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人物、情节、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早期的历史叙事呈现的是历史规律在时间过程中的客观流变,这与中国古典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以后的通俗叙事中,人物、情节在时间的展开中渗透了浓厚的道德与文化意识,其中不自觉的流露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意识;明清以后的长篇叙事却凸现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恰反映了人意识与时代的藕合。整个中国传统叙事中隐含的时间意识,反映出的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散文具有优秀的审美传统,这个传统概括为尊用、明道、崇真、主情、重家和尚气六个方面。把中国散文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中,并从中国散文发生发展史的角度对中国散文的审美传统进行新的阐释和发挥.对散文的创作与鉴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气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气具备的三层涵义生成、生命、生态,对中国人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中国人的审美观照方式所采取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游目,在进行纵深观赏时,则讲究品味、体悟等.  相似文献   

4.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它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织而成。“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体现出中国人本主义的审美倾向。同时,“观”体现了东方审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即感性理性交互为用的直觉思维、内向思维、体验性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与西方局限于认识论的“观照”相比,中国的“观”是主客交融的情感体验,“观”出的是一种意象。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追孝"、"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从时间的维度说,它落实了人们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从逻辑的结构看,它解决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据与个体生命的本质等问题。由于在这些观念中始终隐含着"生命的永恒"这一话题,所以其宗教性色彩又非常浓烈。  相似文献   

6.
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一种存在的体验。王维对于时间的感知,超越了中国人在时间问题上恐惧和忧患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出时间的无常性、时间的无时间性和时间的瞬息永恒性。其参破时间而抗拒时间的方式是:归去,不还,闭关。王维消融于山水,自失于时间,进入澄明而无限的时间流,进入生命存在的绝对自由的空间,他的山水田园诗也即成为其把握当下感性生活的诗意存在状态的直观。  相似文献   

7.
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一种存在的体验。王维对于时间的感知,超越了中国人在时间问题上恐惧和忧患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出时间的无常性、时间的无时间性和时间的瞬息永恒性。其参破时间而抗拒时间的方式是:归去,不还,闭关。王维消融于山水,自失于时间,进入澄明而无限的时间流,进入生命存在的绝对自由的空间,他的山水田园诗也即成为其把握当下感性生活的诗意存在状态的直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乡土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税收文化三个方面分别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纳税人意识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不利于纳税人意识的培养,尤其不利于纳税人权利意识的培养。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本位意识的存在、正税法律化制度化的实践等,对于培养纳税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在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形成适当的权利义务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的这种关系.我们探讨了培养纳税人意识的可能徐释。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传统中,人之本性与其观看的本质,或以图像为中介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密切相关。图像既驱动了人的时间意识,使其从混沌一体的自然状态中进入历史,但对图像的执迷同时也带来了某种将流动的时间、生命固化为某种空间形式的危险。而借助海德格尔对看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发现源始的看总是与时间境域水乳交融,与人在世界中的操心、决断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艺术的功能,中国传统美学有一个"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模式。这个艺术功能模式不仅在中国古代确立和流传,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学艺术的发展。这是中国民族审美传统的反映,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之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深深地积淀在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制约着他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和文学艺术的创作及欣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与油画风景两大绘画的形成,归根于他们各自哲学与美学理念的不同,两者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人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国绘画注重重心略物,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在绘画中追求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绘画遵循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塑造物体,追求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理念.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者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幽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意识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 是它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文化根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又为中国人 民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使得传统意识现代化成为可能。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中国传统意识特别是传统哲学的影响,传统意识现代化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体现主要有四种类型。20年代的象征诗派和30年代的戴望舒与何其芳受传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哀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线性时间意识;卞之琳受西方相对论以及意识流的影响,在诗歌文本中凸显了相对时间意识;废名深深熏陶在禅宗的氛围中,讲究以顿悟的静止时间意识体验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切;冯至与九叶诗派受里尔克、艾略特、叶芝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追求融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常常通过诸多矛盾两极的流动逆转,借助儒、道、释精神的对立互补,加之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有机统一,拓展出深广的审美空间,这往往是内蕴着天人之道的张力空间,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味寄寓其中。遗憾的是,传统小说的这种成功经验,却极少为我国现、当代小说所吸取。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生态学来看,审美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文化形态。早期青海先民在与自然的依生关系中,形成了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审美意识。同时青海自然环境的多样化促成了各民族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不断地演变、提高,形成了各自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使中、西传统美术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包括:透视原则差异、造型手段差异、造型原则差异、设色原则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论述了审美注意的驱动机制 ,进而以中英散文为例解析了审美注意驱动机制在审美客体 (散文文体 )中的表层结构 ,以便揭示文体的另一个层面 ,即审美心理层面。关注文体的审美心理机制将从新的角度揭示文体与诸项双边关系 ,如主体与客体、表现与理解、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复杂联系 ,有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