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族与铜鼓     
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污,丢掉铜鼓就意味蕾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与辛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具有的这种心里素质,来自于对祖先遗产的尊重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历史上有“水亦僚类”记载,水族是“骆越”中“僚类”的分支,由南方迁徒到桂北和黔南一带。东  相似文献   

2.
用国际视野对越南东山铜鼓和东山文化重新考察,可以看出,东山铜鼓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铜鼓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参与铜鼓分类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水族     
水族居住在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区的水族,共有34万人(1990年人口统计),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水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属稻作农耕型,民居建筑形式属于“干栏”式木楼房,饮食以大米为主食。水族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民族服饰,现在男子服饰...  相似文献   

4.
古代铜鼓     
问:什么是古代铜鼓? 答:古代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历史文物,是上述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它用青铜铸造,中空无底,平面曲腰,鼓侧有耳,鼓身和鼓面纹饰各种精致的图案,并有浮雕如立体蛙、双牛拉车等边缘装饰,形象生动。敲击则声音宏亮、悦耳。  相似文献   

5.
铜鼓船纹与水上祭祀林蔚文(福建省博物馆)在中国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越南、老挝等地区发现的距今约两千年左右的铜鼓船纹图案,是早期铜鼓装饰中最生动、复杂和最重要的图案,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云南、广西等地考古...  相似文献   

6.
石寨山型铜鼓是铜鼓发展的成熟期。石寨山型铜鼓在万家坝型铜鼓乐器、礼器的基础上上升为国之重器,统治阶级既将其陈列于庭彰显其权势和财富,又作为祀神乐器威慑民心。石寨山型铜鼓传至广西,与楚汉和当地音乐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骆越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7.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之一,自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由铜釜脱胎之后,于滇池地区逐渐发展成熟,继而传播到越南和川、渝、黔、桂、粤、琼等地,然后再传播至东南亚诸国.20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铜鼓,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壮侗语族(侗台语族)生活的地区,铜鼓本身寄寓了丰富的稻作文化信息,在各地有着大致相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至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活态铜鼓文化.从文化圈的概念研判,上述地区可以看作是铜鼓文化圈,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自古以来便有着密切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研究举世瞩目,铜鼓上的纹饰多姿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鸟纹。铜鼓上的鸟纹之原型属于何种鸟类,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铜鼓型式繁多,鸟纹的类别亦不止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云南晋宁石寨山M14:1、云南开化铜鼓和越南玉缕铜鼓上的翔鸟纹。这种铸造在铜鼓鼓面作为主题晕纹的“怪鸟”究竟为何物,国内外研究者们的看法大不相同,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民族研究学会、文物出版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发起的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日在南宁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福建等省、市、自治区博物馆、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单位的文物考古工作者、民族研究工作者、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0.
古代铜鼓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物,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而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铸造和使用的时代最早,经历的历史时期最长,因而发现和保存的也最多。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南方各民族同汉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明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古代铜鼓出土最丰富的地区,到目前已收藏五百面以上。其中广西壮  相似文献   

11.
铜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其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文化积淀,深深地烙印在使用铜鼓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一直沿袭至今. 铜鼓造型精美,纹饰丰富,声音洪亮,给人视觉和音律上的双重愉悦.干百年来,人们崇敬铜鼓,将铜鼓视为吉祥物,寄托丰收与平安的祈愿,在铜鼓纹饰中融入原始图腾崇拜的信念与情感.  相似文献   

12.
铜鼓研究一世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是铜鼓研究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和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本文对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和日本、越南、中国学者研究铜鼓的历程作了简略的回顾,认为这一世纪铜鼓研究的进程可以划分为前后两段,前半个世纪的主力仍在西方,在旧的研究课题上徘徊,进展缓慢;后半个世纪的主力转入东方,掌握在本土学者手中,解决旧课题,开拓新领域,突飞猛进,中国和越南是最活跃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水平已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20世纪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铜鼓的起源、分类、族属、用途等传统课题的逐步解决,对铜鼓的合金成分、金属材质、矿料来源、铸造工艺、音乐性能等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并取得突破。面向新的世纪,强调继续搜集散处各地的铜鼓,对现存铜鼓作“二度”发掘;重视考古发掘、民族调查,特别强调本土学者和本民族学者的积极参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未来的世纪必将是铜鼓研究获得更大成就的世纪。  相似文献   

13.
水族是我国兄弟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据1982年的统计,全国水族共有二十八万六千多人,主要分布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另有少数散居于贵州的荔波、都匀、独山、平塘和广西的南丹、宜山、环江等县市中?水族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在旧社会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史籍上对其历史与文化的记录偏少,给水族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族源方面的研究带来莫大的困难?关于水族的族源问题,过去由于史料的阙如,研究者接触的资料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亦异,有认为水族与古代的僚人或夜郎僚人有关,也有认为水族与秦汉时代之西  相似文献   

14.
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留存至今的各类铜鼓,铸造年代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明清时代,不仅可以看作是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生动的民族科技史文献的,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民族科技、民族艺术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等的重要文物。 关于铜鼓的起源地,学术界中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指出铜鼓起源于云南西南部地区。19世纪末,荷兰学者提出铜鼓起源于广东南…  相似文献   

15.
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不成文的礼数成约,大家都自觉遵守——在途中遇见生人,不管是否认识,都要主动止步,并向对方打招呼,以示问候。在公共场所或家中,见到长辈或客人来时,必须起立让坐,以示尊重对方。进到室內,不随地吐痰、擤鼻涕,不打口哨,不跨火笼,不翘二郎腿。客人到家,不管是否认识,都要  相似文献   

16.
水族鱼图腾崇拜,源于远古先民的渔业生活,来自神话的美好传说,根植于水族的思想观念里,保存于其民俗、文化之中。其内涵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水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以前,水族人民就已经定居在现在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据1958年3月统计,全国共有水族十五万九千余人,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自治县境内共有十万九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8%;分布在黔南布侬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都匀市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黎平、凯里等县的共有四万八千余人;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及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有一千三百余人。水  相似文献   

18.
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什么民族?”我说,“我是水族。”问:“水族,是不是一个靠水而居的民族,水族的女子,是不是特别美丽?”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民风质朴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许多朋友也许会顾名思义,以为水族就是靠水而居的民族,其实水族的名字,来源于水语(当地人称之为水话)的音译“睢”。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的铜鼓铸造曾有过辉煌的成就,灿烂的铜鼓文化从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时期.但是,由于铜鼓的铸造技术"秘不外传"或"传男不传女".到清代后己经失传.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壮族韦氏兄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反复试验.成功地铸造出形神兼备、音质俱佳且受壮、瑶民族认可的麻江型铜鼓,使得这一失传多年的铜鼓铸造技术得以恢复与弘扬,铜鼓文化也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铜鼓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乐器和礼器,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在我国云南西部礼社江流域诞生了,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铜鼓进入我国的历史载籍,从《东观汉记》算起,也有一千七八百年了,但铜鼓入诗,则迟至唐代中叶才开始.唐诗号称五万首,提到"铜鼓"二字的仅有七首,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揆其原因,操之者一般来说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通识汉文的人也甚少,有关铜鼓的知识,只通过口传身授流传下来;汉族诗人进入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的时代较晚,而铜鼓本身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汉族诗人即使到了使用铜鼓的民族地区,也极难有见到铜鼓的机会,而当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