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笔者曾于1990年在<盐城师专学报>第3期发表<胡三省生平与著作简况概评>.近年来,研究胡三省生平的文章渐多,拜读之下,获益匪浅;但其中仍有一些讹误.为了与有关作者商榷和求教于读者、专家,谨在<概评>的基础上,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作再评于下.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史学家胡三省,一生坎坷,几经挫折,本着以史为鉴忧国忧民的热忱,许身史学,三十年如一日地校释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坎坷的一生折射出他“青衫不受折腰辱”的高尚人格;校注《通鉴》呕心沥血,体现了一代学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书法,在史学领域有广、狭两种涵义。狭义的理解,认为是著史之初的发凡起例、统一用语问题。广义的看法,认为是史家著史之法。它既要回答史家为何写史,也要回答史家如何写史。前者主要指史家写史的指导思想,即“史意”;后者主要指史家写史的方法,即“史法”。胡三省为《通鉴》作《音注》,通过《通鉴》行文的具体事例,揭示了《通鉴》书法,对广义理解书法涵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给治史者以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地理注是胡注地位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并且,胡三省《通鉴》地理注还充分揭示了文献中地名文字讹误的系列因素:因同音字而致地名讹误;增减偏旁而致地名讹误或更换;字体及字形相近所致地名讹误;行款所致地名讹误等.另外,胡氏还指出了地名中存在的通假字现象以及地名得名的字形因素等.这些都为俗体字、讹误字研究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汉字使用度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不但提升了胡注的地位,还赋予了胡注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也印证了胡注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史家胡三省逝世六百八十周年.他曾竭毕生精力为我国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作了详尽的注释,为后人阅读这部史学名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祖国文化遗产增添了光彩.《通鉴注》与《通鉴》一样,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对于这样一位为祖国文化发展作过贡献的历史学家,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然而对于《通鉴注》,如同胡三省一样,长期湮没无闻,甚而产生误解,认为《通鉴注》仅仅是“音注”,最多也不过“长于地理考证”而已.其实不然,诚如当代著名史家陈垣先生在《通鉴胡注表微·小引》中所说:“世以是为音训之学,不之注意.故吉浙东学术者,多举深宁、东发,而不及身之.自考据学兴,身之始以擅长地理称于世.然身之岂独长于地理已哉,其爱国之忧见于《鉴注》者不一而足.”“生平抱负,  相似文献   

6.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的语法分析有其显著特色,即继承前人成果,修正前人失误。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元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择用人才问题,作了不少记载和论述.宋末元初,浙江宁海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作了<音注>.他在<音注>中对择用人才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些记载、论述和意见,对于今天,乃至未来,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身处社会底层身份卑贱的小商人,是作者刻画得较为生动鲜活的形象之一,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的价值观的扭曲,深刻揭示出促使儒林士人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攀登、至死不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有丰富的专业词汇训注材料,涉及军事、医学、工艺、刑讯、商贸等.胡注比较准确和科学的各类专类用语训释,对《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专业用语的词目和义项失收、释义不确、释义分歧等现象有改进作用,是辞书编撰和修订可资参考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0.
撷取古人三省道德修养之谐意,诠释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三省应聚焦于理论教学、学科竞赛及实践教学三环节。根据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并分析各环节主体参与者的行为与功效变易,勾勒出理论教学对应导学阶段、学科竞赛对应学导阶段、实践教学对应学用阶段的演变成因模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围绕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三省,对理论教学如何明确导学实质、学科竞赛如何权衡学导变迁、实践教学如何领悟学用真谛进行了思考及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语法分析是继承前代注释书语法分析内容及分析方法,计有词序调整和句读层次、语法结构、语义关系、实词的指称陈述表达功能转化、歧义结构、句式句型、语用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史学在乾嘉之际的学术走向.然而,由于官场的风波,毕沅未能将此书尽付剞劂,即赍志而殁.这一变故,遂使<续资治通鉴>的卷数、版本等问题留下了诸多歧异.本文通过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梳理考辨,一则尽可能澄清歧异产生的致因,一则藉此彰显毕沅主持经营是书之艰辛及价值,以期对史学在乾嘉之际的走向与成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资治通鉴》长编分修的具体分工问题,历有争论。学者多惑于《宋史.刘传》谓专职汉史,及受传统叙述中“魏晋”连书的影响,忽略了《通鉴》之魏纪、晋纪长编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可能性。而实际上两汉、魏纪长编由刘完成,两晋南北朝至隋之长编成于刘恕之手,范祖禹除了编修唐史长编外,还整理了刘恕遗留的五代史长编。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但它也存在些许错误,或是疏失所致,或与编年体史书的编纂体例有关,有关突厥的记载失误即可说明。同时,《资治通鉴考异》也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指出《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朱熹确定凡例以后,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自己担任主编,负责统稿,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至迟在乾道五年,《纲目》.已进入编撰,初稿成于淳熙二年;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淳熙四、五两年、此后仅作过少量的零星修改;朱熹去世前,曾托门人赵师渊再度修订《纲目》,但没有完成;现存凡例和朱熹八书不宜轻易否定;《纲目》系出于众手的未定之稿,对其评价应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6.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人才思想是司马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治通鉴》的"臣光曰"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司马光认为在封建的守成和进取阶段,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要选用德才兼备之人;要求为人上者要诚心致才,礼贤下士,并且要依靠众人举才;主张用人应不徇私情、用人应不拘门第、用人勿疑;主张从实际工作中去考核人才。但司马光的人才思想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论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注宋诗中的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是现存最早的陈与义别集传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本还是现存诗歌注释中最早使用"笺注"这一名称的著作,对诗歌注释名目的扩展亦有贡献。胡穉采用"知人论世"的解释方法,将陈与义诗编年,并撰有《简斋年谱》,在此基础上考证创作背景与时事今典,从而解释诗意。胡穉还准确地引出陈与义诗中的典故出处,重点探讨陈与义对杜甫、苏轼、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变化,总结了陈与义的诗法渊源。  相似文献   

19.
读《通鉴胡注表微》--兼谈经世史学的现代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先生继承"经世史学"传统的代表作。其学术主题是阐明"经世史学"的基本形式,精神主题是爱国主义,为"经世史学"提供了现代范本。陈垣先生以"考据"为基础的"陈古证今"之作与"影射史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