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江苏的政区在唐代分别属于河南道的徐州、泗州、(治今宿迁县)、海州(治今东海县),淮南道的扬州、楚州(治今淮安市),江南道的升州(治今南京市)、润州(治今镇江市)、常州、苏州,计9州40县。它位于长江、淮河下游,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前沿阵地。那么,在唐代经济重心迅速南移过程中,江苏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州县级别与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自清的出生地,所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都一无例外地肯定他出生于江苏东海县。此说不算错,但却不确当。 朱自清的祖父任清朝海州府的承审官。朱的父母随侍在他祖父身边。朱自清生于东海说,盖源于此。在清朝,海州为江苏的十二个州府之一,州衙就设在海州。其所辖地区,除海州外,  相似文献   

3.
客洪刚 《兰州学刊》2011,(12):86-91
唐代皇室成员出任刺史的任期与地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唐代皇室成员出任刺史遥领和不之任人数明显高于普通刺史;其二,唐代皇室成员出任刺史所在各道、州郡任期时间不均衡现象突出;其三,"重首轻足"方略明显。这种特点的形成是各个时期的朝廷根据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的结果,皇室成员出任之地多与所任州郡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战略地位、历史地位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唐前期云南羁縻州县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唐书·地理志》说:“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就是有唐一代在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推行的羁縻州县制度。 唐代前期,云南也广泛实行羁縻州县制度,并在云南历史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打算对唐代前期云南羁縻州制度作一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关于唐玄宗在开元时期如何整顿地方吏治的问题,尚无专文论及。事实上,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之治”,将其出现原因,仅仅归之于最高决策层几个人的作用显然是不够的。中央政权是制订政令的机构,政令制订以后能否有效地贯彻到全国各地,关键取决于地方各级官吏,这一点不论在古代和今天都是相同的。唐人陈子昂曾说:“……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陛下之手足;未有无腹心手足而能独理者也。臣窃惟刺史、县令之职,实政教之首也。国之兴衰,莫不在此职也。”可见,地方刺史、县令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本文首先对唐代地方州郡的基本职能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唐代御史台作为朝廷“纪纲之司”,职责广泛而重大,唐代御史由于职事活动的需要,经常巡查州县、巡边查访、知南选、出使各国。唐代御史行使其职事活动的过程,也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因监军、使边、巡边、带宪职入幕等多种原因,唐代御史出入边塞,“得江山之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御史出行成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推动因素之一。御史文学家在其职使行程中,还描写了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这些诗歌不仅拓展了唐代文学的地理空间,也为唐代山水诗的兴盛带来契机。唐代御史纪行诗,是了解唐代地域文化风貌的宝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刺史的任期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刺史的任期,就总体情形来看,绝大多数州郡是符合制度规定的,某些重要州府,无论是在唐前期还是后期,普遍存在任期偏短的问题,这也是朝廷屡下诏书纠正的问题.与此相反的是,偏远州郡刺史的任期则存在过长的问题,但范围比较有限.唐代前后期,南北方州府刺史任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北方诸州郡刺史任期在唐后期普遍延长,而南方诸州尤其那些所谓富庶之州的刺史,在唐后期则普遍存在着任期不够的问题,这反映了唐代中后期南方州郡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李浩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15-117
县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我国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在西汉基层行政中,县令长的行政类型可分为县令(长)、侯相和邑(道)长。对于所掌治之县,西汉县令长除受邵国首相的监督之外,有统一完整的权力。而作为基层行政人员,在与所属邵县的关系中,县令长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在与所治民众的关系中,其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此外,县令长还与当地王侯存在若即若离的君臣关系。  相似文献   

