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贯串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个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这一点,本应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对于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争论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许多论据来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有的同志说,恩格斯指出的麦粒——植株——麦粒的生长过程虽是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但许多事物的发展却并不是都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的。昆虫的发展就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卵等等许多阶段,因此“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一“三个环节两度否定”的过程并不是具有客观普遍性的。还有同志说,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对立统一规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特征,但直到现在,对它一直缺乏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整体性特征,指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有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可以概括表述为螺旋式上升。正确理解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和终点,是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整体性特征的关键性环节。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连续性、循环上升性和开放的周期性这样三个特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不分离的一个整体;在这三大规律之中,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整体上概括所有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的运动规律”,另外两个规律是它的某种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总体性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而且还是辩证法中具有总体性的规律。这条规律内在包含着辩证法的其他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它在整个辩证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确把握这条规律和认识它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在拙作《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总体性的规律》一文中,曾经概括地说过: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具体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什么能够包含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它同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试图探讨这个极其重要又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长期以来争论较大。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历史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肯定了否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比较难以理解,人们往往把它和肯定、否定的哲学范畴视为一个东西,认为对有些现实问题不能解释,便怀疑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甚至用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它,从而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今天,我们提出正确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正确对待当前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仅仅是对立面变化的规律。对立分为潜在对立与实在对立:前者是一方实在一方潜在的对立;后者是双方共同实际存在的对立。实在对立的否定之否定:每方必经产生新的对方,然后又必由新对方产生出新自身。潜在对立的否定之否定:每方必经向对方变化,然后又必由向对方变化而变向新的自身。否定之否定:对立双方在变化过程中,一方必经同对方斗争,然后又必由同对方的斗争而回复新的自身。互相反对又互相依赖的对立本性,是否定之否定的原因根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层建筑的司法制度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关系相适应,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司法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包容性。客观真实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而与其对立的法律真实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又显示出"一刀切"即机械化和形式化的不足,最大真实吸取他们各自的合理成份,同时扬弃了双方的缺陷,从而达到了对客观真实的否定之否定,实现法律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学术界一些论著论述毛泽东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看法所存在的简单化倾向,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毛泽东从30年代到60年代的有关论述,认为总体上他不仅没有摈弃这一规律,而且对它作了不少深刻的阐发和生动的运用,指出他有三个方面的独特贡献。文章对用“肯定否定规律”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具体分析,不赞成对这一表述作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普遍性,是一个长期争论迄今仍未解决的理论问题。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这一规律的内涵探讨得不够深入,没有作出真正科学的表述有关。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中,往往把否定之否定表述为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道路与趋势的规律。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关于事物的发展形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合于事物自我完善的运动,是事物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作为事物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通过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一物对它物的否定。发展是一个从纵向来看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从横向来看则是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向有序化、复杂化方向的运动都是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的关系存在着某种(?)解,认为量变就是肯定,质变等于否定,两次质变就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周期。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见解已经成为我们理解、阐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理论模式。然而,大量事例证明,这个模式本身带有很大的主观臆断的成分,并不具有无可辩驳的客观普遍性。人们正是由此而产生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之客观普遍性的动摇和怀疑。因此,应当重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关系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若干偏差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目前争论比较集中、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要将这一规律的讨论引向深入,光重复一些旧有的、人所共知的论据是不够的。而在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系列的论述,却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规律的实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从分析个人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系列。他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并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提供的成熟的物质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来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地分析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再到分析的算术化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静态——动态—静态”这一历史演化。着重指出,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和对我们的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明确地把否定之否定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指出:“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81页)但是,在我国有的同志对这一规律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这个规律。本文想对这一问题提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索绪尔理论在当今普通语言学研究中已不再是发展的重心,空现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各种思潮,学科发生碰撞,并产生新的思潮的学科。从索绪尔理和当代普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从分离主义到整合主义的阶段。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呈现回归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规律必须具有客观普遍性,并能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特征的适用性有很大局限,“否定之否定”不是一条客观普遍规律。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应是“辩证否定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理论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争论较大,为了准确、全面、正确理解这个规律,有必要追根求源。本文就黑格尔如何系统论述这个规律、恩格斯又如何批判继承并发展这个规律作一些探讨,以期有利于统一认识。一、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一)“具体概念”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最后认识和把握“具体概念”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不同规定之统一”,而且又是“对立面的统一”。从“具体概念”的“正”方面到“反”方面,再从“正”、“反”两者到具体统一即“合”的过程中,如果“正”、“反”两方面彼此不相干、彼止孤立、隔绝,“正”方面没有“潜藏”者,“正”是不能推演出“反”来的,“抽象的同一性”中也是推演不出“差异”来的。因此,黑格尔反对抽象的同一性,而主张具体的同一性。黑格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