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作品当然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否则受众就不可能停下来欣赏,或者即便是停下来,因为不好看,会立即改弦更张——换找别的对象。“好看”可以宽泛理解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一种可以使人“日常意识垂直中断”的审美吸引。小说要让谁觉得“好看”,关系到作家的潜在读者:是小众还是大众。比如大诗人艾略特,他的《荒原》对许多读者来说是不好看的,作家的潜在读者是小众的,其艺术富有实验性或者先锋性。吕幼安曾经明确表示,他小说的读者是大多数、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有着大学教师和作家双重身份的人,吕幼安的小说创作从来不缺少对文学审美性的追问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让他一直站在讲解、研究文学审美性的道路上,而作家的天生使命感则使他敏锐地注视和捕捉着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细节。在这两者的一路碰撞中,吕幼安的小说创作便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贴合的便利性,并由此衍生出对一些文学命题的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27日,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和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了“吕幼安作品研讨会”。江汉大学党委书记余茂才、校长杨卫东、副校长周建民参加了会议。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有省市作家协会领导、大学教授及知名评论家,他们是王先霈、董宏猷、彭建新、樊星、昌切、刘川鄂、蔚蓝、杨彬、熊唤军、李鲁平、王晓英、蔡家园等。周建民副校长对与会领导、专家、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对吕幼安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汉大学宣传部长刘义贤、科研处长佘新民、教务处长童幸生出席了研讨会。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邓正兵、党委书记孙志军和10余名教师与会并发言。  相似文献   

4.
一位作家对于自己写作的定位,决定了他对于小说艺术探索的限度。吕幼安说:“我的小说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朋友们看的。”这个目标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先锋派,他追求的是写给大多数的读者看。无论哪一种写作,就其本质而言,都是满足于写作者心灵需求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正因为如此,吕幼安又说:“小说是诞生于作者心底的神话,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情景。”他在这里强调了一个事实,无论文本的表现形式如何,作家描写的其实都是他的内心生活。  相似文献   

5.
题材的“非重大”性和对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是吕幼安小说的显著特色,以人物个体对环境及人物自身的感知为叙述视角,揭示人物深层的精神空间是吕幼安小说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2005年被评定为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由武汉市教育局和江汉大学共同建设的科研机构。由周建民教授任所长,彭松乔教授任常务副所长,潘世松教授、庄桂成博士任副所长,张贞博士任办公室主任,吴艳教授和吕幼安教授任武汉作家研究资料中心主任,肖敏博士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武汉作家研究》课题揭晓评审会在江汉大学召开日前,(武汉作家研究)课题揭晓专家评审会在江汉大学召开。(武汉作家研究}是江汉大学1995年科研"立项"项目。1989年江汉大学中文系就开始了对武汉地区作家作品进行研究,市文联积极支持与参与这一学科科研,共...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具体来说:(1)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使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2)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性方面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3)在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视角下,白先勇小说富有感伤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写作的方式取决于作家对自我及现实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作家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自我和现实的寻找,将以怎样的方式在自我和读者之间搭建桥梁,也决定了生存于支离破碎、模糊不清、感性、理性、非理性相混杂的局部和个体之中的读者将以什么为依据来认识心灵和世界。从吕幼安的小说来看,吕幼安对自我和现实的态度显然是草根性的,这决定了他写作的依据不是来自内心的某个黑暗区域,不是来自也许比现实更接近本质的先验,不是来自于天国的神话,而是来自于给他伤与痛的经历和现实,这种经历和现实无疑是经验性的,他在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经验不尽然是对真相的遮蔽,经验往往就是现实。  相似文献   

10.
明木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推动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发展,也引领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出现。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虽然贡献很大,但在思想观念、小说体制、故事情节等方面却是在前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言情”小说这一角度来看,天花藏主人接受和发展了以往“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才”、“情”观念;从章回小说体制来看,他的小说接受和发展了明“中篇传奇”的特点;从情节的变化来看,他的小说对才子佳人戏曲故事中的“阻碍”情节进行了模仿和新编。同时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的变化,也是通俗文学发展与大众文化、作家独创、文艺思潮变化等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种小说文体的演变和题材的完善拓宽了通俗小说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直接开辟了从文言传奇到白话章回小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