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雅诂林》序朱祖延吾国辞书之业,如长江大河,汪洋浩汗,沿波讨源,《尔雅》实为滥觞。《尔雅》之为书也,类列词语,同义相训。古书读应《尔雅》,则古今异言,方俗殊语,豁然可得而解。故孔子答问,称《尔雅》足以辨言;子长作史,引经辄易以雅训。《尔雅》之为用宏...  相似文献   

2.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一部按照词义系统或事物类别编排的具有百科性质的词典。从汉代至今,研读《尔雅》的学者不计其数,仅现存的研究、注释《尔雅》的著作就多达120余种。由朱祖延教授组织湖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编纂,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尔雅诂林》,将历代研究《尔雅》的成果汇为一编,集《尔雅》学之大成。该书的编纂始于1986年,历时十余年,于1998年全部出齐。全书皇皇6巨册,前5册为“正编”,后一册为“叙录”。综观《尔雅诂林》一书,具有如下特点。1-资料完备 《尔雅诂…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诂>"林、烝,君也"的训释向来存疑,有人认为是假借或引伸.本文考证"林"、"烝"称君是来源久远的上古词汇,并从词的音义关系上证明"林"、"烝"、"君"是一组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同源词.印欧语也有一组相应的同源词希腊语genea,出身、种族;拉丁语gens,氏族;古英语cynn,亲属、宗族,cyning,国君,古高德语kuning,国君、君主.上古汉语和印欧语的这两组词之间有着明显的音义对应关系,这提示这两个迄今认为是不同的语系的语言之间在史前时期可能有过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词义比喻引申和借代引申 蒸:君 《释诂》:烝,君也。 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训释。二者本来在词义上各不相干,分属两个词,两个词义系统。烝,《说文》:“火气上行也。从火。”这是烝的本义。《说文》:“君,尊也”。《仪礼·丧服》传云:“君,至尊也。”郑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早期意义是指那些地位高的帝王卿相侯。这些位高者,通常是众多人  相似文献   

5.
'哀公问社'之'社',指社主,但不是俗解所谓置于宗庙中的木牌-宗庙主,而是指杜树、树主。'君子怀刑'之'刑',不是'型'的假借,其字本作'井',后作',油为'、'刑',本义即刑法义;引申为刑罚;《论语》此句之'刑'例当为法度义,指远古的法度,即原始社会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6.
庄子·秋水》中的"望洋",或作"盳洋"、"望阳"、"望羊",以"望羊"为正体,历来解为仰视貌或远视义.现代则多认为是联绵词,在词义上或袭取旧说,或通过系联同源联绵词求得许多以不明为义核的新解.但集中剖析此词从上古至后世的诸多用例,即可知它不是联绵词,而是以偏正结构喻指眼的一种病相,即眼白多而偏下、瞳仁小而偏上且不转,并都作谓语,不修饰动词.故"望洋"本义是定睛上视貌,引申为定睛高远视义,指有心志、抱负者眼相.《庄子·秋水》"望洋"今皆误连"向若而叹",其实当连上"目"而成"目望洋"句,此"望洋"用为本义.《庄子·秋水》中此句描绘河伯肖像,寓意深刻."望洋"之所以长期得不到确诂,是由于词义训诂只释名而不解物,也是对联绵词的误识与误诂.  相似文献   

7.
术语的存在并非近期才有的现象,事实上,它与人类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在学术领域,它是一门学科从事研究的工具,也是一门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独立的标志.但是术语研究却是由社会发展引起的一种新现象,在国内,专门进行术语研究的还不多.“术语研究一词通常指的不是为建立某种术语学理论所进行的工作,也不是针对木语的语言方面进行的工作,而是指搜集、处理和传播术语资料的全部活动”.与任何一门学科相同,训诂学在其发展历史中也形成了它所独有的一套术语,并在训诂学家们的训诂实践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有清一代,训诂学集历代训诂  相似文献   

