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萧红都是三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的优秀作家,他们的创作分别代表了"乡土小说"的两种不同类型,在文化视觉、艺术构建、审美追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趣,可说是代表了两种个性化十足的艺术风格,从中也可看出不同性别的作家差异.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便有“散”的一脉存在,“散文化小说”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描述其状貌,廓清其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是抒情的小说,非戏剧性小说,抒情性与结构的非戏剧性就是其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小说因诗情的弥漫被尊崇为"诗意化小说",同时,又在结构、情节及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两者的特征既具有共通性,又有意境、程式上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了相互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散文化,一直是我国现、当代部分抒情作家的创作追求。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其小说创作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古典诗歌、散文的意境、韵味及章法形式等融合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形成散文化的小说。本文从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意境、情节、结构、人物刻画、题材六方面入手,对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进行剖析评述,以求促进对汪曾祺小说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具有如下三种鲜明的特征:通常为一种如诗的意境所笼罩;缺乏完整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语言运用上主张“文备众体”,并着意于语言的省净、简洁与平淡。  相似文献   

6.
当今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生情爱模式、情感和性爱关系的层出迭现,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认识所表现的情感的价值取向情爱观亦不尽相同。池莉在其小说创作中,以“新写实”的方法对小说中的婚恋世界的主题、人物及叙述进行了精心的建构,形成池莉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集中描摹了祥和静谧的乡土生活,彰显和放大了近乎原始的本真人性,传达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表现了对生命存在的深切思考与理想追求,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结构呈现出散漫、随意的典型特征,情节淡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被放置于一个相对不太突出的位置,具有意象化的特征;语言在汪曾祺小说中成为本体性的内容,具有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流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我国 2 0世纪 30年代文坛一位别具才情的著名女作家 ,虽然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饱经坎坷 ,但是她在文学创作上独具特色的美学追求——小说的散文化、景物描写的象征意蕴、语言的陌生化等等 ,却使她一直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备受后世青睐  相似文献   

10.
冯沅君、宗璞这对出自同一家族的女作家 ,尽管经历不同 ,但她们的小说都充满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有一种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在其谨严、整饬的典型理论背景下的总体模式中始终存在着散文化的革命因素。散文化小说 ,是一种现代作家们自觉创作出来的独立的小说体式 ,是一种超乎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之上 ,有自己独特艺术品格和审美意蕴的现代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常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巧妙地利用叙述的中断,紧扣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的微妙变化,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化、外化和虚化等方法和技巧设置空白,从而使他的小说语言含蓄凝炼,意境超旷空灵,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  相似文献   

13.
诗化小说有着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抒情 ,意境、氛围、情调的诗意营造 ,语言和结构的诗味编织 ,均体现了诗化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诗性特质 ,而诗化小说的诗性主要来自小说家对于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具有自觉强烈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其小说始终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于特定时代的乡村文化中挖掘问题,最终通过农民对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试图建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形态。这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为乡村提供了一整套公共规则、乡规民约和道德标尺,从而使得乡村成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社会场域。这正体现了赵树理对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的乐观性建构,也使得其小说创作对当下文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对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科研水平、提升办学品位和社会地位都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决定了其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强化信息服务理念、强力开发网络应用技术、实施信息化时代知识管理、提高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建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构成。沈从文的小说对民俗进行了一种主动的叙事建构,它主要表现为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萧红的抒情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立新帜,又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抒情小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淡化冲突和情节,并且放慢了叙事节奏。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萧红笔下的世界则让人触目惊心,这点也表现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沈从文的显得平和、从容、含蓄,而萧红作品中的情感则激烈、外露一些,他们对笔下世界的不同情感关照同时也表现在景物的描写上。虽然有这许多不同,但两人的作品都贯穿着现代乡村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小说,不以情节叙事为重心,而是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引进抒情功能,散文化的抒情性成了她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萧红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其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叙事模式前后有着较明显的变化:叙事视角由全聚焦转向内聚焦,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结构,逐渐转向为淡化时间顺序的多重空间结构;叙事模式则由以情节叙述为主转向以情感和情调氛围的营构为主。这些变化,对萧红来说,是一个天才作家在成长中不断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现方式的过程;对现代文学史来说,是新文学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旧的文学形式、拓展审美空间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以全面师法西方为主流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写意小说以其注重民族文学艺术传统、崇尚小说审美功能、追求个人化表达方式而显得独具一格。写意小说全面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方法,扩展了小说的领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在对“写意小说”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结构、人物、意境、语言四个方面揭示了写意小说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质,并阐述了其艺术渊源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