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术追求:文史哲的融会贯通 马世年(以下称简"马"):谭先生,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委托,给您做学术专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 ,您在文论研究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个性与风格 ,而您的学术道路最初却是从美学起步的 ,请问您的学术起点是如何确立的 ?●说来好笑 ,我偏爱美学的种子 ,最早似是马、恩无意播下的。所以说“无意” ,因为马、恩虽有其美学思想 ,但终非美学家。但我神往于斯的原始契机 ,委实源自于马、恩。记得是在毛泽东说要读马、恩原著那年 ,我正在故乡一个依山傍海的村落养病 ,颇爱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是用两只眼睛来读马、恩的 ,当一只眼晴读出马、恩的革命家本色时 ,另只眼睛却执拗…  相似文献   

3.
邓锡斌:蒋老师,您好.感谢您忙中抽暇接受我的采访,此次学术访谈缘于《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之托,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您在宗教与文艺、古代文论、文化诗学批评及城市诗学、文艺文化学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次访谈主要就您近十年来在城市诗学、文化产业和消费时代文艺存在方式和意义等问题进行请教.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十年,成就辉煌,值得纪念。回顾十年成就,外增重庆影响,内强建设信心。而这十年,也是我个人学术和事业上全面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作为读者、作者和缩者,我见证了<高等函授学报>由当年的<高师函授学刊>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全部历程.今天,在贵刊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周年纪念之际,我谨以读者的身份,既对刊物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表示衷心的祝贺,也表达自己真诚的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宁 《人文杂志》2023,(3):89-96
张申府是近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其生平出入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屡遭踬踣,学术成就遂为政治风云所掩,虽无暇著述,未成大书,然张申府首倡中西马三流合一,“我所思兮,一切皆实”,在哲学界自成一家。本文试寻绎其旨趣,恢弘其规模,发越其深心,揭橥张申府“万法唯实”的哲学精神。张申府明确将英国的罗素哲学命名为“唯实宗”,比拟为隋唐时期的佛教开宗立派之学。所谓的“三流合一”,在张申府看来,应当是以“实”为基础的中西马的会通和融合,同时也代表了世界哲学发展趋势。张申府的哲学体系可以命名为“新实学”,与其弟张岱年的哲学体系(“新气学”)蔚然成为近现代哲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继印度佛教的无著、世亲,北宋理学的明道、伊川之后,并为哲学史上各成体系、难得一见的兄弟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王先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芝 《兰州学刊》2007,39(4):142-145,117
王先谦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兼学者,生前已饮誉海内,身后亦备受关注.近百年来对王先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内容涉及到王先谦的政治活动与政治思想、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教育思想等,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以往的研究也存在不足,有关王氏政治活动、政治思想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但对王先谦学术的研究却显得较为薄弱.而且缺乏贯通的研究.考察王氏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他对经、史、子、集四部书的观点、看法联系起来进行探讨,把他的学术置于当时中西学术交融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和研究,将是全面把握和推进王先谦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陈国庆 《中州学刊》2004,(5):118-122
清代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宋学、汉学抑或今、古文经学,均获较大发展,且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清代学术史再度引起学界普遍关注,海内外同行学者对清代学术思潮、学术流派、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就目前情况而言,清代学术史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学术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肖俊 《学术界》2004,(5):236-246
萧公权的学术领域其实并不仅限于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和政治学范围,而且包括更为广博的中国思想史、社会史.萧公权的学术成就来自于他融贯中西的知识基础、严格的学术训练、平等的文化态度和严谨的学术精神.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萧公权可以称之为会通中西学术的一个典范,他所走过的学术之路以及他所关注的学术问题、运用的研究方法、坚守的学术信念对现代中国学术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不仅与他早年所打下的深厚扎实的国学根柢有关,而且更与他对西学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吸收分不开.正是他这种广博、深厚的学术素养,造就了他在现代学术史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截断众流、卓然独往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