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2016年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将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归纳为9个方面。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和定位,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是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重塑和改变着中国新闻业,“媒体+直播”的模式成为众多媒体突出新闻现场感的报道模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变革新闻生产方式,VR技术进入媒体领域并不断深入,社交化媒体成为重要的舆情场域,在社交化和数字化变革发展中的新闻业呈现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媒体融合从业界的媒体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集团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学界也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反思了目前媒介融合的难点和发展瓶颈,认为亟需从业态的媒介融合转向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通过媒体平台间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与整合,通过组织融合和机构创新实现战略化转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业重要的创新实践,在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同时衍生了出其他社会现象,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同质化阅读普遍,数据新闻缺乏深度和人文思考的问题突出,应以政府为核心实施“大数据战略”,增加数据新闻的新闻温度;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理念和产品重构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发展进入了社交基因全面渗透时期,新媒体从业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和商业利益,应促进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多种意见的集散地和多元价值观的呈现场所,应从政策法规方面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各行为主体要担负的互联网治理责任,优化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让网络生态逐渐好转;在“互联网+”环境下,当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做的却是“+互联网”,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应在对西方理论的过度倚重中反思新的理论面向和学科范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认知传播视角思考传播学研究的本土转换,反思新闻学的规范性研究;新闻传播院校应推行适应新闻业变化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
为回顾和概述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技术的革新应用、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在全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技术革新的演变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语境,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学科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人才教育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技术驱动与守正创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新闻史研究70年的成果和经验,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采用多元视角,改进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也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趋向;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方式和格局,受众的地位不断被强化,与传统媒体组织共同参与新闻生产,以“用户”为中心,提升新闻生产的内容质量成为新闻生产重塑和传媒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方案,构筑传统与新兴媒体协调互通的全媒体矩阵,实现多元要素的融合;舆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舆论场域愈加复杂多元,着力打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短视频发展成为中国传媒产业新的增长点,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参与短视频生产的主体更多元化,短视频新闻成为舆论引导和现代公共传播的重要形式;国家加强对版权的保护和制度建设,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涌现,表现为立法、制度、技术和观念等方面的不成熟,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解决网络版权冲突成为新的路径;技术逻辑主导下,需建构数字新闻伦理体系,应对新闻伦理风险,通过提升新闻质量,挖掘技术的深层次内涵,发挥新闻规范和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促进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型人才,聚焦中国问题,打造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出现面对社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重大挑战,在回顾新闻传播学学科生态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从10个方面分析2015年新闻传播学的实际现状,围绕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发展、新闻学行业变革、传播学研究新热点、学科范式和学科教育以及新闻传播学学科理念等问题,思考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方向,拓展新闻传播学科研究领域,为传统媒体变革和新媒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协同创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与传媒行业的发展态势,推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转型突破与提质升级,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界理论研究与业界发展动态相联系,梳理总结了2020年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学术成果。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追求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向着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不断迈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闻媒体对内履行基本职责,对外引导舆论宣传,为打赢抗疫战争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传感器等技术被应用于媒介领域,建构了数字化场景,推动智能化传播,媒介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 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词,推动中国媒体融合迈入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层相融,传统媒体面临的转型任务是与新的技术、政策、产业、文化变迁背景密切结合的改革实践;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对视频的消费需求和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移动视频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持续占据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图景中的热点与高位; 新闻传播领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人”才是伦理的责任主体,要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 新闻传播教育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在融媒体时代有特色、有亮点地培养国家战略型人才,通过众多学界学者、业界专家总结思想内涵、探求发展路径,助力新时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时代变革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引发、颠覆、重塑、变革的逻辑关联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纵览和梳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舆论场域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传媒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向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在百年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节点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问题广域与智能培育并行的发展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不断深入且价值意义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优秀成果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学科建设、业界发展、学界研究、传媒教育等方面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体会、牢牢坚守、主动贯彻;媒体融合在经历了“中央厨房”为代表的媒体融合初级阶段尝试后,媒体融合的版图格局逐渐从中央下放至县区,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巩固基层主流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新闻伦理培育和规范在智媒技术勃兴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乱象丛生,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解和贯彻日趋深入,中国传媒规制日趋成熟和传媒生态管理手段日益多样化,同时,媒介自律和他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在助推中国传媒伦理格局和生态朝着积极良性方向发展;媒介赋权下舆论引导呈现双重景观:舆情引爆成本不断降低,舆情监测技术渐趋成熟,技术发展之盛并不代表舆论引导效力之强,舆论引导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对舆情分析和处理专业化人才的资源优势占有能力;知识付费消费业态的兴起,使得传媒版权保护日益成为焦点话题,新媒体时代下的版权保护既有植根于传统版权保护顶层设计中的理论精髓,也有新媒体时代下的特性和差异,既要看到顶层设计对版权产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倾斜和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效益和文化价值,同又要看到版权产业发展中的规则机制细化不到位、版权监管执法难落地、版权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有差距等问题,形成一套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版权保护新机制;传统媒体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转型中求市场,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也是传统媒体在面对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和培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中需要把握的一个经营理念的动态平衡;“育新人”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时代命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指导地位,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复合型能力的专业化新闻传播人才是完成“育新人”时代使命的基本遵循;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也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微选题、厚积累的发展态势;镜鉴历史,积累经验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恪守初心,面向未来,反省自身才能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质量和研究高度。  相似文献   

6.
