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二律背反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揭示出“人”作为主体的理性自身和认识中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认识进程中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其存在是必然的、客观的,并且是主体自发产生的,因而是一种能动的“矛盾说”或“辩证法”。同时二律背反也揭示出主体辩证的思维方式,从而把人类认识由机械论推进到辩证的发展方向。二律背反所确立的辩证法,就是主体的辩证法。本文试就主体认识进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和。知识是主体构成的重要因素,是主体从事实践及认识的结果与精神工具。在哲学史上,康德在研究主体时,认为主体先天具有“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时空)和“知性的纯粹概念和纯粹范畴”,这样,主体才能认识自在之物。康德把“先天范畴”作为主体的一个要素,这种观点虽是唯心的,但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个巨大的进步。 黑格尔继承并发展了康德的思想,认为这些范畴是一种知识,是“人类所有过去各时代工作的成果”(《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9页)。但不是先天地包含在人类固有的理智中,而是意识长期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缘起人们争议的这段话是大家都熟知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7页)我觉得,列宁这段话的意思还是清楚的:第一,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并不是三门独立的科学,并不是通常所谓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客体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专门科学以及关于主体认识能力、源泉、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没有留给后人的就是这种“大写字母的”逻辑,亦即与“辩证法”同义语的逻辑学。第二,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仅注页码)一书介绍了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社会辩证法,可是恩格斯却表现出了‘消极的科学主义和旧本体论主义’,发明出了‘自然辩证法’,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的”,“必须坚决予以清算”(第53页)。之后,作者作出如下价值判断:“可以肯定:‘实践派’指出自然界本身没有辩证法是完全正确的”(第55页)。这里,提出了两个原则问题:一、客观自然界本身究竟有否辩证法?二、肯定自然辩证法有否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鉴于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不能不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5.
人 ,作为认识的主体 ,具有能动性 ;主体认识的能动性 ,推动了人类认识的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 ,主体认识还具有与能动性相反的另一特点———受动性。受动性与能动性是主体认识所固有的二重性。我们在肯定主体认识能动性同时 ,还应对主体认识的受动性予以揭示和探讨。这对于我们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唯意志论有重大意义。“受动性” (Lehdendsehn)这个术语来自费尔巴哈。“受动”是唯物主义的经验原则 ,它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不是来自神或“绝对精神”的启迪 ,也不是主观自生的 ,而是由客体引起的。费尔巴哈提出“自我是有形体的 …  相似文献   

6.
承认实践标准的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坚持这一基本观点,是我们战胜一切形式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把唯物主义真理论贯彻到底的锐利武器。在全党工作重心大转移的紧要关头,掌握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对我们进一步破除现代迷信,端正思想路线,发展大好形势,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一、实践是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实践的作用,把实践当做认识的基础,把实践的观点视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践具有强大的威力,是“既消灭主观性的‘片面性’,又消灭客观性的‘片面性”的物质“手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4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唯一桥梁。就是说,实践,只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才能既改造主观世界,又改造客观世界,使主体和客体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在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党的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在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之间摆来摆去,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唯物辩证法。我们一定要反对形而上学,努力学习辩证法,深刻领会列宁所说的辩证法这一‘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这段话,深刻揭示了长久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和工作中的形而上学片面性的严重倾向,提出了学习和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领会它,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法全面性原则,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片面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努力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以及毛泽东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观点,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的需要,也是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搞好工作的需要。 唯物辩证法所以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哲学基础的。 一、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是由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所决定,也“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恩格斯讲到世界本身的辩证发展和人们对它的认识过程时指出:当我们观察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毛泽东一贯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一思想,他说:“关于辩证法,列宁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展。’解释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解释,我们现在解释得太少了。还要发展,我们在革命中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发展这个学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5页)毛泽东正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如何理解“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对于这个范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上刊登的《‘社会存在’范畴释义》(以下简称《释义》)提出:“从本体论意义看,‘社会存在’相当于作为社会实体的人类及人所改造的、人的肉体之外的自然物;而从现象论意义看,‘社会存在’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论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沈继宗一关于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在一些流行的高等学校哲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认识事物就得首先肯定它是什么,肯定了它是‘这个’,同时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它是‘那个,。”①这段话抄自一本高等学校文科共同...  相似文献   

12.
著名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黄伟宗的《当代中国文学》 (广东旅游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版 )一书 ,是他继出版《创作方法史》、《文艺辩证学》等 9部书之后 ,出版的第 1 0本著作 ,在方法论上集中体现了他的治学特色 ,显示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线参与者、深谙艺术辩证法的文艺理论家的治学特色。“如果有人问我的批评观如何 ,我的回答就是这论文集的题目所示的‘辨’字。” (黄伟宗 :《新时期文艺论辩·序》)至于“辨”而有成 ,则有赖于作家主体的一种结构性认识能力的自觉养成。黄先生有一个颇具个性的“点、线、面、学”说。 1 979年初他回…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金瓶梅》刺穿封建化理道德的外壳,大胆否定传统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傲睨古今、惊世骇俗运用对比艺术手法,描绘了明中叶市井细民的生活嗜好,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本文简析《金瓶梅》的对比手法,兼与《红楼梦》的嬗变作比较,舛误处俟大家教正。 冷与热  相似文献   

14.
(一) 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文中说:“恩格斯只是沿用了黑格尔早已赋予‘形而上学’的涵义(即反辩证法的同义词)。恩格斯对‘形而上学’并没有提出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新涵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是无可争辩的了”。我们的再讨论就从这个所谓“无可争辩”的问题谈起。《辞海》关于“形而上学”条目的释文认为:“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笔者在前文中正是针对这一点指出,这种说法不对,是一种误解。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从来不是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在前文中已经引证过一些材料,这里再提出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生产活动是人类主要的实践形式之一。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中文系许志英、丁帆先生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主潮》)高度肯定了“现代性”之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认为“二十世纪文学史”所体现的“现代性”诉求“作为判别一个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整体价值框架体系” ,“是半个世纪以来文学史断代分期方法的一大进步”。 (上卷第 2页 )显然 ,《主潮》是认同“现代性”这一价值系统的 ,并以此来统领和观照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各种思潮。在章节的编排上也围绕并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从‘伤痕’到‘反思’”(第一编 ) ,揭示新时期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美学研究者的论著中,对劳动与美的关系有过不少的论述,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但也有一些论点很难令人赞同。施昌东同志在所著《“美”的探索》一书中,一再地论证说:“美起源于劳动”(第73页);“美首先是由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第63页);“‘美’是劳动的产物”(第75页);并且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第63页)。然而,细推所论,感到无论是在论据还是论证上,都颇值得商榷。特略举数例,向美学界和施昌东同志求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早就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说明辩证的思维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一开始它只是一种“自在之物”,并未为人们所反思、所研究罢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它曾随着人们变自然界“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随着人们认识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而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辩证逻辑作为一门研究辩证思维(或者说作为历史地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康德在认识论上完成了如他自己所说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实质就是他提出了关于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在认识史上高扬了主体性。皮亚杰则继承了康德的这一思想,从而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说:“我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重新审查了一番,从而形成了一l河新学科,即发生认识论。”’‘惊德哲学对皮亚杰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形成中主体能动性的揭示方面。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康德和皮亚杰认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可以说,没有主体能动性,也就没有康德和皮亚杰。但皮亚杰的主体能动性又的确不完全等周于康德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分析比较他…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正确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又科学地回答了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决定》中,虽然没有专门讲唯物辩证法,但里边充满着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