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五溪地区,秦时属黔中郡,以境内有雄溪、樠溪、辰溪、武溪、酉溪五水而得名。按现今行政区划,其范围除部分延伸到四川酉阳、秀山和贵州松桃、铜仁、玉屏、镇远一带外,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地区各县及其邻近一些地方。先秦时期,现今一些少数民族如土家族、苗族等的先民就已经聚居、活动在这一广阔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历史分期问题,是历史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广西是否也经过了这五个阶段?原始社会何时解体进入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是属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属奴隶社会,又是何时进入封建社会?等等,史学界尚未进行过深入探讨,至今还没有解决。从五十年代起,一直都在讨论壮族古代社会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的结果还是众说纷云,没有取  相似文献   

3.
贵州作为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许多中外学者视为"苗族的大本营"或"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苗族大学生是苗族地区涌现出来的佼佼者。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思考苗族大学生的多语能力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这将有助于把握我国当代苗族大学生多语能力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全国苗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等的制订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人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湖南苗族共有15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境内的湘西、湘西南一带。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苗族先民没有长时间稳定的发展机会,总是在不断地受到冲击而不断地流动,而流动的去向,又只能是统治阶级势力鞭长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文山地区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长期落后,遭受严重剥削和压迫,苗民们流离失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进步。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文山访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好事,交朋友,解决民族纠纷;1952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山苗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布洛陀经诗》不仅描述了壮族先人对人类产生、万物起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描绘了壮族原始社会的风貌:壮族古代部落战争、壮族阶级社会的产生、壮族古代社会生产发展,是一部丰厚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壮族古代历史、古代百越史、壮族古代文化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和学术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谈古代达斡尔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勒"、"莫昆"和"扎兰"是古代达斡尔族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该民族由原始社会后期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二百七十多万人,其中汉族一百二十万人,土家族九十五万人,苗族五十九万人,其他少数民族近数万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又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老、少、边、山、穷”五个字都沾边。因此,从整体而言,本州是“老、少、边、山、穷”地区(以下简  相似文献   

9.
海门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傣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27个少数民族1722人。她们绝大多数是近年来从云南、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婚嫁过来的。近年来,海门市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形成共识,密切配合,拓宽思路,实行“五帮”,扎扎实实地做好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89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已有58户脱贫。观念上帮“教”海门该市对外来少数民族注重在思想上帮扶,做到扶贫先扶志。不少乡镇、村领导经常走访少数民族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同他们促膝谈心,打消“等靠要”的念头,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天补镇苗族妇女杨霞从小患小儿麻…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有六百多万人,其中居住在内地山区的苗族、瑶族、傈僳族以及部分彝族、哈尼族约有一百五十万人。他俩解放前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庄迫的苦,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然而,对壮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发展进程,也就是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以及奴隶制的形式和特点如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还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来看,我认为壮族古代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为此,本文拟就壮族  相似文献   

12.
<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由于苗族历史上受压最深,迁徒频繁,因而支系复杂,风俗殊异,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步苗族源于历史上“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即活动于雄溪(今巫水)流域的“雄溪蛮”,处于千里苗疆的东部  相似文献   

13.
<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两个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地方。除了土家族、苗族外,还有白族、瑶族、回族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为六十七万三千二百二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三。他们大都是聚居的。在聚居区全部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此,有许多妇女、儿童不懂汉语。在这些地区如何搞好双语、双文教学,提高苗族人民文化,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州发展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苗族本身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宗法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以父权家长制大家庭为基础的氏族、宗族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阶级对立与剥削、妇女沦为特殊性质的财产及宗族共财.港澳台汉族宗法文化延续于他们生养、婚娶、丧葬及祭祀等日常生活的礼俗活动之中,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宗法意识在当地汉族移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及当地特殊社会环境和有关政策的影响.传统宗法文化有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正确评价它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立 《民族论坛》2007,(12):5-7
<正>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有657.53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民族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下辖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两个享受自治待遇县、99个民族乡。全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民族地区占20个;省定3100个特困村,民族地区占60个。可以说,湖南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的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正> 苗族是一个散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各个地区的苗族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苗族有“坐茶棚”的风俗习惯,本文拟就其渊源、功能及对它应有的取舍态度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庆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黔江区(前身是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99年末总人口 289.48万人,约占重庆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58.6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55.2%;居住着土家、苗、侗等18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118.36万人、苗族39.14万人;农业人口 261.87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90.46%,城市化水平相当低;幅员面积1.69万平方公里,约占重庆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传统节日资源的优势和开发现状,并提出了苗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力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毛主席早在1949年就指示我们:“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双跃进,9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在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并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掀起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许多民族从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个体经济飞跃到人民公社。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0.
政治法律试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构民族地区如何步入市场经济民族地区妇女彻底解放的新契机 —评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湘桂黔民族地区16县市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第1期张国祥 1王克修黄其萍张世珊曾昭华李友娣省民委张建民吴进学邓守光罗昭义杨进栓伍新福顾肇基彭一珍周训刚许全兴何梓林龙尚明刘茂松胡光凡陈纪驾杨东思吴慧颖邓有志吴万源44左︸左一左山J任4444前进,}“的湖南少数民族妇女应如快湖南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苗族地区应大力开发和培养当地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