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瀛  邵今春 《当代老年》2010,(10):32-33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易拉罐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收购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先生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指:您玩的,  相似文献   

2.
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曾经画过一幅题为《某种教育》的漫画:一位师傅用力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具里按,桌子上站着一排一模一样的小泥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因此在文章中写道:“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谁要是像那个师傅一样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他的失败是肯定无疑的……”他提出“教育是农业”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陆小曼擅长绘画。徐志摩空难后,她失去了生活来源,靠卖画来缓解生活困境。解放初期,在著名画家钱瘦铁举办的一次画展上,陆小曼也展出了作品。那天,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来看画展。他在陆小曼的画作前驻足良久,十分喜欢那几幅画。当知道这几幅画的作者时,陈毅告诉在场的人:"徐志摩曾是我的先生,陆小曼应是我的师母。"他当即买下了那几幅画。了解到陆小曼的境遇,陈毅心里充  相似文献   

4.
累是他一生的影子——记老年黄永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 ,黄永玉先生在广州画一幅大画 ,一位朋友把他从构思、打草稿到着色的全部过程拍成了一组照片。黄永玉看到了其中的一幅 ,是一个头发开始谢顶的人站在他的画前背向镜头 ,便问 :“这人是谁?”“谁呀 ,是您呀。”朋友说。“是我吗?”黄永玉看到自己开始秃顶的身影 ,不由泛起一阵沧桑感来。怎么一下子60多岁了?这岁月好像被谁偷了去似的!从12岁离开家乡 ,他走过了不少地方 ,厦门、德化、仙游、泉州、赣州、信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 ,以及意大利、德国、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法国……世界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  相似文献   

5.
《老年世界》2010,(4):30-30
没门 老弟欠俺的钱。昨天俺跟他要账,可是这家伙却只给俺画了一幅画,还说: “你回家给姐夫看看,他应该知道啥意思。”俺一看:不就画一房子吗,能有啥意思呀……回到家,俺把画拿给老公看,老公大骂:“你傻呀!他画房子不画门,是在跟你说:还钱?没门!”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  相似文献   

7.
倒过来试试     
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  相似文献   

8.
立新 《当代老年》2013,(6):37-3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伴侣(A版)》2014,(9):50-50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并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相似文献   

10.
张伯驹先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大收藏家.他非常爱国,1956年曾将其收藏的大批珍贵字画捐赠给国家.张伯驹先生一生对古字画情有独钟,他的藏品中,不乏几万大洋、几百两黄金收购来的宝物.1949年后的一天,张伯驹又看中了一幅精美的古画,出手人要价不菲,此时的张伯驹已不是彼时的张公子,家中已无购画的能力,他的妻子潘素很有些犹豫.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台一个“鉴宝”节目现场,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的画。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连城。多少年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这次,他想知道个究竟,因此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幅画到底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0):26-27
某次,到大古道巷装裱师易进先生家裱画,见墙上挂着一个花脸长须的京剧脸谱,很是威武,便问是谁的杰作。易进先生说,这是湘剧大师曾金贵先生送他的。曾先生的脸谱艺术造诣非常高,去年已举办了一次大型展览,好评如潮。他还指着墙上一幅钟馗的画像说:这也是曾金贵先生画的,你看如何?我说:我是外行,但感觉钟馗的神韵出来了。易先生说:曾先生多才多艺,他不但专心研究京剧脸谱的各种造型和绘制,他还在书画上下了大功夫,对金石也十分着迷,甚至,还制作根雕。  相似文献   

13.
正老舍先生和齐白石是好朋友。老舍认为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而齐白石则佩服老舍的文笔与为人。一个绘画,一个写作,两个行当,两人在艺术上却是心灵相通。1933年老舍得长女舒济,写信求好友许地山代为向白石老人索画,不过自然要照章付费。画好后邮到济南,老舍打开一看,竟是一张精品。白石老人画过不止一幅《雏鸡图》,但这一幅却不同寻  相似文献   

14.
嘘!严肃点     
良策“尊敬的兽医先生,请问,我这匹马的病为什么时好时坏呢?你有什么良策吗?”“先生,依我之见,趁马好的时候,出手卖掉它算了!”以为是煎鸡蛋在美术馆的展室,一位参观者对画家说:“画家先生,这画美极了,是幅真正的杰作!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先生,是这落日使你流口水的么?”“落日?我还以为这画的是煎鸡蛋呢/’还没有人来退过货“老板先生,你这里出售的降落伞安全么?会不会出问题呢!”“先生,当然不会,不会的。从本店经销降落伞以来,至今还没有人来退过货呀!”挨打的原因窃贼皮利的儿子偷吃了家里的一瓶果酱,…  相似文献   

15.
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上百幅反映民生、描绘自然的木刻作品,他是目前健在的年纪最长的中国版画泰斗。 一幅流传至今的鲁迅先生木刻像,一幅鲜为人知的鲁迅先生速写遗像,1936年在他的木刻刀和画笔下诞生。  相似文献   

16.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17.
买画 一位夫人到画商那里买画,她挑来挑去,挑中了一幅静物画,画上有一束花,一碟火腿和一个面包圈。 夫人问:“这幅画要卖多少钱?” “五十个美元,这可是非常便宜的了。” “可是,我前两天看见的一幅画,几乎和这幅一模一样,才卖二十五美元。” “那它一定画得不如这幅画好。”画商很内行地说。 “不,我觉得它比这幅好。” “为什么?” “它那幅画的小碟子里的火腿要比这一幅多得多。” 透视心灵 “你找对象为什么要找大眼睛的?”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大眼睛的,可以比较方便地看出她的心灵。” 吻别 妻子望着住街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公关世界》2016,(22):84-91
他的画极家常,造景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至。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他的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  相似文献   

19.
强子 《当代老年》2013,(1):27-27
吴冠中的画被称为中国最贵的,生前,他的一幅画就曾拍出5000多万元,但是吴冠中却称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他跟妻子朱碧琴依然只住在一个只有80平方的老房子里,“画室”也在其中,堪称斗室,小得可怜,吃喝住行与其他普通百姓都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20.
讨分数的人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