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比较分析了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突出了交往行为的特殊地位。内在于交往行为之中的合理性是语言性、互主体性、程序性、可误性、开放性,这有别于传统的意识理性,体现了哈贝马斯对理性的重建。“生活世界”和“系统”是交往行为的补充概念,是从行为理论过渡到社会理论的桥梁,这一对范畴的提出表明了哈贝马斯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对西方社会的诊断是交往理论社会批判实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主要是指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求的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行为。生活世界作为主体间进行交往活动的背景,它的结构在现代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即产生所谓殖民化问题。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实现交往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交往合理性就是要寻求交往行为的合理根据,这个根据主要是交往主体间普遍认同和遵循的规范,实现交往合理性还需要交往主体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展有效的对话活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语言作为达到理解和共识的中介,提过重新界定理性,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为解决交往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理性和合理性概念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 ,西方哲学的变革大多表现为对这个概念的重新阐释与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病态是用过于狭隘的工具合理性概念分析现代性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危机并不意味着现代性走入末途 ,相反这正是社会合理化有待发展的表现。哈贝马斯在对韦伯的工具合理性进行改造的基础上 ,引入了交往合理性概念 ,从而重建了理性和现代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看作是对这样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交往行为为何合理?交往行为如何合理?交往行为为何被扭曲?交往行为在现代如何合理实现?依托交往合理性概念,哈贝马斯建构了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评述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普遍语用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及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是通过借鉴当代语言学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观点,提出了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普遍语用学,为其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并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起点对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及资本主义文化缺陷和弊端进行批判,他尝试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话境,实现交往合理性,为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实现一种无暴力统治的社会秩序.本文分析了交往行为的概念及其合理性,阐述了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将交往理性从理论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提出了走向交往合理性的路径,并总结了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的核心概念 ,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区分工具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 ,来合理地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本文通过对哈贝马斯合理性理论的分析 ,澄清人们对哈贝马斯理论的某些误解 ,同时剖析其合理性理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工具理性批判的继续,交往理性和工具理性面对同样的主题:物化。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为克服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困难,将物化理论发展为工具理性批判,但是工具理性自身也存在逻辑悖论。所以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实现从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的转向,并在交往行为理论的框架内研究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在其理论框架内,物化也就意味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通过建构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商谈伦理对其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把电视公共领域与以电视信息为中介的交往行为结合进行研究,提出电视公共领域包含着3个方面的要素:电视公众、电视信息交往场域、以电视信息为中介的交往行为。对电视公众的涵义进行了分析,认为电视公众应该具有社会性联结意义、具有反思能力、通过信息交往而互动等三方面的特征,以电视信息为中介的交往行为,应该满足哈贝马斯提出的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可理解性这四个有效性声言,才可能在主体间共同遵守理性交往规范的前提下使交往行为合理化:要构建理想的电视信息交往场域,需要在信息交往所涉及的相应的客观世界、社会世脊和主观世界的交往中,部以交往理性为标:往来要求,才能不断地促进交往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在批判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弊病和危机的同时,旨在为这一社会提供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则关注于人的生存问题,力图通过对"存在"整体的深度分析来揭示现实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并最终通过诗性的语言来得到克服。与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进路相比较,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以视为是面向生活世界的交往问题而提出来的。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作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现实起点,以交往行为为核心实现"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并通过对交往行为进行规范语用学分析将交往理性重建为一种规范的力量,揭示出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的有效性规范,以此谋求对交往问题的规范性解决。  相似文献   

12.
霍耐特反思与重构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一方面他肯定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克服早期批判理论困境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宣称只有“蔑视的社会动力学”才代表批判理论的未来;并赋予劳动范畴在批判理论发展纲领中以重要意义;从而试图走出交往范式的狭义理解,强调交往范式不能理解为语言理论,而只能理解为承认理论。  相似文献   

13.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理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目的理性只是交往行为的一个纬度,翻译目的论在提升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将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异化”为主客关系的工具目的行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翻译目的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景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交往行为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借助符号协调并通过行为者相互间对话协商以达成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行为。对交往行为的意义理解既不能作自然科学式的因果解释,也不能非反思性地应用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技艺。分享共同语言和共同语境,分享共同的社会规范和惯例,是交往行为的意义可以被解释(理解)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哲学诠释学进行语用学改造,建立一种以意识形态批判和问题语境反思为特征的"深层诠释学"。深层诠释学是哲学诠释学的批判性扬弃,它坚持合理谈话的调整原则,坚持在交往实践的话语活动中持续不断地进行批判与反思。批判与反思作为哈贝马斯对诠释学的创造性理解,以及作为批判诠释学的解释方法与结果,遂成为哈贝马斯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主题的转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典型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也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等诸形态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性语境中,合理性是现代性的逻辑基础,合理性被赋予现代性的内涵.韦伯的合理性概念区分为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由于两者的冲突,使现代性陷入二难困境.哈贝马斯在韦伯的合理性概念基础上挖掘出交往合理性概念,致力于重建现代性.交往合理性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病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对于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启示意义.但是,交往合理性思想充满乌托邦幻想,其实质是全面颠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是为资本主义作无力辩护.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堪称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最为杰出的社会问题理论家,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不仅是现代主义理论家,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中社会问题的重要研究者。他积极倡导将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转变为一种人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理性重建的理论,即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他的现代性理念、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他的"批判的解释学"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交往行为理论是在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批判社会的物化现象——生活世界殖民化。交往行为理论自从面世就不断面临着包括技术批判理论、社会分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内的各种理论的诘难。研究表明,它们批判的焦点集中在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想的言语情景"。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的追溯,发现"理想的言语情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能驳斥各种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科技合理性的理论演绎总体上分为基于客观性和规律性的逻辑合理性、基于社会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合理性两种进路,后者是在对前者的价值困境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扩展了科技合理性的社会、文化、价值等因素的考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从价值维度上对科技合理性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对科技理性展开了深刻的生态批判,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理性视角重构科技合理性,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本质、促进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