9.
县令作为宋代县衙中的核心官员,它与县衙同僚以及与下级吏员之间的人事层级关系作为宋代县令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非常值得探讨。该文试图从《名公书判清明集》入手,结合宋代其他基本史料,尝试从县令的设置、属官与县令的政治关系以及下级吏人与县官的权力互动等方面来分析县衙的层级关系。并指出县衙中的层级关系实质是以县令为核心,上听命于州而下收权于县的高度稳定集权型的统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刺史是抵御灾荒的主体,灾害发生后,刺史需及时上报朝廷并积极御灾。但由于当时救灾思想、救灾手段的落后及救灾程序的限制,唐代刺史并无及时处置灾情的权力,因而救灾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之优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朝在东北民族地区设置的府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我国历史疆域最宏阔时期之一。自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各民族地区设置州县。至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的行政区划,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十道,自上而下地实行道、府、州、县四级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在内地设置了三百五十八个州府外,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已先后在四境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府州。分别册封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并充任所设府州的都督或刺史,保持与内地的经常联系,替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30-135
唐代前期,中印之间佛教交流进入一个繁荣的新时期。大批唐朝僧人为了求得印度的真经,不畏路途遥远和艰辛,立志到达印度。在这个时期,僧人入印求法的主要交通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大致以唐高宗麟德二年为转折点,之前入印以陆路为主,而在那之后,海路逐渐取代陆路,成为僧人入印的主要交通方式。这一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得海路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代西北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各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严重阻碍了中印之间的陆路交通。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的州级官员中,明确具有与军事行动相关职掌的官员是刺史,州级具有一定的军事职能。唐代刺史的“使持节某州诸军事某州刺史”并非虚号,而是与刺史的军事职掌及州级的军事职能相符的。唐前期,刺史对州郡兵的军事权力有限,刺史对州郡兵有领兵权而无发兵权,普通州级对州郡兵的军事职能较弱,中央拥有对军事的绝对领导权力。唐后期,在藩镇长官兼治所州刺史的情况下,这些刺史拥有对州兵的绝对军权。而属州刺史对州兵的权力也根据不同情况,而有强有弱。同时,刺史还参与府兵、镇兵、团结兵等兵种的管理和领导,并参与募兵。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鼎盛的时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事业相当发达。史称“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则“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随着整个国家交通事业的繁荣兴旺,地极边远的岭南道交通也相当发达。据《元和郡县志》所述岭南道各州县的“八到”情况,每一州县大都四通八达,形成了紧凑的交通路线网。如把网上的路线四至延伸,则北通长安,洛阳,南至海南岛,西接南诏,东达闽浙。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七条国际路线,其中一条就是以广州为起点。本文仅就唐五代岭南道对内交通的四至情况,分别叙述于后。北路交通岭南地形背山靠海,北有五岭,南濒大海。在当时海运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岭南道与中原及江南的联系,主要依靠北路交通线。按《元和郡  相似文献   

16.
汤擎民在八一年《文学遗产第三期·论韦应物的“兴讽”诗》中说“这诗(《答故人见谕》)当是罢江州或苏州刺史任后之作”,“罢江州”的提法是不妥当的,考韦应物一生,从广德二年(764)步入仕途,先后被罢过洛阳丞、鄠县令、滁州刺史,直至贞元六年(790)被罢苏州刺史,唯独未罢江州刺史。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地方督抚大员因特定事务临时差遣的办事人员称为委员,“事竣则裁”。咸同以后,州县各类型公局机构大量兴起,委员出现了“任期化”的趋势。通过对清代《巴县档案》《南部档案》等州县档案资料的梳理,详细考察州县委员的职位、薪水及委员的承充、卸任过程,并对州县行政事务中委员的职责、委员与州县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清政府通过差遣委员,为候补官员提供了就职的“岗位”,有助于州县新增行政事务的运行,更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皇权下县”。  相似文献   

18.
戴良,字叔鸾,又字文让,孙权时为交州刺史,所撰《失父零丁》,或视之为怪诞,实为在北部湾地区寻找有才德者的告示.现分析如下:其一,《失父零丁》是寻找异人的告示,文中的“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怪诞形貌的“失父”,是所谓“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一书中就多载有如此有才德的异人.其二,如此怪诞之文,是汉末时代混乱“不可与庄语”所致,是任交州刺史的戴良“诞节”个性而形成的“论议尚奇,多骇流俗”的表现.其三,戴良上任伊始,继承前任太守士燮的招揽人才,继续为交州地域文化建设寻访人才.其四,如此怪诞特色的寻访人才的告示《失父零丁》产生于交州,也确实是因为交州地区有着如此三类异人:一是汉末大乱,中原人士多有躲避至此地的,如牟子等;二是边疆少数民族,在中原人士看来,其相貌本就是怪异的;三是来往于交州的北部湾区域这一与海外交流通道的外来胡人,他们的相貌看起来也是怪异的.其五,从《失父零丁》这一文化现象,可以考察交州处于偏远至极却又有交通海外的便利的地域的独特文化生态,这就是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虽然是远离文化中心的落后,却又有交通海外的先进.这对我们理解东汉末年交州地区的社会、地域、士人、少数民族特性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也对我们今日开发、建设边疆地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邢琳 《中州学刊》2008,(2):187-189
作为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首脑,知县、县令的职能涉及一县的军政、民政、行政、财政、司法等多方面,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稳定地方统治秩序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宋代过于强化中央集权,知县、县令位卑责重而权限小,任用制度方面又存在某些弊端,以致地方吏治腐败,民众痛苦加深.  相似文献   

20.
广西人移居海外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人移居海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唐代,由于国力强盛,海外交通发达,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更多。据史书记载:“唐威力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①“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②。这表明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