8.
(耦而耕)辨考耦耕非泛指二人结伴而耕,而是上古二人合作耕地的专称,即耗耕,由商代M(?)田发展而来,操作时二人一组,各执一耜,同步协调倒退着插土、起土、翻土.(?)辨考(?)本为用于农耕粹土整地的椎形木质农具,主要施于耕后播前;“(?)而不辍”句正见出耦耕时代耕(?)结合(?)在耕后的特点,不能解为播种以后的覆土护种.  相似文献   

9.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雅》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2007年21期上发表了韩肖<<孔雀东南飞>注释商补六例>一文,在第二条解释了"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一句,认为其中的"常日"是"平日,平时;往日,以往"的意思,整句话应该翻译为:"我们平日见面稀少".首先,<孔雀东南飞>为韵文,讲求格律.其五言一句,节奏大致是:二/一/二.比如其前的"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其后的"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诸句,均是式也."相见常日稀"的停顿亦应如此:相贝/常/日稀.故"常日"不词,因而也谈不上以此为基础的词语释义.  相似文献   

11.
《尔雅》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尔雅》編纂的年代还不很清楚,它是我国第一部故訓汇編是可以确定的。它虽然不是专为解經而編纂的辞书,但自从《汉书·艺文志》把它附于“六艺类”的《孝經》之下,以后編书籍目录的都不敢不列之于經部。至唐开成鐫刻石经,它更和《易》、《书》、《詩》、《三礼》、《三传》、《論語》、《孝经》同时上石,而列为十二經之一了。当然,把它划归經部,未必合适,但由此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13.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4.
《素问》"適其脉"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其脉”中“”字的训释 ,诸家所说纷纷。运用归纳汇证与因声求义之法 ,认为“”是诊视、察视的意思 ,“”当读作“目是”。  相似文献   

15.
《经》文以“利”释“义”,即用“利”字为“义”下定义;意思是:凡“义”即“利”而非非利,非“利”则非“义”。《经说》三句:(1)“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本无讹误,下一“能”字,实应训“安”,是把“义”定义为“能安利”“天下”。(3)墨子实在是十分汲汲于用世的,虽又主张“爱民者非为用”,但并未绝对地排斥“用”,“非为用”也绝不是“必不用”;这里的意思是,“利”天下不是为了“用”天下,即“不必用”而“利之”,是“以天下为芬”而“利之”的。  相似文献   

16.
17.
《新尔雅》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语词词典,该书前两个部分“释政”、“释法”收录了大量的法律新词,这些法律新词以其收集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奠定了近代中国法律新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孙子其人其书其事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此间,东汉末曹操首开注释《孙子》十三篇之先河,其后有唐代的李筌、杜佑、杜牧;宋代的梅尧臣、张预、郑友贤、施子美;明代的刘寅、谈恺、归有光、赵本学、李贽、王世贞、茅元仪;清代的夏振翼、孙星衍、邓廷罗、魏源等著名学者为之训释.至近现代,又有几百注家相继涌现,方家精注不可谓不夥矣.然通览细按《孙子》十三篇之正文并对照诸家之注文,颇觉其正文尚多存未被发明确训之处,而其注文更有误训、疏训、漏训之弊,实为待琢之璞与当剔之瑕,应还其原貌、阐其原义,补正历代注家之阙误.  相似文献   

19.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朱熹学识宏富,遍注群经,却惟于<尔雅>一经既无专门著作,又极少论说,学者对朱熹与<尔雅>关系的研究因此也十分罕见.从总体上说,朱熹对<尔雅>持一种较为明确的怀疑和否定态度,认为其"不足据以为古".尽管朱熹对<尔雅>的基本态度是否定的,但在其著作中对<尔雅>解说进行正面驳正的例子却极少,更多的则是对<尔雅>解说的撷取.朱熹对<尔雅>的态度,首先与<尔雅>一书的词典性质有关,词典的形式使它无法像其他经书那样可以更直接地表现其义理思想,因而难以引起主要作为理学家的朱熹的更大关注;其次,朱熹对<尔雅>的怀疑态度,是宋代以来疑古辨伪思潮的必然结果,朱熹怀疑<尔雅>也是其辨伪学的重要成果.朱熹对于<尔雅>的言说应当成为朱熹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