在回望2014年中国新闻传播业纷繁复杂的生存环境、新闻传播学科生态、舆论生态和传媒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纵观2014年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回顾了相关媒体或学界关于新闻传播实际现状的评析,认为201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热点频繁,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转型发生变革,数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新形式,学科范式和学科教育创新实践,互联网治理成新常态,传媒伦理依旧话题不老,大数据、碎片化、互联网思维、反腐倡廉顺应社会发展,媒体生态变化进而成为时代特征变数  相似文献   

7.
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在传统媒体伴随着智能与融媒体的出现而渐隐的时代,作为新媒体影响着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社交媒体转型平台媒体已成大势所趋.现代社会利益和工具理性带来了意义和价值理性幽微难言的危机,普适的共同意义被消解,引发了新闻业界与传播学界伦理性的新断层.Facebook的智能新闻模式,存在新闻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和规律的总看法,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我国新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刻领会其实质和精髓,对于杜绝虚假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新闻思想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胡锦涛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高度评价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新闻思想内容全面系统精辟深刻,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实践胡锦涛新闻思想,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融合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新闻传播学在20多年前就已出现,新闻传播学这一新的学科在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孕育与发展。新闻学可以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重构体系,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传播学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闻传播学纳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较之其他学科,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在社会转型和变革中呈现发展迅速、异彩纷呈之趋势.纵览、横视新闻传播学科及传媒界的发展状况,其呈现出融合、变革、反思、分化、深入的特点,具有多元发展、主体分化、理论提升、主旨分明之趋向.从13个方面对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围绕新闻传播学、传媒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改革并购与转型重组等问题,思考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拓展一些新的热点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格局的转型,传统媒体不断遭受新媒体的冲击.《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在积极寻求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也应注重利用自身优势,探求新的传播方式.在介绍解释性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对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解读新闻特点的梳理,试图阐释解释性报道是信息时代党报求生存、谋发展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由媒体主导的"公共领域",可以形成媒体主导的舆论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表现为舆论表达的不一致性及冲突日益尖锐、舆论引导由一元化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共存状态,以及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消解与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突破与转型主要是舆论引导理念的转型、舆论引导功能的转型、舆论引导机制的转型。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途径在于创新节目内容制作、传播途径,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共融共享;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客体分层化、议题多领域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双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宁波传媒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增量提质的现实困境。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减弱、报纸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新媒体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的宁波传媒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媒介融合进程,实现全媒体传播;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建立灵活的影视创作机制,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宁波传媒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分析视角,当前学术界主要从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社会转型的需要、党管媒体原则、舆论所蕴含的力量、当前社会舆论态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考察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新时期舆论引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要遵循新闻宣传和传播学的规律和方法;二要以人为今地考虑受众心理特点和社会民生需求;三要推动网络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百动;四要建寺国家舆论战略,健全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五要正确处理舆论引导和舆论炼督的关系。当前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方面的研究,亟需在原有的新闻传播学途径基础上,引进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皿的视角,尤其是要结合当前中国的政治情势和国情特色,强化从执政党能力建设视野来研究该命题的学术取向和问题,加大对执政党和政府这一关键性舆论引导主体的能力结构、实践模式、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阵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空间的聚合之所、凝结之处,是各阶级、集团组织和政治势力角逐的竞技场和斗争地。当前,我国新闻舆论阵地在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面临多维挑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遵循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原则、掌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打造专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提升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完善新闻行业法规制度等,全面夯实筑牢新闻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7.
作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在媒介格局深刻变迁的新形势下,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报业要想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获得生存,就必须在实施全媒体战略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媒体战略,以实现传统媒体由全媒体战略向新媒体战略的成功转型。本文以《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为例,通过对其全媒体转型实践的个案分析来探析都市报全媒体转型的经验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应用在校园纷纷展开,对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文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对创新高校宣传文化和传播高校宣传文化也提供了新的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文化创新和传播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新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指出 ,新闻宣传要坚持党性 ,坚持人民性 ,不断改进工作艺术 ,以正确的舆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在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以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为指针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宣传队伍 ,不断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概念脱胎于"媒体事件",强调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媒介事件新的传播机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具体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的舆论载体、主体、过程及影响,指出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体媒体生态系统中运作,呈现出非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征,其个案意义与长远影响取决于事件是否具有体制性变革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