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商务活动和公众场合佩戴企业领带可能会让别人感觉是一种对身份的炫耀,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推销而引起反感。4月末,我在新浪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赢在中国》输在哪里?对牛根生先生的绿底黑白奶牛领带提出了一点个人看法。文章上传后,一夜间点击率达到数十万,而99%的跟贴对我的观点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2.
李雍  徐放鸣 《阅江学刊》2014,(2):137-141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回族在伊斯兰文化、华夏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人格的演变。以梁亦清为代表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人格,梁君璧、韩子奇为代表的文化混血人格,梁冰玉、韩新月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人格等三种不同文化人格共同展现了回族的心灵史。《穆斯林的葬礼》以书写民族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行走在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道路上的艰辛及民族精神,是一部致力于挖掘回族文化心理的史诗性著作,为我们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听说湖南卫视播出的中国版《丑女无敌》在收视数字上颇为亮丽,也就是说,我们也加入了其它国家的行列,开始为丑女疯狂着迷。丑女被人追捧,地位大不相同,这现象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许多现代人的美丽省思。现在世人眼中的美女似乎已经完全被格式化了,因此引发了许多女人心中极度的不安全感以及自我嫌弃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08,(1):42-43
2007,谁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品牌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主办的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寻找和表彰2007年度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的品牌英雄。评选活动自9月18日启动以来,共接到推荐候选人近百人。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选,最终30位正式候选人名单于11月1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揭晓并开始在品牌中国网(www.brandcn.com)、活动唯一指定网络平台新浪网、《华夏时报》等合作媒体公示,并通过专家投票、网络投票和短信投票选出10位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和特别奖获得者。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电视颁奖晚会将于12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同期举行第五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第二届品牌中国高级品牌经理人培训班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两周年大型答谢酒会。  相似文献   

5.
陈福滨 《唐都学刊》2014,(4):127-128
13世纪,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于元朝随父、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意大利后因参加威尼斯、热那亚战役被俘,在狱中口述见闻,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执笔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该游记使得众多的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16世纪耶稣会士利玛窦(马泰奥·里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来到中国,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以会通西学,传播天主教教义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技术,带给了朝臣士大夫们的启迪.17至18世纪由于“中国礼仪之争”,导致清康熙(1654-1722)晚年至道光的禁教政策,闭关自守的结果致使昧于对西方的认知;直到鸦片战争,西方挟着船坚炮利的威势打开中国门户以后,中国面临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被迫加入了世界体系,使得中国开始对列强的束缚加以反省,亟思从列强的压迫、宰制中解放出来.在受到“西方的冲击”与“传统的冲击”双重压力下,遂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全盘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国际市场的国内化、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深刻改变了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对中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2008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上年下滑两位数以上.  相似文献   

7.
杨文武  朱莉 《南亚研究》2010,(3):155-159
印度的中国形象建构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建构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而学界就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对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显得有些冷清。这在目前中印关系日益升温、中印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的时代语境里显得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8.
石晓博 《唐都学刊》2012,28(2):123-125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快乐文学》主编王宜振先生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几十年来,在儿童文学的沃  相似文献   

9.
《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力作,在日本和中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游记》在中国大陆先后出版过两个节译本和三个全译本。对《中国游记》各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理清《中国游记》在中国译介的脉络,同时对促进《中国游记》及芥川龙之介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国,维护公约的精神和严肃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既需要坚持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保持航道畅通和航行自由,又必须援引公约,捍卫在领海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内的主权权利,坚决反对某些国家恶意利用公约,并以公约之名行侵犯中国权利之实。本文围绕相关国家对公约的不同释义而产生的分歧,探讨公约在争端解决中的优势与缺失,以及其在南海争端中应发挥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林维红 《浙江学刊》2007,(4):211-219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初始,如何面对西方文明?大多研究所呈现的图像基本上以男性为中心。本文透过《曾纪泽日记》,挖掘出曾纪泽女眷随其出使英、法期间不多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并不是来自她们自己的声音,但是,对于研究近代中西文化接触及中国妇女生活史来说,仍不失为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傅明根 《探求》2018,(6):114-116
正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温朝霞博士、教授的《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此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及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功合璧的研究成果。该书以中国改革开放为历史语境,全面梳理了近40年来日韩影视剧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过程,颇有特色:一是有宏观的学理性阐述:从日韩影视剧在我国受众中引发的"哈日""哈韩"以及抗"韩流"现象的扫描,日韩影视剧  相似文献   

14.
薛晓源 《国外社会科学》2022,(6):172-179+200-201
本文运用胡塞尔现象学中“家乡世界和陌生世界”的理论去深度解读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所著《中国哲学导论》的意义和价值,阐明其对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未曾言明的“微言大义”,以此展现卫礼贤在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故乡与异乡”之间,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间,成为最成功的“摆渡者”之一的精神历程。卫礼贤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运用西方哲学的范式,创造性地阐释了中国三千年绵延悠长的哲学史。卫礼贤在中西哲学文化之间从容自在地“摆渡”,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认知和相互理解,并把其中最璀璨的部分——哲思与智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文明在双峰耸立并峙之中,二者的相互欣赏和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耿云志研究员带领该所思想史研究室的中青年学者,以专题研究为基础,集众力,完成了《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这一部究心精思之作。本书所持的立场,是以专题史研究的做法,着重研究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的历史。从这一角度来看本书内容及篇章设计,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魏丽明 《南亚研究》2009,(4):127-141
1924年泰戈尔访华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1999年,德里大学“泰戈尔教授”西斯·古马尔·达斯(Sisir Kumar Das)受国际大学之托,整理出版《泰戈尔在中国的讲演》(Rabindranath Tagore:TALKS IN CHINA)一书,为读者提供了泰戈尔1924年在华讲演的详细记录。本文对此书加以文本细读,重新反思泰戈尔访华的意义,并认为这一历史事件透视出当时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复杂心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投射,以及当时中国思想界对待外来文化时的偏颇。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包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