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土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这套符号概念,用以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跟用来表示抽象概念、具体事物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概念、事物及其意义叫做“所指”;概念、事物及其意义的言语表现或文字表现叫做能指。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所指处于能指的背后,并且只有通过能指才能到达所指。能指是中介物,它需要有物质为依托,“意义”是能指与所指联结的产物。研究“能指”的指称能量究竟有多大?它与“所指”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语言符号学所研究的范畴。首先关注的是“称谓”,即给予具体事物或概念一个…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话语”概念的变化轨迹:即“话语”如何突破纯粹的“语言”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实现其在社会文化实践领域的批评功能指向的.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文学理论一般都认为文学性是指作品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则认定文学性是从语言开始的。文学语言与其他实用性的语言诸如日常用语和科技用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即“能指”)和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即“所指”)的关系上.在普通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呈合一的关系,能指即所指。所指称的事物和概念是语言符号的终极意义。在文学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却既合一又对立,语言符号除了指称事物和概念外.还指向和突出符号自身,对读者造成一种陌生化和新鲜感的效果.从而传达出不同于所指的审美含意。西方当代文论非常重视文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瑞土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给尔所指出的所谓“能指”(Signifiant)就是指一切可以代表其他的音响——形象;所谓“所指”(sinitie)就是指用某一音响——形象所指的概念。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能指,而当它在一定场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眼于汉语趋向动词“下去”一词维译的复杂性,把这种复杂性置于双语层面,从能指和所指的视角进行观察,揭示了在双语层面上两种语言由于不同语义系统而形成的能指差异和所指差异,提出了能指阚和所指阈的概念,并说明了这两个概念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视角思考苏州园林中的意境主题.以“意”的能指与所指为切入点,讨论苏州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审美关系,探讨山水画中“留白”和“三远”在苏州园林中的语言结构意义,并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生成“境”的造园符号之间因借关系的具体分析,指出了传统园林审美意境产生的深层结构成因.  相似文献   

7.
从“消息”到“信息”──词义的变迁与汉语教学隅例梁湘如语词作为一种表意符号,其“所指”和“能指”是随着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变迁的。“能指”的变化如古代读音与近现代读音的演变以及篆、隶、行、草、楷书字体的沿革,是符号“音响形象”的变化;“所指...  相似文献   

8.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9.
广告凭借其专业优势、资本优势和话语优势赋予了商品某种符号象征价值,使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成了一种建构自我的生存方式.运用符号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工具来分析广告符号系统可知第一,商品的意义是由广告中的能指指涉系统产生的,并与所指密不可分;第二,广告的这种强大功能来源于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它为广告创造了无限宽阔的舞台;第三,广告中的能指和所指通道是固定和封闭的,意义从生产到传输再到消费者解码都应该是事先确定和可控的.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基于符号学语言观,提出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由于这两个概念是基于静态的词层提出的,所以既不能对能指和所指“过剩”现象加以合理解释,也无法扩展到句层。为此,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依据“语言变体”理论,对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内涵进行优化处理,提出了一个既能体现索绪尔初衷,又可扩展到句层的优化方案,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这一组术语,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应用他的语言符号观。  相似文献   

11.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提出任意性包含能指和所指联结以及符号与符号联结两个层面的任意性,任意性的构件是多元的,不仅限于所指和能指,阐述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言语和语言的可论证性、任意性的历时过渡转换。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符号,和所有符号一样,它也有自己的能指和所指。它的能指是“意的象”,所指是“象的意”,它们共同化合成有意味的形式———意象,意象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符号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和话语:两性角色的“在场”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性角色的话语权再分配,中国女性在父权社会秩序中重新定位。男性话语赋予女性双重能指的修辞化命名,“女人”作为能指,在亦“玉”亦“瓦”的喻象系统中漂移。在男性霸权中崛起的“女强人”,是对男性话语权的不成功的抗争。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作为学科能指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学”为学科能指的现代所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有相当稳定的界域。由此,形成了我们现代的文学史写作格局,但当所指相对稳定后,我们又会进一步发现“文学”作为能指的局限和误导。首先,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文学”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充满着矛盾与歧解;其次,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在“文学”书写的同一性下,掩盖着技艺论、明道论与摹仿论、审美论、特殊言述的语义差异;第三,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视觉文化的冲击使文字的文学文本从中心趋向边缘。“文学”作为建构学科的概念,失去了近百年被赋予的价值,已到了重新思考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任意性原则不仅仅是所指与能指任意结合的问题,其结合的前提也是任意性原则的重要因素。潜在的所指与能指是否预先现成地存在着,这使得任意性原则可分为“前设任意性原则”和“纯粹任意性原则”。作为“纯粹的价值系统”的语言,是由纯粹任意性原则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进入大众的视野,产品广告充当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房子作为百姓生活最重要的资料,除了结实耐用之外被寄予了更多的要求,如“环保”、“生态”等;房地产商在广告与现实之间玩转了所指与能指的错位游戏,语言的使用进入了表面生态化的漩涡;大众媒介绿色广告的变化与大众生态意识的发展变化存在相关性;消费者应仔细辨别这种表面的生态化,为自己寻求一个真正人文的、生态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 ,进一步解读“信息”本质有着更深刻、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信息既非“纯粹物质” ,也非“纯粹精神” ,而是主观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 ,其意义包含着很大的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动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协同性及实用性 ,与人之生存状态和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故信息作为人之思想和语言的构造物不同于客体算子和主体活动 ,而是代表认知的组成规律、经验的抽象形式 ,显现出人类能动地创造概念、建构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语义三角"模式的理论核心在于能指表现为历时性隐喻化过程,而所指或共指则是共时平面上隐喻化的产物.隐喻化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意义转化的过程.任何意义的能指终究是要向所指过渡,于是被约定俗成为其民族或语言社区所共有的东西.所指意义在隐喻化过程中产生词语的多义性,或意义的延展、或嬗变.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学维度解读《俄狄浦斯王》这个剧本,剖析语言对于现实的先在性和创造性。指出以预言形式出现的“能指”极大过剩,使“所指”(人的实际命运)更趋模糊与诡秘;同时,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视为最大的“能指”进行分析;通过对剧本情节的推衍力证语言创造现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的前提是同一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者对同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界定保持一致。能指的一致问题极为明显,人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发音或文字的一致是交际所必须的,但所指的一致问题却由于意义本身的模糊与动态性而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所指的这种不一致既是语言变化的机制,也导致人们交际过程出现困难、误解甚至冲突,而语言使用中所指的趋同和人为的设定等将减少所指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