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包含着对法治的实践诉求,必然要求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困惑和问题。对此,我们应健全相关制度,推进法律制度变革,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制度分析入手对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进行挖掘,提出一个基本命题: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货膨胀是外生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通货膨胀是内生的,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制度性通货膨胀,它根源于我们经济制度内部的某些缺陷;要想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变革制度本身入手,消除产生通货膨胀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所采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特定背景下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个适合中国长期采用和坚持的模式,特别是在目前依赖国际市场遭到的阻力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开辟又很棘手的情况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已大打折扣。开辟国内市场、转变发展方式以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走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内驱型"已是必然。"消费内驱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是居民有效需求的增长,其运行的前提是相应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对更好地实现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论制度变迁中发生的成本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是属于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的需求诱导式改革 ,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已经充分证明了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效应。目前 ,改革已经进入到深层次的实质性变革阶段 ,认真审视改革模式的成本 ,并对其大小和性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成本 ,即原有制度成本和新制度成本的差额、制度转换前后的摩擦成本、新制度生成后的机会成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并研究了制度变迁条件下发生的成本的性质以及新制度设立后尚未完全成熟时的成本变异与约束。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及其重大意义□许经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以商品生产向产品生产过渡条件已经成熟为前提的,因而必然是按计划分配资源、劳动力和产品的社会。然而,事实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  相似文献   

6.
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的。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通货膨胀的不同形成原因,把通货膨胀区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三种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理论是以凯恩斯学说为基础的,因此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传播较早的一种通货膨胀理论。所谓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按照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际。贾例,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其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府的选择性政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乡镇政府在政策过程中的多维角色地位,使其承担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责任、自下而上的社会回应责任和自我管理责任.乡镇政府政策行为和效果是通过其官员的行为来实现的.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多重压力下,乡镇政府制度安排的结果是形成了压力型体制.在这种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必然做出选择性政策行为.而选择性政策行为的后果是扭曲了三维政策责任.解决乡镇政府选择性行为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变革,而变革的思路主要有组织变革和民主政治改革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张开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引起划时代的变革.人口是组成社会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人口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物价上扬,通货膨胀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近几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相比,我国的通货膨胀有自己显明的特点。 一、我国通货膨胀是周期性的通货膨胀 经济运转的周期性,决定通货膨胀也必然是周期性的。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济已出现4次较大的周期波动,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4次较大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建国  相似文献   

11.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特点及对策马一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通货膨胀也随着物价的逐渐放开而由压抑型变为公开型。1985~1989年的通货膨胀(其中1988年通胀率为18.5%,1989年通胀率为16.3%)成为198...  相似文献   

13.
王肃元 《兰州学刊》2010,(12):91-94
农村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弥补正式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农村民间金融有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殊性,而这些正是研究该制度存在、发展和变革创新的基础。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创新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此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法律地位,规范其与正规金融的公平竞争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从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就这种改革及其可能产生的波及效果而言,不啻为一场微观经济革命.我国企业改革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目标,显然不是为了现代企业制度本身而进行的制度变革与创新,而必然服务于多重目标.但不管这些目标多么具有迫切性,都离不开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根本目标.这是因为我们是在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微观经济变革的.所以,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注意把这种变革或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相承接,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主要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组织的优化——作为产业结构政策的落实与实现,在一国经济成长中往往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产业组织合理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制度的状态.我国经济的实绩在很大程度与产业组织不尽合理密切相关,而产业组织不合理的根源又在于企业制度.所以,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注意对产业组织进行创新,使企业产权制度的合理化过程同时成为产业组织的优化与创新过程,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变革性增长的特征,这种变革性增长应该从制度变革的适应性角度加以阐释。制度变革的适应性是指制度变革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它呈现为三个层次的适应关系:一般利益主体以收益增加为核心的行为适应性——契约组织以获得合作剩余为核心的契约规制结构的适应性——国家以经济剩余为核心的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适应性。制度变革的适应性并不是必然的,从而经济增长也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资源配置效率只能用于说明既有制度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状况,适应性效率则着眼于经济体制的演化,更适合作为制度变革绩效的评价标准,这也是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制度转型的最大不同。新常态下,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继续贯彻制度变革的适应性原则,致力于具有适应性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梁立群 《江汉论坛》2006,(10):31-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回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不难看出,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是立足于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进行的。进一步的说,无论是汇率制度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都是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转型的。随着国民经济从以高积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创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金融体系的功能必然由大规模动员储蓄和投资为主转变为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为主。对于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中国金融系统改革而言,需要对面临客观经济环境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金融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实现制度间的互补来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制度型开放的要义是国内国际制度互动,包括向内制度优化和向外制度供给的双重含义。在美元霸权的背景下,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国际清算结算规则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两方面分析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演进方向,提出中国金融开放的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为中国推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即以金融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和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多极化,逐步形成平等共商的国际关系格局,渐次实现对美元的“去依附化”。在此过程中,中国应以贸易支付安全为基础、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进而使中国具备推动全球金融交易规则变革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版权制度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一直具有争议。基于中国电影版权制度史的分析,版权制度演进与文化产业变革之间形成了映射与反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国电影版权的演变是产业模式发展成熟后的法律映射;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有效设计将反哺电影产业的发展。根据该关系模型,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界定产权主体、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权利配置三个维度,有效地促进了产业效益最大化。在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电影产业模式正在发生新一轮变革,仍待新法律关系的映射。由此,新版权规则下,电影产业政策应从全域视野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电影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为实践中的私立著作权规则保留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体制转轨上不搞"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促进诱致性制度变革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制度上选择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权威政府;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选择高投入、低消费与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上,选择了经济改革的"理性超前"与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的非对称组合。现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在以下方面促进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优化:探索以内需为主导与外需相协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转型;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体制基础;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市场主管效率、政府主管公平的体制模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制度创新过程。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制度创新是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