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浪潮不仅冲击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波及了社会科学的一大支流──文学领域的林林总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背景下.人文作家如何迎潮而立,驾驭时代.站稳脚根,寻求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适应这股浪潮的冲击而不致于被巨浪所吞没呢?作家、批评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尤其人们对所关注的人文精神重建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起始标志1993年第1期《读书》发表王篆《躲避崇高》一大.后来1994年《读书》开辟“人文精神讨论专栏”,各种报刊纷纷加入,这一话题由此引向深入。在《躲避崇高》中.王蒙认为王朔…  相似文献   

2.
土豆是爱尔兰现代作家利亚姆·欧弗拉厄提(Liam O’Flaherty)的《春播》和中国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亲亲土豆》这两篇短篇小说的关键词,两位作家探索了人类在种植培育土豆中展现的勤劳诚实的劳动品质以及忠诚无私的爱情等传统人文精神,艺术上同样有着诗意的美学追求,体现了创作上人文精神和艺术上的互通与互补。  相似文献   

3.
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既蕴含了作家深切复杂的情感,又体现出五四影响下的人文精神,但又由于当时作家的思想状况和时代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文人圈子中颇具魔力的《读书》杂志。从今年第三期起每期刊发称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系列文章,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于第三期《读书》杂志尚未与读者见面时已对此作了介绍,而且该报也曾发表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于是顿呈轰动之势,以至于在第八期《读书》上已有海外学人参与争鸣。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场讨论?到底失落了没有?失落的又是什么?如果失落了,能不能寻回来?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理解这场讨论的关键。 这场讨论似突兀而来,其实关于人  相似文献   

5.
《读书》三月号以头条位置于刊发了上海四位青年学者的讨论,反思中国人文学科陷入根本危机的原因,并探寻重建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这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讨论是由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等发起的。在第一篇“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的讨论中,这四位学者分析了哲学、文学批评等学术领域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力正在枯竭,在哲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探索小说理论的同时,五四作家就中国小说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教训,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严肃的批判。此处所谓历史经验指明清白话小说的优劣得失,现实教训指民国旧小说的泛滥成灾。对明清小说优劣得失的讨论,使五四作家对小说艺术的理解更为清晰和丰富了。对民国旧小说的声讨批判,使一度被污染了的小说园地得到了净化。可以说,这是五四小说理论催生的必不可少的一步。讨论明清小说得失优劣涉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价})、吴承恩的《西游记》、笑笑生的《金瓶梅》、蒲近龄的《聊斋志异》、吴敬粹的《儒林外史》、曹…  相似文献   

7.
在巴金的诸多作品中,《憩园》同样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优秀作品。但是,有的文章却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便判定它暴露了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的错误。其实,只要换一种眼光来看,《憩园》所描写的人性美以及传统文化意识,正是作者人文精神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8.
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作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小品》简洁明了,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开创了散文小品的特殊风格,令人爱不释手。文章从三方面探索《雅舍小品》的艺术特征:一、小中见大,生活琐事皆成妙文;二、心灵感悟,人文精神熠熠闪光;三、快乐人生,幽默调侃入木三分。总体而言,可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与作家旷达乐生、幽默风趣、从容优雅的人生态度有关,与作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的人生历练有关,更与作家学养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马 《金陵瞭望》2009,(12):70-70
何为“人文精神”? 这是一个新词.《双语词典》里面是没有的。而且。它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它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学者陈晓明等人的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该文引发了那场著名的关于“入文精神”的大讨论.或者说,中国当代思想史上一场“大混战”。但是.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湿战”之后.除了产生了几个学术明星之外,似乎并无什么结果。“人文精神”终为何物。反而是越辩越模糊,从糊涂开始,以糊涂终结。  相似文献   

10.
荷池文学社     
《阅读与作文》2008,(6):F0002
王亮个人简介: 王亮,男,1986年11月出生,湖南零陵人,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法学专业,法学学士。湖南省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少年作家》、《作文评点报》、《新作文》、《魅力中国》、《青少年作家》、《西部风》、《太阳子》、《南国文学》、《小河淌水文学报》等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50余篇。  相似文献   

11.
戴维·洛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20世纪后期的学者形象,本文通过其多部作品代表人物的分析,解读作家通过反讽手法,对人文精神式微的忧患与隐痛,对放弃精神追求和社会承担的所谓学者进行嘲讽的同时,作家心目中依然透射出一婪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2.
早期农业之发展,"靠天吃饭"的成分远甚于今,因而农事诗在《周颂》之中所占比例极高,且多以祈报为主要内容。缘于《周颂》乃天子宗庙祭礼或祭祀山川神祇所用之乐章,且大多属于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昭王时期之作品,因此最能反映周初制礼作乐之人文精神,且深寓教化意义于其中。文章拣选《周颂》最能代表农事祈报之礼的《思文》与《丰年》为讨论主体,并辅以《生民》一诗以明其详,综合此三篇之内容以探讨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与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仁发,编辑、作家、诗人。诗集《追踪夸父》获得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有评论集《陶罐·路灯·纪念碑》行世。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节目邀为特约嘉宾,介绍讨论办刊工作;1999年应邀赴加拿大参加首届世界华文媒体年会,并在会上发言;《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主持的《作家杂志》及他本人作了广泛的宣传与评述。 桌上散放着几种杂志,《大家》有,《收获》有,《天涯》有,《作家杂志》也有,它们随意地躺在那里,却给我平静的生活带来几分亮丽。 其中,我更是钟情于《作家杂志》。 这是一本装帧考究、印…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美、人文美及作品主题思想等几方面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感体验 ,引导学生触摸文学的脉搏 ,就能走近作家的心灵 ,感悟美 ,欣赏美。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 ,面对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失落 ,情商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摸彩》故事文本的研究,重点讨论故事的叙事手法产生的种种悬念,及其对故事主题,即对人性阴暗面的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考察中国现代知识者的文化存在、文化类型出发,讨论了中国现代作家浓重的乡土情结这一文学—文化现象。文章重点阐发了现代作家乡情与理性的冲突这一独特精神生活方式的文化涵蕴。同时,还挖掘了现代知识者乡土情结的历史根性,以及这种根性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转型期遭遇的文化尴尬及其在作家个体生存层面上的精神价值意义。文章旨在朗显中国现代知识者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以期助益世纪末人文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从宗教思想的角度切入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无名的裘德》 ,这是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 :男女主人公的精神矛盾显示着人文精神与基督精神的二元对立与冲突 ,这一精神冲突 ,乃是存在于英国社会和作家自身的精神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的根基何在——马丁·路德与人文主义的虚拟对话一念1995年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似乎与关于理想主义、经验主义的讨论,形成了一种隐蔽而极其复杂的交叉。综合表现是,提倡人文精神的学人,明确要求抑制文化的流俗化倾向,呼唤理想主义精神与政治热情,甚至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著名结淑敏的作品里,尊严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文章分析了作家笔下的“尊严世相”,并解读了作家富有人文精神的新的尊严理念。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中大量出现的引《诗》、赋《诗》、作《诗》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人文精神。人们以《诗经》作为道德品行、事理判断和礼仪风度的准则,而《诗经》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也是《左传》用《诗》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春秋人将《诗》政治化、道德化的过程正是提升《诗》的人文精神的过程,是将《诗》的属于人的自然内涵部分纳入社会人文精神的视野范围予以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诗》的重新发现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