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约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约翰.罗斯金艺术理论的基本特征、绘画美学思想、建筑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画家石涛身世曲折离奇,毕生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成就非凡;其"一画"论所涵盖的深刻美学思想,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新生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范畴研究的目的与重心在于清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的脉络 ,从而建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系统中 ,意境是代表中国艺术根本精神的重要范畴 ,“一画”是到达此境界的基本大法 ,形与神是古代艺术家对创作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虚静”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审美态度 ,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彩陶、战国的帛画至汉代绘画的的兴起,又经历了两宋鼎盛时期至元明清绘画的整体下滑。几千年来虽有兴衰却不断向前发展,历经多次粹变,已逐渐形成了东方特有的绘画艺术语言和美学思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不断走向繁荣,绘画形式也日趋活跃和多变,因此我们必须对绘画艺术多元化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证了达·芬奇的艺术美学思想 ,指出经验论和泛神论是达·芬奇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论述了达·芬奇对绘画艺术的本质与美学特征的独特见解 ,分析了达·芬奇把真实性和创造第二自然作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的原因 ,论及了达·芬奇的审美趣味以及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画山水序>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结晶,也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然从文章体裁上来看,它是一篇有关山水的画论,但从论述的内容来看,它则是一篇集绘画创作方法和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画山水序>中涉及的美学命题非常宽泛,其中"澄怀"说的提出便触及到了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审美心态的营造问题,而宗炳所讲的在绘画创作和绘画欣赏中的"澄怀"就是一种审美心境,是整个审美活动能得以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明清绘画艺术大规模的市场化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徽商作为明清经济的重要构成力量,在绘画艺术大规模市场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绘画市场和经济状况、当时社会对艺术商品化和市场的认知,以及徽商雄厚资本积累及其"贾而好儒"的文化共性等,可以厘清明清绘画艺术市场化的形成与徽商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形大多采用西方素描的再现方法,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对明代经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代。清人对明代经学的认识以负面评价为主,其程度也由清初的有针对性的批判、清中期的全面否定、晚清的蔑视而不断加深。第二个阶段为近现代。近现代学者对明代经学的认识既受清人负面评价的深刻影响,也逐渐转向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明代经学。无论是将明代经学视作宋学的余波加以否定,还是将其视作清学的滥觞而加以肯定,都不是全面、客观的态度。绵延近三百年的明代经学,有其独立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今后的明代经学研究应该就明代经学自身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流派统系,流派领袖(或代表作家)和流派风格是流派研究的三个主要层面。明清章回小说的流派划分,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起点,已大体形成了自身的学科意识。随着明清章回小说研究的逐渐深入,学术界对鲁迅的成果陆续提出了若干商榷意见,促使我们重新检讨明清章回小说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明清陕北市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推动下,陕北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较有特点的市镇,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交通型市镇、军事型市镇、边界型市镇,据其经济层级又可区分为标准市镇、中心市镇和地方城市。战争平息之后,这些市镇的存在与兴衰,主要与地域经济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作家的梁实秋在精神气质上受传统文化心态影响很大,他的小品文与明清小品文相比,在文化境界和文化心态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超越。雅舍小品继承了明清小品文对市民文化的关注,并以现代文化的目光加以审视。在创作心态上,梁实秋的文学选择与明清小品文大家的文学选择一样,经历了由迫不得已,不再关心于重新架构文学理想,选择独抒性灵的小品写作,到认同这种边缘的文化身份而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战乱频仍,在节烈风气浓厚的徽州,战乱中男子大量死亡,必然导致大量妇女的守节;更多的是妇女面对兵匪的强暴,以身殉节,甚至导致集体殉烈。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明清时期徽州处于战乱等暴力中殉烈的妇女,实质上是暴徒的迫害与徽州浓厚的节烈风气联合造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的通俗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时政评述。这些评述,以明朝灭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明末主要是对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与评述;清初则主要表现为对明末政治制度的批评和对明亡的反思。小说中时政评述是作者参政议政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通俗文学对社会舆论和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商业认同。它是当时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遗民在民族思想和忠义思想激励下 ,不仕清朝 ,为了保留故国之史 ,他们积极研治明史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私家撰修 ,一是襄助官修。前者重在探讨明亡原因 ,对明季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后者从提供史料、审核史稿、提出建议、亲自与修等几个方面 ,帮助官方撰修《明史》 ,使之体例完善 ,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科举在明清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明清文人群体与科举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生活、思维、心态,乃至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事情无不受到科举的影响,其中明清时期的婚姻观念也因此形成了固有模式。查考大量的明清小说作品发现,科举与婚姻关联出现的频率极高,类型固定,而这种婚姻观念也对小说的情节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清代的例对明代的例之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法律形式。清代的例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明代的例,但在语言、编纂、规定上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明清律例条文、注释的考证与比较,揭示了明清例之间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