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9至1907年,是冲绳移民前往夏威夷的“自由渡航”时期,也是冲绳向夏威夷移民的“黄金时期”。然而,“移民一世”的“夏威夷梦”,被繁重的工作强度、严苛的白人监工、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无处不在的歧视一一击碎。由于冲绳劳工来到夏威夷比日本本土移民劳工晚了15年,加上日本本土移民对冲绳移民根深蒂固的歧视,夏威夷群岛上的冲绳移民作为“双重少数族裔”,经历了噩梦般的“双重歧视”。也正是因为来到夏威夷并充分体会了这种“双重歧视”后,冲绳移民开始身份认同的自我构建:作为冲绳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三重身份,让他们的移民经历在美国移民史上具有了特殊意义。当他们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冲绳人”的特殊性后,他们抑或摒弃特性,以更加“日本化”的生活方式寻求族裔认同;抑或紧紧抱团,与自己的冲绳同胞分享所有孤独与焦虑。总之,来到夏威夷的冲绳移民们开始采取行动来回应外界的种种恶意,并试图构建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的冲绳社区。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这一移民城市中,宁波移民集团是一个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优势群体。对于成千上万从世居之地迁至上海的宁波移民而言,迁移不仅意味着空间地理位置的变更,也是时间概念上的改变,他们来到人地两疏的上海,面对新的社会情境.既激动新奇,又惺恐不安。如何尽快适应迁入地上海的一切.并尽可能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宁波移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建置以来,一直是一个人口不多的蕞尔小县,即使在1843年开埠以后的十多年间,人口仍较稳定。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上海人口迅速膨胀,增长幅度之大,史无前例。本文拟以史料为依据,力图再现这一移民潮向上海涌动的情形,进而分析移民潮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社会构成,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清代由于人口激增,导致人多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游民。这些人无产无业且外来无籍,主要谋生在山林矿区、店铺作坊、工商城镇和交通运输线,其中也有一些人被迫从事违法或卑贱的活动,以谋生立命。他们的行为基本上是成群结队的,且以生死与共、衣食互济相标榜。许多游民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在利益,参叫歇、罢工,从事秘密结社,破坏封建统治秩序。清政府一方面对游民采取堵截、限制的办法;一方面又怕限禁过严导致其铤而走险,而被迫承认他们的某些谋生活动。但始终不能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来解决游民问题。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期,科举竞争压力的加剧和商业出版的空前繁荣,催生了包括书坊主、编辑、以向书坊提供书稿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作者、抄写工和刻印工等在内的"职业出版人群体",给大量不能进入官僚队伍的士人提供了一条谋生的出路,这一群体以底层文人为主,他们的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书坊主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富足,而大部分职业编辑、职业作者生活条件较差,但他们在社交方面却有着共性——热衷于交游和结社。无论是结社还是其他交游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处于太平军的核心统治区,由于战争和宗教信仰的原因,其地绝大部分文庙被焚毁.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廷首先着力兴修文庙,江苏地区文庙也得以重修.江苏地区先儒在这一时期得以从祀文庙,可以在春秋丁祭典礼时供士人现瞻,从而成为江苏地区官方教育士民的象征符号.但在外来势力和内部动乱的冲击下,清廷统治已然式微,其妄图通过文庙从祀这一象征符号来达到维系士人信仰之目的亦无从实现.  相似文献   

7.
徐新 《社会科学》2000,(4):72-76
近现代犹太民族在华散居史始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的 19世纪后半叶。在不到 10 0年时间 ,有大约 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先后来到中国 ,其中有的是为了经商 ,有的则是来避难。上海、香港、天津、哈尔滨相继成为来华犹太人寄居生活的主要城市。祖籍巴格达和孟买的犹太人于19世纪 5 0年代率先来到上海经商 ,到 2 0世纪初这批犹太人已在上海建立起了一个颇具规模、富有富足的犹太社区。原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犹太人由于那里出现的迫害和革命 ,于 2 0世纪初来到哈尔演、天津等地谋生。其人数增长迅速 ,到 192 0年仅在哈尔滨一…  相似文献   

8.
