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一九五四年出土的应历九年(公元959年)《驸马卫国王墓志》的铭文中,“民”字缺末笔,在最近出土的保宁二年(公元970年)《刘承嗣墓志》和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萧仅墓志》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况。金毓黻先生在《辽国驸马赠卫国王墓志考证》一文中曾说:“铭文中‘民’字  相似文献   

2.
(一)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今汉阳县(?)山人民公社红升大队燕子咀小队)。据康熙九年王清所撰《谷诒堂全集·序》,他卒于清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年五十三岁,推其生年应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伯龙早慧,九岁能诗文,青年时与江汉之能文者二十有二人朝夕磨砺,结“寻社”,“声譟东南间”。顺治五年戊子由拔贡举顺天乡试,顺治六年(公元一六四九年)中榜眼,同科状元系湖北黄冈  相似文献   

3.
《辽史》是在辽王朝灭亡二百多年之后撰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散失,撰写时缺乏认真核对,因而成书后讹误甚多。明显者如国号更改失载,年号误记等等,比比皆是。本文试图根据近年出土的考古材料,对《辽史》中关于辽太祖尊号谥号的记载,进行一点订正。据《辽史》记载,太祖生前群臣所上尊号有二:一为公元九○七年的“天皇帝”,二为公元九一六年(神册元年)的“大圣大明天皇帝”。其死后谥号有三:一为公元九二六年(天显元年)所上的“升天皇帝”,二为公元一○○八年(统和二十六年)进谥的“大圣大明天皇帝”,三为公元一○五五年(重熙二十一年)九月加谥的“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辽太祖生前于公元九一六年群臣所上  相似文献   

4.
《元史·孟祺传》(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第3771页)载:“祺幼敏悟,善骑射,早知问学,侍父徙居东平。时严实修学校,招生徒,立考试法,祺就试,登上选,辟掌书记。”按:此文中的“严实”为“严忠济”之误。首先,孟祺到东平府学读书是在严实去世之后。(一)《遗山集·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载:严实“庚子(公元1240年)四月己亥,春秋五十有九,薨于私第之正寝”。可见,严实当卒于公元1240年。《元史·孟祺传》载:“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擢(孟祺为)太中大夫、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使,疾不赴。卒,年五十一。”据此可知,孟祺当生于公元1231年。严实去世时,…  相似文献   

5.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6.
赵树廷 《学术研究》2005,(3):143-143
《元史·阎复传》 (中华书局 1976年点校本, 第 3772页) 载: 阎复“七岁读书, 颖悟绝人, 弱冠入东平学, 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 招诸生肄进士业, 迎元好问校试其文, 预选者四人, 复为首, 徐琰、李谦、孟祺次之。”按: 此文的“严实”为“严忠济”之误。首先, 阎复到东平府学读书是在严实去世之后。所据有二。 (1) 元好问《遗山集·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曰: 严实“庚子 (公元 1240年) 四月己亥, 春秋五十有九, 薨于私第之正寝。”可见, 严实卒于公元 1240年。而袁桷《清容居士集·阎公神道碑铭》曰: 阎复“皇庆元年 (公元 1312…  相似文献   

7.
济宁·铁塔     
<正>铁塔位于济宁市铁塔寺内。铁塔寺又名崇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武定七年(公无549年)、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铁塔。铁塔原为七级,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时又增建二级,形成九级阁楼式铁塔。铁塔呈八角形,通  相似文献   

8.
玄石坡碑铭     
位于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公社西北约三、四公里处有一个山坡,卧石遍布,呈褐色,因石得名“玄石坡”。 玄石坡有一组刻石碑铭,在阳面立石上刻有六十公分大的“玄石坡”三个大字,立石下有自然台阶,立石顶上凿有十公分深的香炉一鼎,立石北九米远的卧石上刻有“立马峰”三字,卧石后的平石上有四个马蹄印,立石东九米远的卧石上刻有“维永乐八年岁次庚寅四月丁酉朔七日癸卯,大明皇帝征讨胡寇将六军过此”的铭文,立石西南六米远的卧石上刻有“御制玄石坡铭,维日月明,维天地寿,玄石勒铭典之悠久。永乐八年四月初七日”的铭文。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明成祖朱棣与漠北新汗本雅失里以书谕和,未成。次年复使给事中郭骥以书前往,被杀,明蒙战争再起。明成祖命淇国公立福为大将军,率精骑十万北征,战亡于胪朐河。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正月,明成祖谋征漠北,二月下诏动员全国,命户部尚书夏元吉辅佐皇长孙(?)基留守北京,亲率五十万大军征漠北。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又亲征漠北五次,路经名山大川,勒石碑铭,并祭祀。永乐八年四月在赴哈拉和林交战途中,路经“玄石坡”休整补养期间,逐勒此石碑铭。  相似文献   

