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美国,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保险公司比银行还要保险一点。中国内地保险的历史只有三十几年,而美国保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2年,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成立了费城互助联盟,主要负责在殖民地建立火灾保险,故而富兰克林有时会被称为"保险之父"。之后,他并没有局限在火灾保险领域,而是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农作物、人寿保险,以及针对寡妇与孤儿的保险。费城互助联盟在运营的第一年就签署了143份保单。如今,经历了近260多年的发展后,美国保险已经发展为非常成熟的系统,并有很多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富兰克林(Ben Franklin)常常被描写成发明家、印刷人和外交家.今年是他诞辰300周年,笔者借此机会考察了这个人物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了解美国的情况,究竟有哪些书值得一读?现由各方面的专家加以选介,并经本刊编辑部整理汇集成文如下。一、日本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松本重治评介有关研究美国历史和民主主义的名著。他认为,要想知道美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原始模式,仍然应当向古典著作中去探索。他从中选择了富兰克林的《自传》、杰弗逊的《独立宣言》、汉密尔顿等人的《联邦主义派》及托克维尔的《美国民主制度论》。富兰克林的《自传》,把当时这个典型美国人的前半生描绘得栩栩如生,就是在今天的文  相似文献   

4.
正在杨振宁眼中,已经拿过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富兰克林奖等诸多奖项的张首晟,距离冲击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是时间问题。而在创办丹华资本之后,张首晟又被视为最爱做投资的科学家。他的人生,曾不止一次被冠以天才、传奇的称谓,却终在自己的阵地上撒手人寰,留下一地叹号与问号。  相似文献   

5.
筹划你的税     
富兰克林说:税收与死亡一样不可避免。这也显示了税收的严密,也表明西方人对税收的重视。现在,你不重视税收吗?是不是每个月都看着工资条上的税金郁闷?发年终奖的时候,都要先抽搐一下,得多少税啊?存银行担心利息税,买股票心疼印花税,买二手房要缴契税,中彩票也要缴税……税收像空气一样围绕着你,像小刀一样割得你肉疼。缴税是公民的义务,你肯定听惯了"纳税光荣",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避税可耻"。你需要学习一些新的理财技巧,也需要记住这句新格言: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精明者筹划税收。  相似文献   

6.
张文江 《社会》2002,(5):13-15
一诚信 ,顾名思义就是诚实信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在当前的学术界以信任见长。实际上这只是研究视角的偏好不同 ,诚信和信任本无差别 ,是一个意思。本文采用诚信是为了以经济伦理为切入点。诚信是一种伦理。“信用就是金钱”(本杰明·富兰克林),这种说法在市场经济中被认为  相似文献   

7.
日前,一位刚退休的县处级干部十分 感慨地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自从退休后, 他所遇到的不少老同志都不约而同地祝贺他"光荣退休"。他不知这是真的祝贺还是其他什么意思,于是郁郁不乐起来。 "光荣退休"这在十几年前是很平常的事,只要到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9,(2):153-161
在福柯看来,博尔赫斯所谓的"中国百科全书"扰乱了"词"与"物"的关系",中国"由此成为西方思想的界限,成为西方思想无法触及的异托邦,造成了"词"不及"物"的运作,这促使他反思西方自16世纪以来知识型的演变过程,促使他深入研究知识与理论在西方理性中得以形成的可能性条件与假设,因而他由之绕道"中国"返回西方"未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法国汉学家朱利安的汉学研究与中西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的特性是社会性人是创造劳动工具的动物。B.富兰克林这一深刻的定义,曾受到马克思的注意。这一定义的悖论性质来自动物不能创造劳动工具这一无疑的事实。因而,创造劳动工具的动物不是动物。但是,悖论并不在于定义,而在于生活本身。人确实是动物又不是动物。这一矛盾并不能用指出人在一些方面是动物,而在另一些方面不是动物的方法而得到解决。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人的存在的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忽视人的生物特征不仅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08,(4):75-75
我的面前摆着一张读者评刊表。每天有近百张评刊表从全国各地寄到这里,但这张有些特别:黑色楷体,笔画工整,没有一处涂改,透着十分的认真。上面赫然写着:"我是一名服刑人员。"透过这张纸,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本质不错的青年,不慎触犯了法律,但他好学,喜欢读书;他稳重,待人真诚;他上进,拥有理想。这是他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也许,他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个下午,这张评刊表在每个编辑手中传阅着:他最喜欢的杂志是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他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成为外国元首招待中国领导人宴会上的嘉宾之后,成龙已经不仅仅属于自己。他很多言论的逻辑,最终都指向了"爱国"这个词。或者说,这是成龙式的爱国。8月21日下午,在北京三里屯一家酒店里,成龙说了一个心愿:想当官。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存在好几年了,他甚至还构思出一些当官后推行的政策。这两年,有些"东西"一直郁结在成龙心中。"我着急啊",他用港版普通话说。他想,  相似文献   

