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中国"认同是中国国家认同的最高形式。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的今天,这一认同依然面临着台湾与大陆一百多年的政治困境和历史包袱。只有真正对两岸历史进行纵向分析,走出"一个中国"认同面临的政治困境,卸下并解开历史包袱,才能对当前"一个中国"认同在台湾地区的增进有所助益,为更加实事求是的对台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风向标,是反映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假日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78年,第二阶段为1978-2007年)的演变,从2007年12月起进入了第三阶段.新的假日制度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包含了五个长周末和两个黄金周;二是将部分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从长期来看,取消五一黄金周,恢复传统节日是对各方面都利好的制度改革,是顺应民心和时代要求的举措.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着力推行带薪休假并错开休假日期,遂步减少全面集体休假的安排.这一指导思想与国际通行的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贺圣达 《创新》2007,1(1):17-23
本文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考察了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认为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分析了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提出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10个国家三个局面,探讨了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并对进一层深化和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土地政策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时期,二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时期,三是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期。第三个时期即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的,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功不可没;但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改革开放开始到苏东剧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说国外学者还是处于收集材料和观察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研究方面,波兰和捷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中国的研究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有不同的侧重点。考察这两个国家的中国学研究现状,对于了解东欧转型国家的中国研究有一定的意义。文章分别介绍了波兰和捷克的中国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目前两国在中国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发型国家模式是日本在二次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采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促使日本经济数十年的成功,因此也被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所效仿,并促使中国30年经济的成功.然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开发型国家模式转向规制型国家模式之后,却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开发型国家模式在中国实践中显露出三个局限性,因而中国模式的进一步变化也处于十字路口.从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推行的改革模式看,中国可能会继续依照和完善这种开发型国家模式,从而出现源于但又高于日本模式的升级版模式.  相似文献   

8.
贺圣达 《创新》2011,5(5):9-14,127
中国周边五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包括与美、印、日等区域外大国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影响,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互动,使中国西南边疆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化。在此基础上,中国要加强同东盟的全面合作,强化“周边是首要”,推进融合性外交,充分发挥滇桂两省的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全面推进与周边太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10.
在索马里,四个中国人住在安全级别最高的酒店,每次出门,安保队长要带着七八个保镖保护他们。作为中国援建过的非洲国家,索马里人对中国人相对友好,可周围依然危机四伏——中国人总是被围观,又随时可能遇上爆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范式,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呈现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的综合。中国模式的内涵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手段三个层次。中国模式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但它不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现代化模式,它只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大国阶段性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全球化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剖析,力图说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为宣传,旨在摧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主权以及国家意识。中国必须弘扬自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做到经济自强、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进程中,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世界正处在两种制度并存与多种国家模式竞争的现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可以确立一项“和平与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4.
从章士钊看20世纪中国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伟时 《浙江学刊》2002,8(3):46-63
本文通过分析章士钊一生的思想 ,揭示了 2 0世纪中国思潮变迁中两个重要现象 :1 .革命者的产生及其成熟。 2 0世纪中国有一世所罕见的现象 :不同类型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一茬又一茬地涌现。他们一上场 ,慷慨激昂 ,勇于献身而又不可避免具有各种革命幼稚病。如何走向成熟 ?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 .中国特点的追寻。作为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大国 ,最牵动知识阶层心灵的问题之一 ,是如何保持国家的特色 ,让中华文化重光。由此也引出一连串是是非非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园丁,我们本就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好好照料她,唯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29岁的易兰来自四川,大学毕业后做过几年外企白领,也开过高档餐厅,但觉得这都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直到后来邂逅"绿色和平",她才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2006年8月,易兰和来自多个国家的同事共赴日本,调查那里的疯狂捕鲸行为。  相似文献   

16.
孙应帅 《创新》2012,6(1):110-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绘就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的同时,再次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然而我国科研管理、教育培训、考评晋级等方面体制上的一些制约因素,已严重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只有从分类管理、专才培养、团队合作、长效机制、生活关怀等多个方面探讨我国科研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才能为促进科技、教育、人才的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族主义的这三种观念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但作为一种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思想,它不仅没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下,还和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首先是由梁启超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梁启超和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人对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来看,第一,他们都认为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建国”,而“民族建国”所要建立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第二,他们介绍和宣传的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第三,他们都视民族主义为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的不二法门。但到了1903年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辛亥革命前后,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08,(1):56-56
“慈福”是谁?过去的25年中,环球祝福行动(OB)的工作在96个国家都是非赢利机构的领跑者。从1999年开始,慈福行动就站在了中国人道援助的前沿,以国际惯例为准绳积极开展慈善项目。在这一进程中慈福行动不仅引进了一些外国员工和大量资金服务于中国的慈善事业,而且还在培训中国非赢利组织专业人事发展和管理人道主义项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早在 1 950年代就已形成。 1 951年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暂行条例》,为 5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遗属、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 ,奠定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随后几年间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提供与劳动保险类似的各项待遇。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背景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家干预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 ,但在如何处理国家、社会、企业 (雇主 )和个人的关系上 ,各国采取不同的模式。较为人们所熟知的如英国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 ,其特点是国家提供全民医疗服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