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三维创业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认为创业者人力资本主要影响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初创企业的管理,经济资本决定能否为企业建立以及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则关系到创业有关的各种资源获取。提出创业是创业者三维创业资本的乘法模型,三者缺一不可。认为创业资本是创业者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加法模型,三者之间互为补充并可以相互替代:创业者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期经济资本投入,而且创业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并最终体现为获取更高的经济资本;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获取与提升,而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助于其社会资本的积累;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维护需要经济资本提供支持的同时,使创业者未来以较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本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三类新型农业创业者成功创业经验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表明,新型农业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的有效获取,庇护关系的获取途径随创业者领导特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庇护关系形成的各利益主体而言,庇护关系获取可归纳为政绩-经济利益型、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型、声誉-经济利益型、社区服务-经济利益型以及实践基地-人力资本型等五种。同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中的五种庇护关系获取过程提炼出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庇护关系实现路径的雪球效应模型,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创业群体逐渐壮大,但是农民工新创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导致其创业绩效和创业质量受到很大制约。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异质性资源,然而农民工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往往受限于内部资源不足,社会关系成为新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基于网络资源观,构建“网络关系—异质性资源—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在对安徽、江西和江苏三省创业农民工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民工创业者的“情感型”关系与“工具型”关系对其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以及相互间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情感型关系能促进异质性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获取;工具型关系能促进异质性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与市场资源的获取;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市场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心理与认知科学的视阈,本文分别就“你想成为什么”—“心理资本”、“你知道什么”—“人力资本”、“你认识谁”—“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创业者复杂的创业资本构成对于其创业能力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实证分析创业者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其创业能力的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创业者如何有效地通过优化其自身资本配置,进而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社会技能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获取创业资源是创建新企业的关键任务,但影响农民创业资源获取的关键因素以及农民创建新企业中的网络活动对资源获取的影响尚不明晰。以我国农村地区创业农民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影响资源获取效果以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关系强度影响资源获取效率以及物质资源的获取,社会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农民创业者对创业资源的获取,农民创业者的网络活动投入时间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是正的但是边际递减的。  相似文献   

6.
创业网络是由与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或新创企业发生联系的不同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包括创业者个体网络和组织间网络两个层面。创业网络规模和质量对创业者创业活动具有直接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对创业资源获取渠道与机会的作用发生。通过回顾国内外创业网络及创业资源获取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创业阶段划分视角分析创业网络规模和质量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并以蒙牛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393位潜在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2.0软件及Process 2.16插件实证检验并比较了家庭需求及家庭资源对女性创业意愿的推动和拉动作用。研究发现:(1)家庭生活会通过需求和资源两个方面正向促进女性创业意愿的产生;(2)家庭需求和家庭资源通过由边界属性(家庭弹性意愿/边界渗透性)到工作-家庭关系(冲突/增益)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对女性创业意愿产生推力和拉力;(3)目前,我国女性创业意愿受家庭资源的“拉力”作用影响较大,表明我国女性的创业活动已由被动的兼顾家庭需要型转变为主动的家庭资源驱动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异质性资源整合的创业资源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资源异质性、知识分散性、企业成长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成果进行逻辑整合,得到如下结论:不确定性情境中的创业资源获取,不能通过以价值比较为基础的理性计算来进行,而应该关注资源的使用价值。由于资源异质性、效用多维性和知识分散性的存在,创业者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开发出更能满足资源所有者期望的新效用,作为从所有者手中获得资源使用权的依托。在此过程中,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极为重要,因此,创业资源获取往往依托社会网络进行。其中对于潜在客户的资源获取,往往是白手起家创业者成功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在创业失败率总是居高不下的事实面前,兼职创业具有分散风险、积累创业技能和经验的重要作用。从创业学习视角出发,运用扎根理论,对兼职创业过程展开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兼职创业“学中干”与“干中学”双重正效应是创业者维持兼职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中干”体现为通过内向式学习获取工作特有信息和技能,降低外向式学习所需搜寻和机会成本,实现创业能力移植;“干中学”体现为通过外向式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开放性地获取创业知识,突破内向式学习中学习时间和知识来源局限,实现创业能力集成;创业能力移植和集成共同构成兼职创业能力;兼职意愿包含意愿的启动和维持,内部因素是意愿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关系在农民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农民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其影响的内部路径尚未被详尽阐述。