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以人类行动为题域的哲学,在其进展中,从以政治、伦理为主题到以道德、历史为主题,再到以存在为主题,实践哲学逐步把自身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的意蕴开展出来;与此同时,它也把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所是与生命所是的关系明确下来。实践哲学的开展本质上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与此交织的是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前者属于无人身的存在论,后者则属于无自然的人类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性。从这样一种视角来把握西方实践哲学,可以看到,实践哲学将以一种更高的形式走出人类学,回归存在论。  相似文献   

2.
吴琼  姚满林 《社科纵横》2010,25(6):129-130,151
近代哲学属于知识论哲学,受其影响,近代历史观有着明显的知识论倾向。本文试图从哲学对人的遗忘、近代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哲学体系化等三个方面来对近代哲学进行批判,这些困境深深暗示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以下4个方面赞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是起点;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本身就是历史的,也惟有基于此历史科学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现实的、实际的个人就是在不断地变革着自身和世界的个人,历史就是运动、活动;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的历史性蕴涵着人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本质性一维",实际上有两个方面:对不断革新自身及其世界的本真自我的无尽追索;对人的有限性以及由之而致的历史决定论的深刻体验。他在该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赞同主要是就第二个方面来讲的,这一点同时就决定了他必然要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历史观是人们从时间角度观察世界而概括世界运动本质和规律形成的对世界历史过程的总体观念,也是人们从纵向观察世界历史活动过程的思维方式。历史观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为人类史观,广义为人类史观和自然史观的总和;历史观还有唯心史观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分,前者把历史意识化,后者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有马克思的狭义唯物史观与广义的大唯物史观之别,关注狭义唯物史观可知人世生存之道,关注广义的大唯物史观有利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观有旧哲学世界观与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之分,旧哲学世界观是抽象世界观,旨在解释世界;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人物一体化的现实世界观,旨在改变世界。世界观还有普遍世界观、特殊世界观、个别世界观之别,普遍寓于特殊和个别之中,特殊和个别又不能脱离普遍而存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二者都是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世界的观察、思考、概括、抽象,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唯物史观"的本质也是同一的,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和改变世界,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王应麟为宋末一代大儒,了解其学术渊源对我们把握王应麟的整体学术情况及宋末理学发展极为必要.本文论述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详细分析前人之观点,指出其得失;二是在全面考察王应麟的学术著作及其文集的基础上,从师承、思想及学术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吕祖谦,同时又兼综各家之说.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作为南宋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关于其学问传承,生前即有“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的共识.治宋明理学史的学者多从吕祖谦自身文献的角度加以概念性的定义,而较少从吕祖谦文献与吕氏家族先人文献参照的角度加以解读.以吕祖谦的灾异观为例,考察吕氏家族先人吕公著与王安石围绕“天变不足畏”之说的著名政争,以吕祖谦后学王应麟的灾异观为参照,力求更为具体地展现政治、家世对吕祖谦学问的影响,指出把握政治、家世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右翼”一词修饰、限定“历史观”,把“右翼历史观”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来看待,这里的“右翼”并不代表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政治势力或实体组织。右翼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否认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一史学思潮在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动而时起时伏,制约着日本与中国、韩  相似文献   

9.
罗莹 《唐都学刊》2011,27(4):92-95
吕祖谦的《东莱博议》本是为弟子参加科举考试而作,其中所运用的议论之法非常丰富,涉及到文章的立意、结构、句法等文章创作方方面面的问题。文章的立意要摆脱常俗、发人之所未发;结构布局在首尾、辅叙次第、抑扬开合处都要精心安排;语言要简洁有力,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从文章写作的角度,《东莱博议》具有明显的文学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义县城东郊明招山系南宋浙东学术发祥地之一,一代大儒吕祖谦曾两度在此讲学授徒,名重当时.今明招山有朱吕讲堂遗存一处,据传为当年朱熹与吕祖谦讲学处,<武义县志>等书籍均作如此记载.然考之相关文献,朱熹并没有到明招山讲学,更没有与吕祖谦同时讲学于此.明招山朱吕讲堂,系后人讹传所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现既不是决定论的,也不是选择论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成论的.马克思历史观的生成论本质体现在他对人与历史的统一性、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更是研究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毛泽东历史观的艺术性体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洞察出毛泽东的历史观的人民性、革命性、实用性等特征,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但是毛泽东后期创作的诗词也反映出其历史观的一些局限性,研究毛泽东诗词中历史观的特征,不仅是为了缅怀伟大领袖的卓越贡献,更是要更好地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史为鉴,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涂爱荣 《社科纵横》2007,22(5):121-122
朱熹的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在德育方法中,他非常强调德与智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立志与践行的结合、引导与约束的结合、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结合,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德育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间断性是福柯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反对传统历史主义的线性发展观,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喊出了人致死亡,通过对间断性概念的层层阐释,指出福柯的历史观其实是一种彻底否定线性历史观的反历史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郭艳君 《求是学刊》2003,30(4):40-44
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传统理解 ,人们过多地关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 ,并没有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实质上 ,马克思是从人的生成来理解历史的 ,历史与人的生成过程是同一的 ,只有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完成了对历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转换 ,从而阐释了历史的双重内涵 :从哲学的意义上 ,历史是人自身的生成过程 ;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都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肖发荣 《唐都学刊》2010,26(4):73-76
《正蒙》是张载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其一生精思力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朱熹对《正蒙》态度的复杂性及后世围绕"朱熹注"的争论两个问题,我们看到,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张载《正蒙》的态度和诠释,对后世学者理解和定位《正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澄清此二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理学从北宋到南宋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侯虹斌 《东西南北》2014,(21):18-21
石崇、陈后主、白居易……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的丑陋具有标杆价值和象征意义。精英尚且沦落,普通男人?唉,不提也罢。为什么中国男人这么丑?因为这片土地上丑陋的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19.
周峰 《探求》2009,(3):9-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历史的根本看法,即历史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人化。但对于历史的动力,他们却归结为阶级意识,从而最终将历史的解放交付给理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0.
牟宗三认为,在宋明理学中,朱熹一向被认为绍统之正宗,但究其实质,乃为程颐开其端绪、朱熹继承拓进而转向别起之"别子为宗".牟宗三判定朱熹"别子为宗"之理路,是将朱熹与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进行哲学对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