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的全球化与政治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代中国所进行的改革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莫过于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在考察市场经济对社会转型和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陈荣富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保证我国的社会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减少转型过程的痛...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洋务运动,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但近代工业发展得非常缓慢,社会结构变化也非常缓慢。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农民占总人口89.4%的农业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极大地推动、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也反过来影响、推进体制转轨的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28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当前产生了如此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主体·市场·国家──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王爱学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十大方面论述了建立这一新体制的具体措施。这些无疑对...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民主成本-效益分析马文运一、政体转型的目标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变革过程,而同时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和推动市场经济向着现代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迫切要求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中腐败危害的社会学思考卜宇我国的社会转型,不仅要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还要同时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中间涉及到人们利益结构的重组、价值取向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权力的再分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是必然的。而这一过程中种种腐...  相似文献   

7.
当前 ,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这一体制转轨过程中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抑制社会转型中的不良亚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抑制社会转型中的不良亚文化朱力中国社会转型以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空前活跃。传统文化的僵化、封闭的状况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开始生存、人们思想解放,各种亚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关系王玲玲自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方向上走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社会转型之路。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是否能在传统文化中启动;儒家文化能不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校园文化李学丽蓝海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种社会体制的转型,必将超越经济,波及到政治、文化等领域,而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将对这种社会转型作出颇为强烈的反映。由于这里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是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义利问题: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即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而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加速期。(郑杭生 ,1996:序)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着重指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这种社会的加速转型是以“市场转换”(transtitiontothemarket)———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核心和主轴展开的。曾几何时 ,市场经济还被视为一种为了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12.
李聪明  李文利 《河北学刊》2006,26(4):220-224
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人治向法治、身分等级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新旧两种社会体制并存,行政伦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实,并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唯物史观和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发生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三种市场经济崇拜现象,揭示市场机制自身的局限性、市场经济模式的具体性和市场经济原则的领域性,批驳市场机制万能论、市场经济理想化和市场经济原则泛化等错误观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本土化实践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来势迅猛的特点,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所引发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养老实行社会化,即由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并承担,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的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政教分离引发世俗化;二是在私有产权基础上市场经济不断扩展;三是非政治的市民社会形成并不断壮大.从世俗化、大小传统和常识理性三个视角审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重建问题,我们看到,社会转型必然伴随政教分离所引发的世俗化,新的主流价值观最终要靠普通民众在思想领域的用脚投票产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社会基础上,普通民众通过常识理性的博弈,既可以弥合中国传统文化大小传统的分裂,又可以从中孕育出与现代性精神相契合的中国新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宋建群 《理论界》2006,(1):65-66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之中,统计体制、统计需求、统计调查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府统计行政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特点,并对统计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现在,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教育价值制导目标俞世伟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全面展开,将社会导入了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各种新的价值观纷纷出现,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各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人以往只能在整体规范中找“个性”,“人海战...  相似文献   

20.
李文涛 《理论界》2006,(7):90-91
本文尝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出发,在对我国经济法的价值研究的诸学说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由前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由国家强于社会向社会强于国家过渡的社会转型期的实际,采用语境论的分析方法,对经济法价值研究的误区进行了研讨,本文提出,我国经济法的价值生发的语境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期,应重视当前我国经济法的核心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