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曾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权问题进行过很有意义的讨论。近年来,不少同志再次著文论述这个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志是“劳动力个人所有”论者,而他们所说的劳动力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劳动力的归属关系,或者说,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蒋学模同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独特见解,很值得探讨,这里谈谈我们的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彦文同志《按劳分配的根据不是“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下简称《周文》)一文,读后不无启发,但该文断然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及其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不敢苟同。这里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周彦文同志和经济学界各位前辈。一《周文》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容,也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存在旧式分工的差别,”产品不够丰富,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个人消费品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因此,“阐述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用不着去寻找另外的,并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空前广泛、热烈。有些同志把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有些同志用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来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还有些同志以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为理由,得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笔者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论点,不欲苟同,持不同的观点。这并非是出自于某种感情,而是对这种观点的科学性的疑义。  相似文献   

5.
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我仅就近期王保庆、李光远、倪学鑫等同志的文章,谈点自己的认识。一王保庆同志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里,所有制应该是生产条件的所有制。他引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为依据,肯定了两  相似文献   

6.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了李运福同志《关于我国国家所有制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所有制》)。作者就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如: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积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把全部问题的根子栽到国家所有制形式上是不切实际的”等观点,我完全赞同。可是,对其中某些观点,同作者是有分歧的。现在提出三点质疑,与李运福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一、全民所有制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了荣兆梓、倪学鑫同志发表在《江淮论坛》去年第三期上的《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一文,感到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我对他们的基本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左宪棠同志的文章对我们的看法提出异议,此外也有同志根本否定劳动力所有制范畴本身。读了他们的文章,我们感到有必要就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再谈几点意见,兼与左宪棠等同志商榷。一、什么是劳动力所有制从左宪棠等同志的文章来看,搞清楚所有制和劳动力所有制的概念,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必须明确:所有制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指人对物实行占有的社会形式,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所承担着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本身。但把所有制关系视作人和物的关系的,并非左宪棠同志一人。  相似文献   

9.
童示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2期发表对拙文《“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的《质疑》,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现拟作以下几点答辩。(一)《质疑》认为,拙文仅仅肯定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而否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相反,《质疑》肯定“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矛盾”,倒“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僵化”。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动力个人所有,是指那种形态的劳动力?有同志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指出,就是潜在于人身之中的劳动力,即:“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了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恩全集》23卷190页)如果是这种劳动力,我认为即便承认是个人所有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只是潜藏在人身的力气,是生产的一种可能因素,还不是构成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所以还不属于所有制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高放同志1988年2月发表在《社会科学》的《党章中某些传统规定探微》以下简称《探微》一文,对“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提出了质疑。我认为,这样质疑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他搞混了“全党服从中央”的概念,动摇了“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 “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全党不服从中央,就会使党失去中心,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可能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小平同志在谈到“四个服从”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13.
《伐檀》思想立场略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彬同志在其近年新出版的《论语新探》中,引《诗经》中《伐檀》一诗来说明“暴富小人”(按即赵纪彬同志所指的“破坏井田所有制及其上层建筑的变革派”,见《论语新探》第141页)的剥削形式。赵纪彬同志并认为:“此诗则为站在井田所有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制剥削。”《伐檀》一诗,自解放以来一直被绝大多数的文学史当作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来重视和介绍;历年来的中学语文课本差不多都选录过这首诗。赵纪彬同志对这首诗的断语,从根本上动摇了它的地位,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鉴于这首诗流传广、影响大,弄清楚它的思想立场究竟代表哪个阶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答《<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才旦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以《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是回族吗》为正题、以《〈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副题,对我们在《青海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一文提出质疑。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一、关于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认定问题。《质疑》的作者反复提出我们不应该“轻率地认定”卡力岗这部分群众是回族。认为我们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是“以偏概全”,是主观臆断下结论等等。  相似文献   

15.
《人文杂志》1984年第6期刊载的马强同志《镇压杨么为岳飞“污点”说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认为,岳飞镇压杨么农民起义是其“抗金爱国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肯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兹就该文的几个主要论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6.
(括弧内的数字,前面是年份,中间是期数,后面是页数)·经济·沦农业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现代化也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试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二重性论司‘少迁的经济思想王茂荫的货币观点和他的遭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间题的几点浅见应切实注意发挥农业机械效益 —谈谈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与克思讲的“个人所有制”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吗对分动力“所有权”的探讨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 —安徽省举行学习陈云同志经济论述座谈会论多种经营在发展大农业昨l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几点看法劳动力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问题》今年第二期发表了林慧勇同志撰写的《必须纠正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一个误解》的文章,乍看觉得新鲜,细究则疑团泛起,究竟谁是“误解”者呢?由于这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兼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变革方向”,故关系重大。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误会,有必要提出商榷。 所谓的“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一个误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主张,是对我国新诗理论的一个重要建树,不应让它被否定性的意见所淹没。 许可同志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一期的《论新创格律诗要求行的字数整齐》(以下简称《整齐》)声言,按照何其芳的主张写的诗“不成其为格律诗”。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的《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亦断言:“新诗不应有什么既定模式,也不必要求它改变节奏和韵律较为自由的倾向。”如果要从何其芳的“探索中取得教益,倒是觉得不必一定要重蹈他……的足印。” 对何其芳现代格律诗主张的这两种否定性意见,笔者认为必须提出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所有制是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看法还很不一致。郑玉林同志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流通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只存在于分配领域。因此,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否则就与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相矛盾。①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读了刘心予同志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辨》(见本刊1981年第1期),大为惊诧。这一“辨”,把战国大诗人屈原对《九歌》的创作(或据民间祀神曲加工)的权利“辨”掉了。如果照此办理,“屈赋”就差不多被淘汰了一半。其实,这并非刘心予同志的创见。1951年,朱东润同志发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便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持此论;郭沫若同志当即发表《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26日)给以批驳。假若再往前追溯一下,解放前有一个何天行,也持此论。(见《楚辞作于汉代考》)三十年来,坚持此论者已经销声匿迹,今天刘心予同志又来旧话重提。刘心予同志也许会说,他只讲了“‘东皇太一’之名,可能是汉初人加的(或改的)”,祀太一为天神始于汉武时,并未剥夺屈原对《九歌》(包括《东皇太一》)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