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为了对物流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文章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对物流需求影响较大的3个主要因素:人均社会商品消费额、人均GDP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了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ARIMA预测模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运用拉开档次法建立了组合模型。通过该组合模型对江苏省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物流需求每年以近9.5%快速增长。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A企业人员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A企业人员数据累加处理后的标准光滑性检验和验证准指数规律,发现A企业人员数据满足GM(1,1)预测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计算,建立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精度检验表明模型符合二级精度,可以做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港滚装码头2006—2011年的吞吐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灰色预测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法等单项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计算发现相关性分析法预测的结果优于时间序列和灰色预测。建立最优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并测算,证明该模型对于影响因素复杂且历史数据较少的滚装码头吞吐量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先引进广义IOWA算子,建立广义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与一般的组合预测方法的不同在于组合预测的赋权系数与预测精度有着紧密联系而与单项预测模型关系不大.这是组合预测方法的一种新的可变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广义IOWA算子的税收组合预测模型,并通过与指数平滑方法、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和灰色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组合预测模型既稳定又精确.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联系南通市大气环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精度检验为一级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大气中的NOx值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合理性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组合预测模型较单一模型具有更准确的预测精度,利用中国电力消费1978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将VAR模型与灰色预测的GM(1,1)、无偏GM(1,1)两种模型有机组合,建立灰色VAR组合预测模型,对2008年~2015年的电力消费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4.88%,拟合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神经网络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有效分析指标,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作为投资者和证券分析人员使用的一种有效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组合预测理论及建模技术对于信息不完备的复杂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鉴于能源消费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的特征,可利用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历史数据,分别采用指数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及灰色模型建立中国能源消费系统的单项预测模型。之后,可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中国能源消费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进而可应用该模型对中国未来10年的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差分股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列维分布VaR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上的应用,并对其精度和预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基于差分股指预测模型上的列维分布VaR模型仍不失为一有效的估测中国股市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模型预测特种设备行业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998年至2004年特种设备行业严重以上事故的统计(含爆炸事故和严重事故),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GM(1,1),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05年到2008年的特种设备行业的严重以上事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模型通过了检验,预测结果拟合精度较高。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严重以上事故起数将缓慢降低。预测结果为政府、企业认识事故规律以及为政府科学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先秦人口史研究中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人口史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对有关史料缺乏细致的甄别和深入的分析,缺乏牢靠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推断多于考证,主观臆测成分大等。当前,学术界应更多地注意对先秦人口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应继续发掘整理新旧资料,从而为先秦人口史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史料基础;积极拓宽先秦人口史研究的新领域;自觉借鉴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走综合研究的道路,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3-2014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对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区域进行了差异分解;然后结合省级面板数据设定模型,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严重的地区差异的特点,东部、西部和中部的老龄化发展具有非均衡的特点,地区差异变化反复波动,并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会越来越严重。出生率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而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存在多种可能性,但是对于全国来讲影响较大,文盲率对于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形成老龄群体危机。为分析特大城市老龄群体危机的社会机理,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作深入分析。通过文件频次法和文献分析法,提出老龄群体危机社会机理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完善北京市老龄群体危机社会机理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信息,采用R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二步最小二乘法(DWLS法)对离散数据进行模型估计,使用极大似然法(ML法)对连续数据进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社会环境、社会治理对老龄群体危机影响明显,且社会环境比社会治理影响作用重大,社会服务、社会经济对老龄群体危机影响不明显。经济是解决老龄工作问题的基础,服务是解决老龄工作问题的保障,这两方面已经得到较大改善,因此老龄群体更关注社会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上升。文章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两个方面出发,使用Log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检验分析老年流动人口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患小病时,70岁及以上、以家庭其他成员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较高、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流动老年人选择门诊就医的可能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时,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自评身体健康的老年流动人口更有可能选择住院治疗。参加医疗保险的类型也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就医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此外,外出务工、依靠子女和退休养老三类老年流动人口在门诊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学理论知识,结合大众体育研究的特点,根据人口职业属性的社会分层特点,对重庆市主城六区的12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较全面地了解重庆市大众体育现状、不同职业人群体育三类人口的分布比例、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特征等,为制定大众体育发展性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周时期井田制兴起和衰落的经济机制,认为在周王朝当时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稀少,缺乏有效的市场,很高的消费组合谈判成本使得井田制形式的劳动分成成为唯一理性的契约安排。而随着周王朝人口的增加和不断分封,市场出现了,这改变了井田制契约存在的条件。作为对新经济条件的反应,各诸侯国废除了井田制契约,建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和实物租契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资源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改进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劳均耕地法,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进而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我国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我国大概需要向城市转移3至4亿的农村劳动力,每年要转移1 800万左右。但目前我国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方略也各不相同。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在质量、城镇化率、统计方法和规模结构等方面问题突出。应制定符合省情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提高城镇化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