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地区产业之所以能够集聚发展,必然有一系列推进其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显示,常州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企业家的推动作用和地区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而常州区域内的骨干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及产业价值链等未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给行业内部企业以及区域经济带来诸多集聚效应,如降低交易成本,解决行业就业问题等.本文选取零售业作为产业集聚研究对象,并以北京市零售业为例,对北京市零售产业集聚水平以及零售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取1997-2009年兰州市工业行业数据,应用卡利诺模型以及地方化与城市化弹性指数对兰州市城市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目前兰州市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同时兰州市存在工业集聚效应且其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产业集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产业集聚通过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等途径促进城市化发展;而城市化通过要素禀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营造等途径影响产业集聚。最后,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基于浙江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产业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浙江的服装产业已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集聚程度较高。浙江服装产业的集聚有效地推动了浙江服装的出口,可以通过提高浙江服装产业集聚的整体结构、加强集聚区域内不同市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主导企业在产业集聚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品牌等途径推动浙江服装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物流产业与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选取集聚度测算指标——区位商系数,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测度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程度。根据实证结果,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虽然在近几年不断提高,但集聚水平仍不高,属于物流产业新兴产业集聚地区。最后,针对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以规划为先导、加快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优化推动物流产业集聚的要素来提升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立足承接地,构建产业集聚静态(LQ)、动态(A)指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产业集聚指数与产业转移之间的双对数模型,用以考察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的互动关系,并以安徽省代表产业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承接地来说,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存在互动关系,且产业转移与集聚指标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空间集聚指数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八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制糖业之外,其它行业并不存在行业空间集聚现象。但八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大部分行业超过一半的就业人口分布在四个省份。回归分析表明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主要受到了原材料产地的影响,资源优势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分布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发展不仅有益于微观经济实体,而且能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多在产业空间集聚的测度,对特定区域的产业集聚测度研究较少。“厦漳泉同城化”的发展是否会加剧三地经济的竞争,充分了解其产业集聚现状是判断的基础,也是制定合理产业政策的前提。为此,采用产业集聚衡量指标对厦门、漳州、泉州产业集聚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包括产业的本地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企业的衍生等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包括资源共享效应、信息溢出效应等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必须从文化、制度、人才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常州制造业的结构以及常州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旨在说明常州制造业虽已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但是大多是以消耗能源资源、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的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不适合"绿色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政府虽也在花大精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调整到位仍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监管,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造常州"绿色产业"之路,实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常州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2年浙江省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产业集聚及其要素拥挤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集群式产业的集聚程度与产出规模呈同向变动关系;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生产要素拥挤现象,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要素拥挤到一定程度,会使产业集聚丧失对生产效率的显著正向作用;调整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是改善集群生产效率的基本路径,使传统农产品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家公司,对其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每股公积金进行合并计算,得到钢铁行业的相应财务指标,并加入了换手率指标作为因变量,并以每个公司总股本为权重计算出20家公司的加权平均股价以及钢铁行业指数。分析了从2001年到2010年的钢铁行业季度财务指标、行业换手率和钢铁行业指数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给出钢铁行业的行业股票定价模型,提出投资钢铁行业应特别关注行业每股净资产和行业换手率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视角下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我国1991—200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对环境规制、污染产业转移及国内工业企业生产与我国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产业转移与我国的环境污染具有长期唯一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严格来说,我国的环境污染是由污染产业转移和国内工业企业生产造成的;但是整体来说,污染产业转移并不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数量的增加反而有利于我国环境条件的改善;相比之下,国内工业企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而服务业却没有像预期中那样实现同步增长,这与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相背离。基于2007年中国和美国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服务业的最终需求结构、制造业的服务需求程度和结构以及服务业的自身需求程度和结构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实证考察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需求方面的成因在于:其一,国内最终需求尤其是私人服务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很可能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此外,我国服务出口需求结构过于单一,内外发展不平衡;其二,虽然我国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但是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以及对服务的需求结构却明显低于美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并没有实现良性互动;其三,我国服务业各部门内部自身需求不足,服务业的自我加强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论研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都证明,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作用也日益重要。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对影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政府行为、R&D活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类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电子产业集群形成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外资企业整体游走型产业集群,外资企业关联型产业集群,以及外资企业嵌入型产业集群.根据中国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提出产业集群形成需要有核心企业做主导,需要有资金支持,并且需要有研究开发创新开拓市场,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可能出现的产业集群,指出国家级开发区中天津、苏州、广州、大连、青岛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最后对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集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服务业必将促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文章通过大量有关数据对常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解析,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原因,为常州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问诊把脉。  相似文献   

19.
安徽茶产业集聚程度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对安徽省茶叶主产区的集聚度进行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茶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安徽省各茶叶主产区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集聚;品牌建设及销售市场的开拓、茶企与下游销售商的关系及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企业间关系及茶叶经纪人的培育、供应商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是安徽茶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供水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源紧张的有效途径。文中探析了海水淡化的外部性问题并建立了外部成本测算模型。外部成本主要指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成本、浓盐水及淡化水利用后污水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海水水体的价值转换。基于资源外部成本、环境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理论分别给出了海水淡化外部成本的测算模型,并结合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对其外部成本进行了实际测定(1.42元/m3),为海水淡化项目的全成本测算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沿海城市发展海水淡化提供成本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