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既是对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总结,也包含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合理预见。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实践与发展有机结合,其中包括人本社会发展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2.
荷兰是最早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欧洲国家之一,该体系凭借其丰富而全面的内容以及鲜明的特点证明了其宝贵的价值。文章在参考和借鉴荷兰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应围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综合多领域、多学科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莎 《调研世界》2011,(1):60-64
在主客观指标结合的理念下,结合社会指标的国外研究经验和国内研究成果,德国构建了完整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并形成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科学者合作的独特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概念完善、国际比较和数字化指标系统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我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中应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加强政府部门与专家的合作,增强指标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建立数字化指标系统并提高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GDP成为国际上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GDP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它掩盖了社会生活的许多真实方面。在它之后发展起来的生活质量指标则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进行了全面合理的评价和诠释。分析GDP的功能和局限,并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作较为全面的评估,最后阐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GDP成为国际上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GDP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它掩盖了社会生活的许多真实方面。在它之后发展起来的生活质量指标则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进行了全面合理的评价和诠释。分析GDP的功能和局限,并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作较为全面的评估,最后阐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建构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理论资源,比较其异同,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因此,何谓"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基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现实情况,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发展目的 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活原理为基础渊源,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思想,继承和创新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生活理论.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然后,通过要素分析确定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4个要素:安全感、控制感、和谐感和自主感。最后,运用4个构成要素检验了与生活质量相关的一些假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会创造福利的经济学假说;移居和城市化的人口统计学假说;宗教支持者影响生活质量假说;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压力的心理学假说;西方社会的个人化程度与社会生活质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假说等等。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然后,通过要素分析确定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4个要素:安全感、控制感、和谐感和自主感。最后,运用4个构成要素检验了与生活质量相关的一些假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会创造福利的经济学假说;移居和城市化的人口统计学假说;宗教支持者影响生活质量假说;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压力的心理学假说;西方社会的个人化程度与社会生活质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假说等等。  相似文献   

11.
商法紧贴社会生活现实 ,商法制度及体系源于社会 ,又关乎社会的诸多方面 ,因此 ,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商法制度的架构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 ,我们的选择与架构是否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基础是否牢固。商法的理论基础既包括社会生活现实 ,又涵盖关联学科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内涵,而且是一个严谨、缜密的逻辑体系.其方法论逻辑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逻辑追求指向一个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体系,逻辑依据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逻辑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共生共建共享性为逻辑特征,以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为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标准和人民主体的唯物分析法和对立统一、系统分析的辩证分析法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课题,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社会发展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理论问题。研究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但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有重物质生产而轻人的倾向,忽视了交往理论对人的现实境遇的关切与解答。马克思交往理论认为交往的主体是人,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被纳入社会生活体系,才能使人的发展具体化和现实化。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挖掘其富含的人本意蕴,反思当代社会人的交往,从而为克服现实社会中制约人的交往健康发展的问题,完善当代社会人的交往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措施。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估算的基础上,运用了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估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自然、经济和社会限制性指数等计算方法,估算了重庆市万州区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为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分别解答中国共产党“如何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和“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两大问题,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经济理论分为4个阶段:(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通过土地革命等,使人民得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解放;(2)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以计划经济理论为依据,大力发展工业化,加快步伐恢复经济、维护国防安全,通过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并逐步改善人民生活;(3)1978~201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全新概念,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等,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飞速发展,逐步摆脱短缺经济的状态,使人民收入大幅提高;(4)2012年至今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目标、方式的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看作统一的整体,致力于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经济理论以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原则,带领全体人民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充分体现了协调发展思想。协调发展思想主要有发展价值、发展战略、发展条件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活质量研究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 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社会指标和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指标研究成为社会学学者们关注的领域 ,中国目前只能选择客观指标的原因、体系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属于中国最不发达区域,是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国家转移支付重点支持的地区.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历史性任务的需要,也是调动青藏高原内源发展动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缩小与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构建和谐青藏高原的需要.因此,站在国家的高度,合理确定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提高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也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个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回顾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从多方面评价和比较江苏省县域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