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敏  周南平 《社科纵横》2011,26(2):158-160
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在人的培养、实践锻炼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志愿精神培育的进步性、导向性、自觉性和体验性充分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志愿精神培育理应成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秋涛 《社科纵横》2013,(1):222-223
我国学术界已经对公共精神这一新兴课题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宽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对其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和看法,但总体来看,关于公共精神的研究还是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本文中希望通过梳理分析近十年来有关公共精神涵义、特征、现状及培育四个方面的研究探寻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蒋平 《创新》2009,3(10):57-59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显露出科学精神培育功能,但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仍存在不足。要提高广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提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学精神,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王震 《学术交流》2012,(3):192-195
依据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应从培育大学生和谐精神入手,其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坚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相融合,并以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诚信友爱精神、生态和谐精神等四个维度的思想意识为内涵。同时,还应建构大学知识体系、目标体系、任务体系、教材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以此建立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的架构。  相似文献   

5.
徐魁峰  任民 《社科纵横》2006,21(12):20-21
一个国家要进入法治状态,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必不可少。邓小平在弘扬与培育民族法治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即通过摒弃传统的“人治”模式及其文化价值导向,树立与法治战略要求相一致的法治观念;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民族法治精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通过加强对公民法治意识教育、法律文化的建设来培育民族法治精神;通过提出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思想,帮助人们提高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黄琴 《社科纵横》2015,(1):72-75
在中国语境下,人性假设理论提供了公共意识培育分析的借鉴,但不能纯粹按照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去教条搬用,应该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因此,重视意识事实的人性假设是公共意识培育的现实前提;符合情境性的人性假设是公共意识培育的境遇安排;兼容个体多样性的人性假设是公共意识培育的社会分层;关注个体意识取向的人性假设是公共意识培育的具体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研究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培育问题,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有必要研究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其积极的社会心态,提升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同时,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而奋斗以及如何奋斗”三个关键问题。以奋斗幸福观为指引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以科学的奋斗目标为导向回答好为什么而奋斗,以有效的奋斗方式和持续团结奋斗的品质为支柱回答好如何奋斗,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中之重。构建“普及式+巩固式+精准式”三位一体的教育对策,是高校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面对信息化发展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变化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演变,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分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指出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大学生社团文化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索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及培育路径,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社团文化的重要内涵、特点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培育路径,以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一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吴韩青 《社科纵横》2012,(1):170-17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不同文化的渗透、国家治理的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和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对青岛滨海学院外国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生态道德状况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体系、实践模式、实现途径以及内生价值,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鲜活案例及现实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王钢 《社科纵横》2013,(6):13-16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运用中外先进思想文化理论精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成为全社会和各个国家关注的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不仅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和未来知识创造的重要人物,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就是积极心理品质.对当代大学生予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其身心健康,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以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资源充分整合,从而为其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就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过程中,既要构建起健全的外部支持维护系统,还要保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内在资源不断充实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代专业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心系着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积极开拓资助育人新途径,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和培育贫困大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友文化和专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情商培育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云 《学术交流》2002,(2):145-148
情商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尚存在薄弱环节,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等诸多方面。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增强其提升情商水平的自觉性;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情商的机会;积极探索,建立起情商培育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瑞坚 《探求》2007,(4):52-54
本文从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出发,对作为国家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进行分析,探索其与公务员公共精神培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交易费用视角下,公务员法不仅为公务员公共行政精神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和委托代理成本,对公务员公平竞争精神、公共利益精神、公共责任精神和创新进取精神的培育产生内在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阳剑兰 《社科纵横》2010,25(3):130-131,136
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合作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精神文化内容,是大学生基本素质之一,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一部分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培养和构建大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大学生成才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