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都同家庭和学校合作不畅密切相关。家校协同育人落而不实是新时代青少年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家校协同育人共识度不高、政策法规支撑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中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具有角色优势,应通过政策法规明确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要更新观念,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家庭的协同共育意识;要加强培训,提高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要明确任务,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实效;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家校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适合的心理疏导可能引发极端行为。在此背景下,需要家校协同合作,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理论,主张育人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参与,与家校协同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本文探讨了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家校协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娟 《公关世界》2023,(6):31-3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各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性。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关于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法律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地肯定了家庭教育的地位,推动了家校的协同育人。本文简要阐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从《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来看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总结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完善人才培养的家校合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着眼于家校育人现状,通过个体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生源地类型的学生家庭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对家校育人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当前高校家校育人待改进之处,从而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董璐 《职业》2022,(17):51-53
学生管理需要学校和家庭两大育人主体的通力合作、一致行动。笔者以一线班主任的工作视角,基于长期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协同实践与探索,对目前中职学校家校沟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期提高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该文从家校协同模式的视角 ,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探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因素 ,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基础 , 学校教育是方向 , 家校协同才能助他们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工作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互动 , 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层次 , 完善心理辅导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英梅 《职业》2023,(18):67-70
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理念培训强基础、协同组织搭平台、合作调研做支撑、思政元素提炼做重点,为全员协同育人提供保障;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牵引、联合备课为先导、课堂教学为关键、实训参与为辅助、其他活动做依托,为全过程协同育人明确方向;校内联动、校企协同、家校互动与社会融入,为全方位协同育人开阔思路。基于多元评价理念,探索出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一所城市小学和一所乡镇小学围绕家庭作业的家校互动为案例,探讨了二者在教育环境上的差异及其对家校互动过程和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度竞争及高度分化的教育环境促生了“竞争驱动、双向支持”的家校关系;有限竞争和分化较低的教育环境促生了“被动应对、单向依赖”的家校关系。前者意味着学校与家庭乃至市场建构起合力促进学生发展、共同应对教育竞争的教育网络;后者则意味着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甚至唯一作用。家庭运作空间的增大弱化了学校资源的作用,而在家庭资源弱势的环境中,学校对学生学业发挥着比家庭更大的平等化作用。家校联系既勾连了教育过程与结果,也勾连了微观层面的家校行为与中观层面的教育环境,折射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徐小娟  周志涵 《职业》2023,(20):42-44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可以打破企业与学校、经济与教育之间原有的藩篱,关注“岗课赛证”之间的联系,整合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培训与技能评价组织等资源,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对人才核心技能的新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元素嵌入“岗课赛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和目标明确的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机制,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思想、理论、素质和能力教育方面的作用,形成学校和家庭协同的状态,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雯迪 《职业》2022,(21):22-25
本文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对职业院校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探索。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协同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与学校、社会“双课堂”的形式,发挥贯通综合的教育优势,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最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林林  邹瑄  董菁 《公关世界》2023,(4):144-146
针对目前学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个别教师欠缺思政意识、缺少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缺乏对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学校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等问题,本文提出学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构建全员、全课程、全过程协同的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模式,并针对实施路径提出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新时期教育宗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党对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措施。文章将从创新劳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架构、助推多元主体协作,优化实践活动、拓展教育支撑保障,健全发展机制三方面入手,分析高职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并结合大学生劳动素质现状与学校劳动教育现状,提出对大学生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完善。强化劳动教育中三全育人模式,加强家校联动育人及校内育人实施路径,构建优质的劳动教育氛围、创建科学的劳动评价系统,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梁智慧 《职业》2022,(4):49-51
中职物流专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协同育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树立开放式专业办学理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办法、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建设、学校和物流企业以共同利益点为核心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 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 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 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和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 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 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家校合作是促使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共识。在素质教育观引导下和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家校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本文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家校合作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配合。虽然大家都知道家校联合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配合度依旧不够还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家校联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家校合作理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家校合作的实践中逐渐出现了学校教育向家庭领域的僭越,主要涉及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三个领域。为纠正这种错误行为,必须明确家庭教育的功能领域,即其重点领域为人格塑造,为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提供经验来源和实践路径,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配合的作用。在家校之间建立积极协作关系,使家校合作的理论实践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群体努力的结果。现主要从内部建设和外部推动两个维度进行探析,以使家校合作理念朝着良性健康的路径发展,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对学校教育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甚至反其道而行,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反作用.有效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者的理智、合作心态,“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0,(13):32-33
成都“心家园·社工”团队成立于2008年9月,由四川灾区志愿者但小莉、张小红、罗钊、尹立、李荣明等人组建。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以心为本、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工作模式是“学校一家庭一社区”和“心理援助+社工服务”。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协同运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和谐、社区文明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灾区人民共建美好“心家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