、“临川学派”、“三经之学”、“熙丰之学”,是北宋中叶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派别或学术群体。它因该学派的领袖和创始人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晚年封号“荆国公”,学者称王荆公而得名。冠以“新学”则是北宋时洛学对...  相似文献   

17.
论北宋政风与积贫积弱仝晰纲北宋王朝与中国历史上其它王朝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特征,兵虽多而积弱,粮虽足而积贫,国虽治而不振,这一特殊现象与政风腐败不无联系。本文试对北宋政风之特征、成因及其与“积贫积弱”的关系略作论述。一北宋政风之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8.
北宋军队“衣食天子”、“不耕而食”,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因而使“冗兵”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重大问题;由于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军队有进无出,形成了一支由老弱残疾组成的非战斗兵种——厢军,是积兵成冗的基本原因。这一切正是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在军事领域中的反映,是“兵农合一”的征兵制被“兵农分离”的暮兵制所取代的必然结果。透过北宋“冗兵”问题的种种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工农商学兵。今日言兵,人们都知道指的是人——战士,而古代兵的字义是指兵器、军械。兵何时由器及人呢?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对此做过考证。他说:“古之言兵,非今日之兵,谓五兵也。”何谓“五兵”?《世本》说:“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弓、矛戈、戟是兵器,殳也是一种古代的兵器。所以《左传》中的“踊跃用兵”、“无以铸兵”,都是指兵器。直到《史记》,才有“信陵君得选兵八万人”、“项羽将诸侯  相似文献   

20.
过去谈到蔡襄,一般人只知道他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自从1987年莆田市举行全国第一次蔡襄学术讨论会后.学术界开始对蔡襄一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蔡襄是一代贤臣。从许多事实来,蔡襄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政治改革家,是庆历新政的干将;在经济方面他又是经济理论家和经济实践家.是关心人民疾苦的封建时代的清官;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本文侧重分析察襄的“强兵”、“富国”、“安民”思想,并对他为它几十年的政绩做深入的探讨。蔡襄是北宋时代的政治改革家,他对北宋社会内外矛盾的尖锐化非常担忧.对北宋开国至仁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