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一、艺术的本质——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朗格不同于将艺术混同于日常生活的非艺术观点,公开批评杜威“把伟大的艺术当作与日常生活经验无本质不同的经验来对待,……恰恰是没有抓住艺术的真正本质,没有抓住那使得艺术如同科学甚至如同宗教那样重要的东西”。她也不同于作先验思辨,急于建立美学体系的哲学家。他们从哲学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强求各种艺术的统一性,下一个普泛的定义。恰恰相反,她承认各种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我对艺术之间相互关系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世界观上的分合。我们说宗教与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世界观,就是说它们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那么,宗教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其内容是怎样的呢?基督教认为,世界万物是神创造的,人必须敬拜上帝、耶稣和圣灵;上帝仿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世界和人类的末日必然到来。佛教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而万物因缘生灭的根本原因是主观的“识”与客观的“名色”。可是“物无自性”,因而万法皆“空”。狄尔泰曾经将宗教的世界观分为这样几个类型:“生活的秩序和自然的进程中存在…  相似文献   

3.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性联系,亦有根本差别。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认为,除人与自然界之外,再没有第三种本体存在;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因此“自然界”是“物质第一性范畴”的本源本体存在。但是,人类社会是怎样生成、发展的,它怎样以“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化的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范畴也是物质第一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命创造活动,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表现着其智力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形成着人类心智水平发展的相应的思维方式。“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①。我们沿着生命主体与对象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客体分化水平的轨迹,就可以了解作为人类主体与对象世界之间交换活动的基本历史存在形式。就可以了解人类思维方式随对象世界之变化发展而展现的特征所在。“‘那些发展着自己物质生活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②。所以,思维方式之变化能够体现出人类…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民间美术 ,是孕育滋生中华民族传统美术的根基 ,也是美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上古时期 ,是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中创造出的浑朴绝妙的艺术前的艺术。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 ,随着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逐渐从民间美术中分离出来 ,开始了宫廷、宗教、文人士大夫美术艺术的发展历史。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 ,对它的发掘、认识、研究应与其他美术形态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7.
1、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的这种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之中.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又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类在这两大生产领域及两大生产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既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来为人类自身的目的服务及所取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成果;同时也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自身的再塑,其中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身生产规律的日臻完善的认知以及创造出的与此相适应的繁衍方式即人类婚姻形态.这两大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共同作用力,是创造和推进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本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人通过劳动,凭籍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才最终将历史划分为两大部类,开辟出独立的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全面变革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是基于这一更为根本和更为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一、科学技术革命变革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革命变革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先统治着人的自然界,反过来被人所统治,变成了向人提供原料的合作伙伴,成为满足人的各种要求的对象。仿佛整个大自然仅仅是“为了人”而存在着。在人与自然的合作中,人是自由的,是积极主动的一方。而自然界则是不自由的,是消极被动的一方,人居于支配的地位。人依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工具向大自然提出要求,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利用和改造,在创造劳动产品的同时,也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阡陌田园、水利设施、都会闹市、摩天大厦、油田矿区……都是人的意志的产物,也是人所引起的自然变化。自然的变化又促使人萌生了新的需  相似文献   

9.
"立象尽意"之意:元文化之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元文化是源于自然的文化 ,源于自然的文化使早期的中华民族辉煌于整个世界。大自然对人类是公平的 ,能不能从其中吸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意” ;这个“意” ,是人与自然主动沟通之“意”。这个“意” ,是人和谐自然的创造之“意”。有了这个“意” ,才能有创造出和谐自然的人生之道 ,以及利用自然而不危害自然的生产生活之器。这个“意” ,在《周易》中被表述为“立象尽意”之意  相似文献   

10.
异化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最先从哲学上详尽阐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用异化表示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中向着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绝对精神突破纯粹概念(逻辑学)的领域而转化为自然界,就是纯粹概念的“异化”或“外在化”,意即纯粹概念转为与自己不同的反对方面去了。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说明人是怎样创造上帝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11.
原始文化与哲学——一种发生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诞生于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发展的“动力学”基础是人类性崇拜与性禁忌形成的张力。从图腾崇拜到巫术、到神话,原始文化渐趋成熟;神话与巫术的结合塑造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缩影。原始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发散”的过程,表现为科学、宗教、艺术的确立,又是一个“收敛”的过程,表现为承担文化整合功能的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诚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诗教)、宗教(礼教)…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一系列文化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以下几个基本哲学观念的确立,就是可持续发展现得以确立的理论支点和必要前提。一、极限意识:增长并非是没有限度的在旧的发展观看来,经济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没有限度的。正是这种“增长无限度”的信念,支配着人类成功地进行了物质革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反过来,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更加坚定了人们的这一信念。但是,人类从来也没有想到,我们对自然界的征讨和统治会遇到任何抵抗,更没有想到人类自己会…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以神道信仰为特征,相信并崇拜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创造与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在科学的无神论者看来,宗教是人类处于迷误和愚昧状态下的产物,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实质是信仰主义和宿命论,它是反科学的。但是,在宗教唯心主义者看来,他们信仰的宗教观念是“真理”,是“美德”,是追求某种“至上的境界”。这  相似文献   

15.
<正> 自从哲学诞生那天起,哲学家就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哲学和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认识客观世界(泛指自然界和历史领域),那么,哲学的对象是这样的客观世界还是人类认识自身?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创造知识体系,那么,哲学的性质是建构性的还是治疗性的?本文试图在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划一条界限。哲学只研究人类认识本身,哲学必须也应该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给具体科学;哲学不再奢望建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体系,而专注于认识论批判。这种划界将影响我们对哲学的对象、目的、方法、特点、功能、判据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转识成智”是古往今来的一切伟大哲学与宗教面对的基本问题。这里的“识”是知识,指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知识;“智”是智慧,指人们据以行动的生活原理。“转识成智”要问的是:1.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知识能否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规则与原理?2.如何确立我们的道德原则与生活原理?前者是转识成智何以可能的问题;后者是转识成智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余正荣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生态哲学乃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关系的哲学,也是探索对象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技术处于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中介位置,故研究技术也是生态哲学的重...  相似文献   

18.
一、“自然比人类更早,而人类比自然科学更早”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冯·威札克尔的一句名言,其哲学意蕴是,自然科学作为人类智力演进的最后成就,必然有一个科学史前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不可避免性根源于某些原初存在形式的“人类学”特征。 首先,人类进化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神话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每一时代都有其自身的习俗、自身的法则、自身的公民政府和社会形式,自身的语言和宗教形式,以及自身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在神话和英雄的时代,想象的功能占压倒优势,最初一些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广义上的“生产”与“生成”是同义的。生产既有自然生产 ,也有人类生产 ,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生成 (生产 )的。自然生产本质上是形成日益增大、日益复杂、日益高级的物质体的生产 ,最终导致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生产本质上是“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生产 ,最终导致了大自然的再生 ,实现了大自然的传承与演化。人类在大自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张以艺术生产论为主干重建文艺学体系。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以“实践”为逻辑起点。作为艺术实践的起点则是“实践”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创造,以此为起点的文艺学体系称之为“艺术创造论”。它分为三大块:艺术创造动力学、艺术创造形态学和艺术创造信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