9.
《九思》三题夏太生楚辞《九思》为《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所作。《楚辞章句》中《九思》篇下题“汉侍中南郡王逸叔师作”,《后汉书》载王逸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宦至侍中。而《楚辞章句》题“校书郎王逸上”,王逸为校书郎是在汉安帝之初年间(公元114-...  相似文献   

10.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西藏即正式归入清帝国的版图。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达赖五世与班禅四世即遣使至京师,向清帝献金佛念珠。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达赖五世亲至北京向清帝朝贺,清廷封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赐以金印玉宝,金册玉册,可见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地位是清廷所敕封的。清代初年,达赖五世圆寂以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     
嘉峪关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但整个关城保存得比较完整,雄姿不减当年。嘉峪关,从“首筑土城”到精湛、雄伟坚固的关城建成,形成一个局部的军事防御系统,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朝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必由此,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大楼即嘉峪关楼;正德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八月,兵备付宪李端澄监修起东西二楼及官厅、夷厂、仓房等:嘉靖十八  相似文献   

12.
首开我国唐代“以山为陵”制度的昭陵,始建于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这座山陵建筑在当时的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约八十余公里的九山上。山巍屹,极为壮观,这就是李世民所以舍弃“掘土为圹”而在生前亲自选择身后长眠山陵的主要原因。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苏籀(生卒年不详),字仲滋,宋代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栾城遗言》谓:“籀年有十四,待先祖颖昌首尾九年。”据此推算(按:苏辙晚年居住颖昌是在公元1102至1112年之间),苏籀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前后;至南宋绍兴中后期(1140年以后),当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得势之际,苏籀还在世,有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天津建制较晚,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筑城置戍。翌年,设天津卫和天津左卫,四年又设天津右卫,时称天津三卫。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左右卫入天津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卫为州,九年又升州为府,并置天津县。府辖天津、青县、静海、盐山、庆云、南皮六县及沧州一州。民国后,废府存天津县。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设天津市。天津现属五县,除静海县外,宝坻、宁河、武清、蓟县在历史上俱非天津旧属,至1973年始划归天津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是经过什么途径向外西传呢?这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许多有关史料探讨,认为是通过海路向外西传,泉州很可能是指南针、印刷术向外西传的主要港口。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指南始祖“司马”的记载。葛洪在公元四世纪之《抱朴子》中已将针和“司马”并列(当时司马一般认为系磁杓之置于式之地盘上者)。在九世纪末或十世纪文献中,不仅提到磁针,而且有磁偏差的数值。曾公亮(泉州人)在公元1044年主编《武经总要》时描述过指南鱼。他说:“当车队遇到昏暗天气或是夜晚,方向不辨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公元2000年”也频频出现在报刊和电视中,但是人们对(公元)2000年的读法颇不一致,有的读成“贰零零零年”,有的读成“两千年”。从简便角度看,后者更为人们所常用。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读法。  相似文献   

17.
北周政局的演变与杨坚的以隋代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太宗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曾说过,杨坚是“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言外之意,以隋代周不费吹灰之力。清人赵翼也认为: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按周隋鼎革之际,周静帝年仅九岁,确实尚属幼冲,无任何政治能量可言,似乎杨坚的确拣  相似文献   

18.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史称汉光武帝,公元25年至公元57年在位。在他统治期间,曾“议省刑法”犤1犦、“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犤2犦,先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以及蠲除苛法,剜除前代社会的痼瘤———奴婢问题。此举,为后世君主所效法,又为历代史家所称道。然效法者多从稳固自己政权处着想,称道者又主要从“省刑”、“轻法”角度阐扬,而从法制建设角度分析、评价甚少。本文拟从古代法制文化建设的视角,从其社会背景、解决奴婢问题的法律内容等入手,对刘秀解决奴婢问题的法制文化意义作一剖析,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9.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方历史悠久,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甘肃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献出了聪明才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学点甘肃地方历史,对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搞好甘肃两个文明建设,是需要的。甘肃省名的由来,古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而得名。甘州始名于北魏拓跋珪即代王位之登国元年,东晋孝武帝司马(目翟)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肃州始名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公元601年)。北宋仁宋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成功,封赵元昊为夏王,始置“甘肃军”。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清圣祖玄晔康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