文章以中国农村地区创业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社会关系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农民创业者资源获取的效率和效果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者的社会关系规模和社会关系强度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资源获取在社会关系与农民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从个体性社会资本与集体性社会资本两个维度探究“红领之家”发展的缘由。组织领导者从业时长与社会网络的编织、需求开发与“普遍互惠”的深入、媒体报道与合作网络的拓展是个体性社会资本得以增长的重要因子;集体性社会资本分为政策环境和合作伙伴关系两个部分,政策撬动的空间和伙伴关系的生成是夯实集体性社会资本的关键。个体性社会资本影响组织发展的资源获取能力,集体性社会资本影响相关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由“红领之家”发展实践可以看出:个体性社会资本与集体性社会资本是动态互促的,选择有能力和情怀组织领导者、低度的“非对称性依赖”、精准的动态政策供给是社会组织茁壮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建的,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循此,文章提出要把国家带回农业变迁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进化论框限下考察技术性农业发明的线性累计过程。资源汲取效率与治理术效应,构成了国家介入农业变迁的双重必要性。中国经验为理解国家干预农业变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度性机制,即所谓"除末"以"上农"的农政学假设。它运作机理是"排除性纳入"的事本逻辑,"山川林泽之禁"是它的制度装置。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影响, 其实不仅仅在于“直接经济损失”, 其归根结底造成的是“国民财富损失”。按照曾经提出的“基于国民财富视角的灾害经济成本分析框架”, 对1998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国民财富损失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物质资本损失以外, 自然资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损失同样不可小觑;(2)自然资本中耕地损失占了绝对比重;(3)即便仅仅依据劳动力对产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来推算, 人力资本价值损失已经占到了整个国民财富损失的1/3左右;(4)从自然灾害国民财富损失的构成情况来看, 大部分时候物质财富损失都是主要的, 人力资本损失次之。因此, 我们认为应当以“模糊”的“正确”去取代“精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人十分重视各种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个体层面,也存在组织层面,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商业环境。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政治关系和商业关系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通过对112份有效样本的研究表明,政治关系和商业关系能够提升企业的资源桥接能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这个作用过程中,资源桥接能力与适应能力在政治关系和商业关系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市场不确定性减弱了政治关系对资源衔接能力的影响,但是加强了商业关系对适应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现代哲学传统,都有着鲜明的以认识为导向的特征,至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盛行,“语言转向”又统领了一切。李泽厚基于儒家哲学,认为人的生存先于认识,生存经验大于语言,“情本体”的提出,是他在对以往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这一倾向的扭转,展现出一种不同于近代西方哲学路径的“实践转向”。李泽厚的“情本体”展现出三重维度的含义:在先验与经验向度上,不同于宋明理学及现代新儒家,“情本体”主张以生存经验为主,拒斥将儒家超验化与形而上化;主体向度上强调“情本体”学说下的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康德、海德格尔主张的理性主体;情理向度上,主张以情为本,情理交融,而非“存天理灭人欲”。这三点突出体现了儒家哲学以“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生命”为核心、重视生存经验、实践的特征。李泽厚寄望“情本体”能使哲学走出认识,“走出语言”,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6.
自1965年起,美国联邦政府逐渐建立起“三重奏”大学生帮扶项目体系,可视为是对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为代表的低社会经济地位青年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问题的回应。作为该项目体系的三个初始子项目,“攀登极限”“人才发掘”“学生支持服务”主要通过提供学业辅导,帮助准备入学考试,提供各类资助信息并协助学生完成申请程序,提供参与文化活动机会等方式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三重奏”体系有效提升了参与学生的录取率、保留率和毕业率。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公平,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应重视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非经济支持,前置其介入时间并保持连续性,并注意发挥高等学校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下,资本逻辑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厘清资本逻辑概念需要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中心,通过依次辨析“资本”“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概念来进行。资本是物、增殖价值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逻辑是以否定性和必然性为核心特质的辩证逻辑,资本逻辑则是资本在否定性运动中所呈现的必然性。其主要表现为三重维度: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普遍化的必然趋势,二是资本增殖规律和积累规律,三是资本关系普遍化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逻辑通过主导物质生产、形塑社会关系和建构思想观念等形式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统治,其由此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只有超越资本逻辑的全面统治,才能使人的解放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盈余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较高的盈余持续性预示着企业的盈余质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平稳并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公司价值。近年来,盈余持续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我国A股市场2007—2017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主导型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要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进一步区分具体的盈余构成后发现,经营主导型公司核心利润的持续性显著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但其投资收益的持续性显著弱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上述结论表明,盈余及其构成的持续性均会受到公司资源配置战略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既为公司资源配置战略影响盈余特征提供了经验证据,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透过战略本质看清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法是关于人类经验的理论,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本文对三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吃”字及其搭配的经验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经验结构中,“吃”除作为动词体现过程外,还可以作为名词和形容词体现事物和性状,充当不同过程的不同参与者角色。现代汉语中“吃”具有丰富的搭配和语义潜势,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