富饶美丽的沪宁杭地区组成之一上海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它与江苏、浙江相邻,南临东海.北部与东部临长江,是一个三面临水的海陆城市。又因吴湘江近海的一段相传为沪渎.战国时上海属于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故上海市又简称为沪或申。沪地面积为5800平方公里.地理条件优越,是中国和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之一。拙文试就这一地区在先秦时期的民族和文化作一浅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移民分外迁与内迁两种。外迁移民类型主要有躲避战乱、灾害型和政府强制型。外迁关中移民结局大多悲惨,或被杀、被掠,鲜有光鲜于世者。关中移民内迁亦有两种类型:一是统治者为充实长安,维持政权与发展经济而进行掠夺性移民;二是周边地区人口主动迁至关中。内迁移民从不同方向而来,具有多方向性、民族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内迁移民对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库区移民为了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形成了三峡移民精神的丰富内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移民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弘扬。总体而言。外迁移民生活比较稳定,后靠移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移民居住区的形成,是不同文化生活相互碰撞的结果,但移民居住区所具备的不同特征,则主要取决于移民的文化素质,历史背景,以及他们对居住区的依赖程度。由于种族、习俗、生存条件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早期美国唐人街在文化生活、社会架构和移民的思归心理等各方面,都展现了有别于其它移民区的明显特征。这一历史现象,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中华文化凝聚力作用于海外华人社会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上海的外侨社会中,领事官员和海关的外国籍关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职业群体。领事官员代表各自政府依法管理各自国家的在沪侨民,他们在租界的形成、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租界的政治、行政、司法、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租界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就掌坛在这批享有治外法权的领事或领事团的手中;海关的外籍关员则是仅次于领事官员群体的另一个重要的职员群体,上海海关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个群体的重要性.他们操纵和控制着整个上海海关,也操纵和控制着中国的一大经济命脉。尽管在外侨社会人口构成中,这两个职业群体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他们肩负着非同寻常的使命,扮演着其他任何职业群体所无法替代的角色.即最大限度地维护欧美列强在上海乃至在整个中国的商业利益。所不同的是,领事馆是各国派驻上海的外交机构.而海关毕竟是上海的而不是外国的服务机关,包括税务司在内的每一个外籍关员在理论上都是中国政府的雇员。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辛亥时期东南地区的革命中心。辛亥革命后 ,在上海的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出现新的气象和发展。其间 ,在沪海外华侨归侨积极参与 ,贡献良多 ,然以往尚少专论 ,我们试作补充。中国人旅居海外 ,可追溯到较古时期。鸦片战争后 ,随着国门被强行打开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 ,相继离乡背井 ,去海外谋生 ;其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计远去他国 ,不少人是被外国列强作为苦力强行掳掠而去。由于中国国势贫弱和清皇朝的腐败统治 ,侨胞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在海外受尽殖民主义者的欺凌、压榨 ,很多人客死他乡 ,遗恨九泉。惨痛的经历 ,使…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关注。为了更好推动经济发展,美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移民政策。19世纪后半期,美国政府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有所限制,但是对技术移民的大门始终是开放的。移民对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高技术移民的到来则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的贡献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月汉浔事件后,中外共信亦失,引起长江上游地区美侨的大撤退,上海一时之间成为美侨避难地。鉴于庚子事变的深刻记忆,列强对防卫上海租界采取不同政策。与英国迅速出兵相比,美国在防卫上海的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为了舒缓增兵护侨的压力,美国政府在英国出兵后适时抛出上海中立案,不久即遭失败。之后美国趁势改变方略,调派海军陆战队第六团赴沪,充实护侨兵力,并最终形成列强合作防卫上海租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上古时期蜀地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传说、文献、考古三重证据可得确认。中上古蜀地居民呈多元混生形态,因移民、融合而产生历史层次性,其底层是上古蜀人;秦汉时期的移民,是蜀人的第二层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蜀移民,成为蜀人的第三个层次。秦汉移民有十二种模式,所形成的接触与融合,致古蜀人的结构呈动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氐羌僚等少数民族入蜀、侨置郡县,古蜀人的面貌基本定形。蜀地自古以来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聚集区。移民的主要成分来源于与蜀地相毗邻的西北、荆楚及周边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上海从七百年前的一个小城镇,突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海运发达,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和中国社会的激烈动荡。殖民主义者、商人、冒险家,无不纷纷涌入上海,以期展其才,逞其能;江浙等地的巨富、豪绅以及破产农民,亦纷纷来沪,避祸或求生存。上海顿时成为一个华洋杂处的移民城。因多元文化的撞击,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但它的发展是畸形的。解放后,政府对这个大都市在加以改造的同时,鼓励对外以及市内的人口流动,从而使上海人更具有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宽容、灵活、开放的新特质。这是上海继续改革开放的软件,进一步都市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中国人背井离乡到东南亚谋生。他们身后无利炮坚船,身上无资本,几乎全是劳动力移民。绝大多数华侨都是从艰辛的体力劳动或做小买卖开始创业,经过长年累月克勤克俭的劳动与积累,才慢慢有了一些资本,然后再逐渐经营或投资种植园、矿场、商行乃至近代工业。至太平洋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侨经济在当地已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太平洋战争前、中、后的东南亚华侨经济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吴宏读博士撰写的机代农业地理)一书,最近已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把元代农业不仅仅当成地域生产布局来叙述,更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一次社会经济大发展来研究。蒙古族统一华夏,以往一些学者认为是“异族统治”,一口咬定是个黑暗的时代,对元代的历史或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或过分夸大其消极落后的影响,导致历史的曲笔,从而使得元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真理长期被湮没。可喜的是现在终于有了这部完全而精确的元代农业地理专著,可以拂去蒙在元代农业经济史上的尘埃。全书7章,用了5章谈元代在移民屯垦、水利建设、边疆地区农技…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与上海的民间往来,至迟在明末清初已经较为频繁。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粤沪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广东商入的季节性商业贩运,尤以棉、糖贸易为大宗。晚清以来,随着上海口岸的开放,大批粤商随洋行而涌入上海,他们除了从事原先的季节性贩运外,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建设之中.为上海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界对此问题尽管有所涉及,但并无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