12.
正加湿器杀菌剂致死事件至今已过去5年,这一事件导致韩国众多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最近韩国检察机关正式对这一事件展开特别调查。金泰中(音)是韩国的一名消防员,2005年的一天,他发现自己5岁的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死气沉沉",这是他第一次察觉到不对劲。"孩子只想躺下来,有点发烧,然后他的呼吸很困难。"金泰中说道。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摄影高手,他的作品中不乏斑斓雄壮的建筑。然而,这一次,他深情地把镜头对准了那四顶低矮的蓝色帐篷,因为这是他们"铁军"小分队的驻地,因为这就是沈阳水务集团在四川灾区的抢险指挥部。  相似文献   

14.
传奇查韦斯     
《青岛画报》2013,(4):38-43
乌戈·查韦斯,一个被贴上许多标签的人:在支持者眼中他是"反美斗士"、"平民总统",在国内反对者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他是"独裁者"、"新时代的希特勒",他还被称为"天生表演家"……查韦斯201 3年3月5日逝世,享年58岁。这条消息从委内瑞拉传出,再次令全球聚焦查韦斯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磨难的积累,是准备为成功一触即发。当年,他靠捡垃圾完成学业,因蹲过监狱而找不到工作;如今,他成了韩国总统,李明博——韩国人眼里的"传奇"。凄苦的年少时光在韩国,李明博有"打工皇帝"、"韩国传奇"之称,是不少年轻人的奋斗榜样。他的传奇人生,至少两次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他记载自己成功经验的自传,创下了重印107次的纪录。"贫穷、母亲和肯定的力量",李明博说,他的传奇是靠这三个因素写就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他执拗着选取了这个不讨巧的题材,你可以说,这是他的"叛逆",也可以说是他爆发的"孩子气",或者,我们可以看做这是他多年的隐忍和妥协之后的一次彻底回归。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中国寓言。冯小刚并不喜欢笑,虽然他的大多数电影总能让人发笑,虽然人们觉得他是一位喜剧导演。他看起来很严肃,哪怕是在众人谈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个有关死亡的行业,让人忌讳却终会存在交集。赵老汉(化名)第一次享受互联网服务,是在他往生后的"五七"。他的骨灰在这一天被埋在了上海郊区的一处墓地。在所谓的"葬礼"上,围绕在他墓碑周围的,除了他生前从不联络的弟弟和弟媳,只有养老院的院长、护工和一空网的两个工作人员。无儿无女的赵老汉留下一笔10万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自然观念:自我的自己而然与他者的自己而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节 《求是学刊》2004,31(6):41-50
通过对老子的"自然"观念的重新解读和解释,本文试图展现老子的自然观念中的两个方面的意义,即"让自身的自己而然"的"肯定意义"与反对任何对"自身的自己而然"的进行干涉的"消极意义"。因此,任何一种事物,无论它低贱如无生命的岩石还是高贵如有意识、有思想的人,当它以一种自己而然(self-so-ing)的方式自生、自长、自成、自衰、自灭之际,并由于这种自己而然而向自身产生出一种肯定性的要求之时,他就展现出老子自然观念中的"积极意义"或"肯定性意义"。与之相应,当它根据同样的理由要求自己对他人、他物的"他者的自己而然"(other-ing),或者要求他人对作为他者的他者的"自我"的"自己而然"加以尊重和不得干涉之际,它就展现出老子自然观念中的"消极意义"或"否定性意义"。我们将会看到,老子"自然"观念中这一消极或否定层面的意义又通过老子以及道家哲学中的著名的"无为"概念表达出来。这一"无为",在老子那里,无论是表述为"无事"、"无欲"、"无心",还是"让先"、"取柔"、"守雌",其核心和要害均在于让"他者"、任"他者"或者辅"他者"自己而然。所以,本文结论,老子"自然"概念在哲学上予以"他者"合法性,为"自我"设限,建立起"他者"的界域并要求对之加以尊重。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画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采风写生"活动中,何水法看到了作为昔日海上丝路重要停靠点的东南亚各国的"百花齐放"——有自然之"百花",也有人文之"百花"。这"百花",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激情,也给了他追寻属于他的中国梦的无尽力量。  相似文献   

20.
1926年,沈从文在《世界日报·副刊》登出一则启事,这则启事显现出他初到北京时与熊希龄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沈从文和熊希龄在北京期间的来往,一方面反映出此时沈从文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早期的生活、写作中如何呈现与确认自我身份。将此时沈从文笔下的熊希龄和1940年代他对熊希龄的评价做一对比,恰可看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强化了自己对"湖南人"这一身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