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第三世界研究的新领域尹保云目前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第三世界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日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学术界都正在加强和开拓对第三世界的研究工作。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以新的视野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沃勒斯坦把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为其研究对象,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进过程提出了独到见解。在方法论上,他倡导了“一体化学科方法”,是对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学”方法的发展。过分强调外部因素而忽视内部因素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是其主要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市场第三世界 (后称发展中国家 )自形成至今已有 40多年了 ,今天 ,除少数国家已成为新兴工业国之外 ,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依然没有完成 ,它们仍处于从贫困、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过渡转化中。因此 ,发展不平衡规律在第三世界中也同样是存在的。而且在这 40余年中 ,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比如在发展目标上 ,经历了一个由把增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单一目标 ,到把经济增长、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的转变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 ,目前尚处…  相似文献   

4.
肖望兵 《理论界》2006,(3):29-30
发展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是自身强大的需要,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客观要求;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途径是发展;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要谋求发展,而且它们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因此,发展的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问题,要把发展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中期,亚非拉许多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走上民族独立之路的同时,第三世界在国际生活中开始形成一股联合的独立力量。1955年的“万隆会议”的召开、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及“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都预示着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联合的趋势。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崭新理论,这一理论对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殖民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理清了当时国际格局的脉络,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关系理论方面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标土w6冷战…  相似文献   

6.
肖望兵 《理论界》2005,(12):30-31
发展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不仅是自身强大的需要,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要谋求继续发展,而且它们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因此,发展的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问题,要把发展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我们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二)第三世界的奋争十多年来,第三世界在压抑和苦难中挣扎,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维护民族尊严和主权以及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性。第三世界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三世界奋争和努力,都属于我们时代的一部分。印度是一个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引起世界注意的国家。印度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首先在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这里已经成为印度的软件之都。印度提出八年以后软件产值增加到870亿美元,出口增加到500亿美元,由1999年占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发展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族发展问题已在民族理论学界受到重视。许多同志强调要把它作为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最重要对象。同时,就民族发展的某些实际问题的研究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本文主要就几个理论问题作一探讨,以促进民族发展研究的深入。 一、我国民族发展研究要参照当代世界“发展研究”的理论和学术背景 随着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自身强大和现代化问题。本世纪50年代初,西方各国开始重视发展问题研究。60年代初,“发展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出现在美国和欧洲。随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苏联、东欧等国也对“发展研究”加以重视。“发展研究”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独的“发展学”,而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发展研究”最初是在经济学领域受到重视的,即产生了研究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所谓“世界文学”是以西方文学的价值标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这一体系中,第三世界文学被西方的“他者”进行“编码”后,便常常被加以扭曲或变形地理解。这种被“编码”的境遇使得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都有脱离过去传统、失去民族特性的可能,从而也加剧了其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世界的文学家们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他者编码”的具体分析而采取一种开放的、适合本民族文学健康发展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第三世界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读俞新天著《世界南方潮》一哲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的贯彻,以往与我国交往不甚密切的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商品和人才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经...  相似文献   

11.
依附论在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道路选择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对西方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替代方案,其理论目标在于探索第三世界贫困的原因及寻找摆脱不发达状态的最佳路径。依附理论的叙事结构中,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定义为"致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实际上依附论者在自身的理论体系构建和理论论证演绎过程中存在缺陷,因此,第三世界"被害者"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该理论叙事至多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而蒙受的耻辱,仅仅为补偿要求提供道德的合理性罢了。  相似文献   

12.
新的技术革命给第三世界国家既带来机会,又面临着挑战。所谓机会,就是可以学习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服务;第三世界国家将承担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促进了工业化的速度。所谓挑战,主要也有两个方面:1、新的科学技术及新兴工业,必须要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没有很高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队伍,就难以在新技术革命中站稳脚  相似文献   

13.
沃勒斯坦和布罗代尔基于对资本主义在大西洋世界体系中发育的研究,构建了偏于经济维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但19世纪中期以降,欧美工业化帝国主义国家构建的覆盖所有民族和国家的世界体系,却具有高度政治性。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民族、殖民地理论实际上构建了一个现代世界政治体系理论。在这个体系内,殖民地、半殖民地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之间也有激烈冲突;这些斗争、冲突推动该体系动态演进,到今天呈现为第三世界谋求自主发展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权之间的体系化斗争。动态演变的体系塑造了所有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变迁。社会科学应当超越方法论的国家本位主义,以世界体系作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模糊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重后果。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从维护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人权、捍卫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利益的角度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在国际人权领域中被混淆和歪曲了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权实践活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从人权本原的物质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论证…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世界秩序和民族国家的终结──关于全球政治体系重建的思考作者:沃尔夫冈·海恩(德国)译者:蔡晓萍引言正如七十年代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十年一样,九十年代将寻求建立一种全面的国际新秩序,这一点已由于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1年1月17日...  相似文献   

16.
二、第三世界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三世界”这个概念,会让人立即想到贫穷落后,想到被压迫和被剥削,想到被人支配和任人宰割的社会地位,想到饥饿、逃亡、衣不蔽体、走风漏雨的茅屋和荒芜、垃圾、疾病丛生的环境,想到悲苦命运以至无边无际的黑暗隧道。已经有多种考证追寻“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的起源。其中一个有价值的看法,是指出它同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的联系。重要的问题,也许不在于是哪一位学者、哪一年、在哪一种作品中最先使用这个概念,不在于在某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一些国家或地区就人均收入分配而言已经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观察当今国际格局的发展。 一、三个世界问题的提出及客观依据 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是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正式提出的。毛泽东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同年4月,邓小平在联  相似文献   

18.
“第三世界文化”是一个新的话题,它和“第三世界政治”、“第三世界经济”一样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认知方式,一种文化的选择精神和一种文化的解构意向,它反映了第三世界文化建设者们独立的愿望和解放的呼声,“第三世界文化”的理论根基就是摆脱“第一世界文化”的压抑和渗透,建立第三世界独立的具有“本土性”的文化话语。对第三世界的写作者来说,他们的具体行动就是以写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学术界》2012,(1):242-247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谢遐龄撰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內容明确,具体目标却并不是很清楚??值体系属于精神,不属于物质世界;但又客观存在着,不能归属于主观世界,因而必定有第三世界——客观知识、客观精神世界。确认第三世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是须依据的重要哲学基础。价值体系要落实到言行,言、行皆有意义,意义成体系,诸意义体系构成意义世界。意义世界属于第三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国家由于各自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人权有着不同的解释。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了人权新概念。在1977年联合国第三十二届大会上,他们拟就了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草案(作为联合国第32/130号诀议)交付大会表决。美、英等西方十一个发达国家投了弃权票。此后,关于人权解释的辨论继续进行着。至今,第三世界国家仍然坚持人权新概念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