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以"是英语难学还是汉语难学"为例,探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中的三个问题.其一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一般说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共分为四步:(1)确定研究问题,(2)形成假设,(3)验证假设,(4)得出结论;其二是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三是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对汉字的兴趣来自于对语言"根符"的追寻。莱布尼茨一生都认为可在人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根符库",从而找到人类思维根符库。"语言根符"其实就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因此,莱布尼茨研究汉字要解决的其实是哲学问题,即将人类包罗万象的概念缩减到几十个或几百个"根概念",用这些"根概念"不仅可以总结过往的所有概念,甚至还能预测或"生成"未来所有的新概念。莱布尼茨本人不通汉字,他的汉字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就是基歇尔。  相似文献   

3.
后藤朝太郎《现代中国语学》(1908),是日本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早系统建构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著作。它从对重实用、轻理论倾向不满开始,认为只有系统建构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才能使汉语研究真正进入到一个科学的境地。"序论"对汉语特质、汉文字和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现状加以讨论。"本论"是核心部分,对汉语标准语、北京官话音韵、北京官话文法、口语和文体语比较、汉语方言分布及特点等进行论述。"结论"论述了现代中国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汉语进行历史观察的必要性等问题。重新认识《现代中国语学》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学术价值,评估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今天建立科学的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就其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方面来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理论特色,由此而形成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我们把当今已经开始的这个时期称为"后现代语言学时期",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标志着后现代语言学时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是中国应用语言学成熟、腾飞的世纪。作为把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汉语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最主要的课题。本文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三个角度,阐述了开展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紧迫性,并进而提出了汉语应用语言学急需研讨的十个论题。  相似文献   

6.
正彭泽润、彭建国的著作《湖南方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版的《湖湘文库》大型丛书中的一部重要文献。这本书是一部汇集多人多年调查研究成果,编排科学、方便检阅的综合性湖南汉语方言著作。湖南是一个多方言的地区,近年来,关于湖南方言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像吴启主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和鲍厚星主编的"湘方言研究丛书"都是重要的湖南方言研究成果。其中,"湘方言研究丛书"中的《湘方言研究概要》(鲍厚星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第一本关于湖南方言的概述性著作。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7.
鲁迅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高度,用近代小说观念,将《金瓶梅》准确定位为"世情书",具有开创性意义。他运用社会的历史的观点,对《金瓶梅》性描写的成因问题,作了开拓性研究,但对性描写本身的评价,则有失于平庸。他将《金瓶梅》早已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打破权",归之于《红楼梦》,有失公允。他对《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的认定是错误的。他仅用书中的"山东土白"四字,对《金瓶梅》作者"决非"是"南方人"的判断,则有失于武断。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学中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跟语境不无关系.然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语境是一个理论构建,是语言学家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并确定为语境构成的因素.因此,如何进行语境的理论构建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取得何种成果.在过去百余年的语言学发展过程中,语境的理论构建从完全的"内向"到"内外结合",再到"以人为本",极大地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空间,反映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分类学的、外在的、给定的、与语言相分离和对立的语境构建转向更加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内化的、生成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构建.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本身和其所涉及的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点 ,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点。本文探讨了英汉语对比研究的性质、意义极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由索绪尔所发起的语言研究的根本性变革,使现代语言学得以建立,但也人为地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局限在语言的所谓最中心部分,使其走上了一条十分狭窄的探索之路.自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起,语言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从现代语言学迈向可以称为"后现代语言学"的时代.观念的更新,视野的扩展,研究范式的更新和多样化,众多新学科及其分支的出现,使语言学研究显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格局,也因此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为我们获得对语言和人类生存状况新颖而又富有启示意义的洞见提供了机遇.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从事语言研究及处于相关领域中的人们来说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是全国百所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是陆俭明教授,副主任是蒋绍愚教授。中心依托北京大学齐全的学科建制和雄厚的专业底蕴,联合国内外学术力量,为汉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高层次平台。  相似文献   

12.
计算语言学是从语言学中分离开来的学科交叉的门类。汉语自动分词是计算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汉语自动分词的语料库、最大匹配法、分词规范、歧义问题、未登录词等理论知识对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中国的成文法传统和现实,forensic linguistics的汉译名宜还原为"司法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可以与legal linguistics互为译名.立法语言、执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研究语言是法律语言学在我国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受《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的委托,我配合责任编辑策划组织了本期的"语言学研究"栏目。当初从责任编辑手中接到这个任务,是在大半年以前,组织一些什么样的稿件,向哪些作者约稿,如何保证所约稿件的质量,这真是颇费踌躇的事。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艺学研究呈现出"向内转"和"向外拓"两种基本趋向,这两种趋向与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有着深刻的关系."语言学转向"的第一个变革是从"自然语言观"到"符号任意性"的转移,第二变革是从"逻辑语言观"到"审美语言观"的变换.前者导致"诗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后者导致"文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的相互渗透;前者把文学研究转向文学文本内部,后者把文学研究拓展为文化研究.如何在批判清理的基础上寻求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在文艺学研究中的有效结合,在当前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不+名”的现有解释,发现了汉语研究的某些问题,如模仿印欧语词类研究模式给汉语词分类与归类而徒增混乱,趋从“语言学原理”研究汉语而脱离汉语实际,受共时论误导,造成无根之说等,都是汉语研究的基本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新语言观,完善方法论,坚持论从史出、论从材料来的原则,立足汉语实际做研究。这不仅是结束步趋人后之历史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创汉语研究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口头程式理论"也叫"帕里—洛德理论",源于美国学者帕里对《荷马史诗》演唱和创作传统的理论总结,它由三个结构性单元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对于地方歌谣而言它的文本组织形式包含"程式系统",通过分析歌谣语言结构的平行式、韵律特征和频密度,发现新疆民间汉语歌谣文本也有大量的描写程式、句式程式、衬词程式和套语程式,歌谣"主题"的创作图式呈现出口头诗学创作过程中的快速俭省原则。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它既有语言现象又有民俗现象,因此,在对歌谣进行语言学实证研究时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能更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其特质.  相似文献   

18.
《宋会要辑稿》是大晟府研究最为可靠的原始史料,但错误亦较繁夥。如其《乐》三之二六、二七、二八及邓洵武《诸生习乐乞行按试奏》后两道诏书中的"大观二年"当为"政和三年",《乐》三之二五、二六中的"崇宁五年"当为"大观三年",《乐》四之一中的"大观六年"当为"政和六年",《食货》四三之一二中的"宣和七年"当为"政和七年"。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节便也无法受惠。我们要抓紧机会,多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当许多弱势方言消失以后,很多宝贵的资料也会因此无法寻回。  相似文献   

20.
梅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学耦耕集》《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等研红著作之中,《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是梅节前后期红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梅节的红学研究主要着力于"考辨",即"考证"和"辨伪",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贯通,而以"求真"为出发点和归宿。梅节的学术"考辨"显然为红学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