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福克纳作品和有关著作的全盛时期,也是福克纳研究的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稳步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是年轻学者增多,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新颖和多样,从比较文学角度予以研究的论文、论著也在逐渐增加,还出现不少总结我国福克纳研究的文章。总体而言,我国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复研究,对他的后期作品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研究不足等。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 ,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作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每位读者都试图解读福克纳其人其书。本文力图提供一把可开启福克纳文学大门的钥匙 ,即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初福克纳的小说首次被译介以来,国内读者就和福克纳结下了不解之缘。近百年来,福克纳的小说被不断翻译和反复解读,但不同年代读者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他们先后把福克纳看作悲观的现实主义作家、反战反帝的政治进步作家、意识流派代表作家、书写人类时代状况的现实主义作家、现代派作家,甚至认为福克纳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因素。这种变化,不仅折射了中国历史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而且显示出经典文本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逝世三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缅怀他对二十世纪世界文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由北京大学英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发起举办的福克纳讨论会于1992年5月4日至5月6日在我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西、河南、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作家和编辑人员李赋宁、李文俊、董衡巽、陶洁、胡家峦、施咸荣、钱青,莫言等30余人。与会人员分别就福克纳研究的发展态势、福克纳作品的叙述技巧和文体风格、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以及福克纳与中国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我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福克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无论在成果数量还是研究力度上,福克纳研究都不愧为国内英美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之一.我们已经翻译出版了福克纳主要的作品;我们从文化、宗教、神话、语言、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对福克纳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然而,与国外福克纳研究相比,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和范围;(2)确立批评的主体意识;(3)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引进.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文学艺术宝库的《圣经》,不仅本身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作家福克纳的创作。福克纳在其代表作之一《去吧,摩西》中就运用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圣经叙事技巧。从叙事学空间背景、叙事整体性和隐喻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福克纳《去吧,摩西》中的圣经文学元素,福克纳在模仿和借鉴圣经叙事技巧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和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爱米莉这一南方淑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悲剧命运,再现了作者福克纳对南方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将更大的关注投向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精神状态,进而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冲突,为福克纳心爱的南方唱了一曲动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创作的129篇短篇小说中,有中文译本的40篇,大多数短篇小说还没有译介到中国,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但其中备受关注的篇目在我国还是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福学界的研究和国内对福克纳长篇作品的研究相比,我国福克纳短篇小说研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加强对福克纳短篇小说及其国际研究成果的译介,同时不断拓宽研究的视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提高自主意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其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意象,本文从象征的多义性探讨了福克纳作品中原型意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莉表面看去象似一个悲剧形象 ,然而细细读之 ,就会发现福克纳赋予了这一形象以深刻的内涵。本文认为福克纳通过爱米莉形象的塑造 ,旨在揭示“人”生存的困惑以及颂扬“人”在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的超凡的“忍耐精神”  相似文献   

14.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福克纳研究经历了先抑后扬的演变历程.民国时期,赵家璧等学者对福克纳作品作了初步介绍;新中国的前30年,学界因福克蚋被称为“资产阶级作家”而选择性规避,仅对少数作品的反战主题进行研究;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福克纳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步入成熟期,相关译介与著述丰硕.进入新世纪,福克纳研究走向纵深,呈现出三个“更多”的可喜面貌.面对未来,学界要力戒三个“过于集中”与三个“不足”的缺憾,开创“福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尽管福克纳多次否认其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关联性,但有确切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福克纳的小说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足以证明福克纳在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俄狄浦斯情结”等理论,进而从人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价值取向角度进一步揭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衰败和堕落。  相似文献   

17.
1934年福克纳的名字就进入了中国,但对他真正的译介是从新时期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新时期以前,社会环境、政治因素对福克纳在中国接受的影响较大;新时期以来,文学自身的因素诸如作品翻译和外国研究理论的引进则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福克纳研究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立足于美国南方,执着探索人类心灵的内在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一方面,他痛斥南方人性的丧失,批判南方人逃避自我的生存状态,哀痛南方淑女的放纵堕落,同情南方种族主义下身份迷失的混血儿;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复苏人类的种种美德,充分肯定南方人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醉心于南方女性的坚强与博爱,钦佩具有坚定人格的混血儿。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出发,试图管窥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现象,从而剖析福克纳的伦理道德观,进一步揭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伦理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