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 ,导出了有限温度下极化子中的平均光学声子数 ,讨论了极化子的平均光学声子数与温度T和坐标Z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计及表面光学声子的作用以及像电荷的作用,采用变分方法对一些材料外表面束缚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和自陷能作了数值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对于Ⅰ—Ⅶ、Ⅱ—Ⅵ,Ⅲ—Ⅴ化合物的外表面,均可形成稳定的束缚极化子,且由于表面光学声子的作用,使这一杂质态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 ,研究库仑场中强、弱耦合束缚光学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平均声子数的性质。结果表明 ,在强耦合时 ,振动频率随耦合常数的增加而增加 ,平均声子数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声子气体的定义,指出声子气体具有的统计学特色,求出声子气体的巨配分函数,并在高温和低温下求出声子气体的内能、熵、热容量以及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声子压缩态的理论和研究现状,阐述了通过连续波的二阶拉曼散射实现声子压缩态和调制品格中原子位移量子涨落的方法,并对近年来凝聚态体系中玻色子压缩态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由水柱体放入水银中所组成的二维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通过考虑4种对称程度不同的散射体和两种排列晶格,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对称性与声子带隙的关系.先采用调节散射体方位角度的方式来改变系统所构成的空间群.发现声予带隙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都出现在空间群对称性最高时.然后找出不同填充率下的带隙极大值.结果表明.散射体形状和排列点阵所属点群对称性的升高均有利于大带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低频振动与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嵌式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板结构。引入弹簧振子模型计算模型带隙结构,建立该单胞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带隙特性。讨论了单胞模型的散射体材料、板几何结构及散射体包覆层结构对隔振降噪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结构优化并对比优化前后声子晶体振动传输特性,分析模型隔振能力及隔声量差异。研究表明,合理设置几何材料参数可提升声子晶体板结构低频带隙宽度,优化后结构相比于基本结构得到更好的隔振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传热机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纺织品传热机理。从宏观角度看,纺织品作为纺织纤维和空气的集合体,其传热途径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伴随着水汽传输而发生的潜热传递;从微观角度看,纺织品是以声子作为载体实现热传导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个分回路中电路参数即电容和电感的不同对有阻尼的介观耦合电路中量子涨落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电阻产生的物理机制即电子与声子的相互作用。两个分回路电路参数的不同会使一个分回路中的量子涨落减小,另一个分回路中的增加。结果表明,无论是电容耦合还是电感耦合都会使耦合部分的电荷涨落得到压缩,而耦合部分电流的量子涨落得不到压缩。  相似文献   

10.
以“声”论诗是明清的诗学热点。在声义与辞义离合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声辨体、以声论诗、无声不成诗等言论,以及反对以义学蔽声教、以义夺声等主张。近现代以来对“格调说”的研究多从其与“神韵”“性灵”“肌理”的关系出发,或从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层面展开。这些研究比较多地强调格调的辞义而忽视声义,特别是对声音的在场性关注不够。明代赵宧光提出“诗以声为命”“以声为体”的“声教”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郑樵“诗以声为用”的观点,清代沈德潜接续明代七子派“格调”观,在阐发“以声求义”时突出“格调”的“温柔敦厚”诗教思想,强调控制声音以达到国家治理的诗学意图,此二种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诗学中的“声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计及晶格的原子结构讨论了极化晶体中二维极化子的性质。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处理晶格振动及其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导出了二维极化子的自陷能和有效质量,给出了二维极化子有效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同期声从它的运用形成风气后,涌现出不少运用同期声的精典范例,但更为普遍的是同期声运用的老套、呆板和无主题。造成同期声粗制滥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在记者本身文化素养较低、职业嗅觉不灵敏。因此,要解决同期声运用存在的问题,还必须针对病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记者素质,改变僵死的思维方式。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同期声运用的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七子派、桐城派的联系,试图建构白话文学的体系。对于“正统”文学,陈独秀、胡适充满焦虑,并努力将七子派打造成“摹拟”“抄袭”的典型,以此获得口诛笔伐的合法性。这种策略性的成功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学让位于白话文学,七子派在哀怨声中消失在了新文学的大合唱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声发射法分析了塑性加工界面摩擦润滑状态。得到了金属拉拔时,声发射事件总数与拉拔速度,断面收缩率,润滑油粘度之间的关系。从声发射参数的变化,可看出界面状态变化的情况。因此,用声发射法可对塑性加工界面上的摩擦润滑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下实时监测,进而可为产品的加工质量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声表面波滤波器基本理论及其频域传输函数,应用电网络分析与综合理论作出等效电路,并对梯型结构声表面波滤波器中单端对谐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理论分析设计出单端对谐振器,运用该结构设计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电话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并给出了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学及其诗声理论影响着宋代乐学的理论发展与成就,并形成互联互通,较突出的理论是“声词相从”说、“乐为诗作”说和“声转机萌”说。这一融通来自于对先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诗乐合一观念的解释与发扬。“声词相从”说追求声意相谐,最高境界是“声中无字”“字中有声”;“乐为诗作”说强调乐为诗流、志本声用,并批判了宋代诗学与乐学上流行的“声依永”之观念;“声转机萌”说要求声韵要转换、歌诵需转喉等。这些理论是先秦诗乐合一观念的发展,特别是这一观念在宋代诗词曲乐中声律或声音等技巧层面上的具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声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提出从环境建设的整体考虑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构造技术等不同的环节解决声环境问题,从而优化居住区声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该文着重阐述了中国竹笛所具有的"蒙膜助声"与"音色多变"两大音色特征,分析了产生不同音色的各种原因.文章对广大中国竹笛学习者学习掌握中国竹笛多种不同音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声训之出现甚早.<尔雅>就把声训作为一种训诂手段来运用.汉代学者运用声训所取得的训诂成就,把音义关系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戴侗等人运用声训把词的语源义探求与同源词揭示结合起来,拓宽了声训的用途.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运用声训广泛剔发词的音近义通现象,大量揭示同源词,创造了训诂学史上的最辉煌的业绩.王念孙以声证义,主要的根据是声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