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法硕 《理论界》2011,(2):34-35
功利主义伦理学从趋乐避苦的人类本性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原则,试图将个人利益加总成共同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功利主义成为公共政策的指导原则,其后果导向、效用计算被应用到公共政策评价之中。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追求片面功利原则的公共政策存在各种弊端,影响社会公正,使公共政策价值失范。本文着眼于分析以功利主义为伦理导向的公共政策所存在的困境和新功利主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朱海林 《兰州学刊》2006,(9):20-21,141
自爱是德性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利己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人性论基础。人性自爱与人性利己的差异,预制了德性论与功利论伦理思想的迥异。可以说,德性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在道德的目的、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差异甚至对立,都是基于对人性问题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个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建立个人走向社会之桥,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伦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学派的伦理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努力,但他们仍是从个人出发,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个人利益,其基本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由个人的最大功利即幸福扩展演化而来的。实质上,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正是功利主义的一个内在矛盾,密尔以所谓的“社会感情”为纽带企图把这两者统一起来,解…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因以功利最大化为道德评判的标准,被指责可能会为了追求功利的最大化而导致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密尔通过把人类关键性利益设定为个人的基础权利、把功利原则设定为价值论原则两种方法,使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个人权利,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该如何设定权利的说明,也为我们分析特定情形中的权利的权限范围提供了基础。但是,密尔的方法仍然面临着"幸福"概念无法达成共识所导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合理功利意识与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边沁在1768年对牛津大学的访问中首次提出功利原则,即“每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后来又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一书中提出“当我们对于一个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幸福。”而所谓幸福就是获得利益和快乐,这条功利原则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福利原则。简单地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的张扬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 ,是欧洲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代表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方向 ,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 ,特别是英美 ,功利主义在道德、经济和政治领域得以全面张扬。今天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人们追求功利和利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功利主义在诸多方面得到张扬 ,如何科学认识和批判这一现实 ,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功利主义常被人们庸俗地理解为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 ,这是功利主义在生产生活中的最初萌芽。但功利主…  相似文献   

7.
糜海波 《学术论坛》2006,2(10):32-35
文章认为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共性是主张以利来规定义,德行为功利服务,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它们的学术分歧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社会功利本位,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并重以及节约论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本位,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以及幸福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为价值导向,确立人本理念,弘扬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亮之"事功之学"将古代功利主义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自此,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陈亮学说是建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之上,追求道义与功利的统一,并以后者为判定标准,这便是陈亮学说的理论基础.正由于其思想学说之特质在于以事功或功利为标识,政治思想便构成陈亮学说之主干,在继承传统儒家主流政治理念的同时,多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9.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丽 《兰州学刊》2008,(3):158-160
文章概述了古典功利主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主要从密尔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即快乐主义向幸福主义的转换、功利原则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制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简述了密尔在自由和正义两方面对于边沁功利主义的补充,试图通过整个分析比较的方法,更深入了解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任丑 《理论与现代化》2007,3(4):100-105
中国传统功利思想历来是个聚讼纷纭的话题。如果以西方经典功利主义为参照,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传统功利思想追求“我们”的而非“我”的功利,它是自然的而非自由的功利思想,是“同”的而非“和”的功利思想。在功利主义已成为一种强大思潮的今天,我们要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自我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大胆吸取西方功利主义的合理要素,彻底改造传统功利思想,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否定因素的新功利思想。  相似文献   

11.
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个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应用伦理学的任务与其说是追求道德真理,不如说是寻找道德共识,也即通过理性的论证来赢得大多数人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有关伦理冲突的解答方案。因此,应用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各种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并为对它们的应用做出论证。通过对功利主义、契约主义、德性论、责任伦理、形式化的道德法则等各种论证方式的分析,文章认为,任何单一的伦理学理论都难以在应用伦理学的平台上占据统治地位。而人权原则则是各种伦理学理论共同的道德视点,它构成了应用伦理学进行道德论证的惟一基点。应用伦理学的论证过程,就是以这一共同的道德视点为根基,以多数决原则为辅助,以纠错机制为补充,为道德冲突寻求解答方案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主义以功利原则为道德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忽视人的分离性的指责。如果基于批评者的逻辑,密尔的功利主义在逻辑上可能容纳人的分离性;而密尔通过把不伤害他人划定为是完全强制性的义务;把积极援助他人划定为不完全强制的义务;把自愿的自我牺牲划定为人类最高的美德等三方面对道德责任领域进行限定,避免了功利最大化成为个人的道德责任,使得其理论平等地关照了每个人的利益、幸福与基础权利,从而使得密尔的功利主义在理论上得以容纳人的分离性。  相似文献   

13.
杜威工具主义伦理观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哲学观,它视道德为谋取现实利益、实现人生幸福的工具,并在实用一功利的现实价值取向、变与不变相统一的人性论和个体道德经验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体现.其本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新个人主义".此一工具主义伦理现,使实用主义伦理学在获得其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同时.全面实现了实践理性向工具理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庄晓平  郝文君 《学术研究》2012,(12):27-31,159
自主原则之所以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四大原则之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为了保护和促进患者或受试者的最佳利益。而密尔的伦理思想成为了该观点的辩护理由。密尔认为个人是自己最佳利益的最高主权者。这种强调效果的观点,丰富着生命伦理学中自主理论的理解,符合了人类医疗实践中的经验。但正如任何理论落实到现实都可能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一样,密尔的伦理思想因太过于强调后果以及难以解决功利与正义之间的道德冲突,而导致了以此为基础的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在实践中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5.
西方规范伦理学的三大理论,即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不但互相排斥,而且各有无法自愈的弊病。究其病因,在于三者都是片面的规范伦理学,都藐视既有道德,所主张的道德原则也都不是既能容纳品质规范,也能容纳行为规范的一级道德原则。据此诊断,对三者的疗救方案就是将它们都作为完备性规范伦理学的部分性理论,进行位置和功用的重置。其中,德性论负责研究德性,其德性原则应为"要有德性"。道义论和功利论则是德行论中用于特殊行为选择的方法性理论,前者为是否可以在某些时刻违反道德规范的问题提供指导原则,后者为如何应对道德困境提供指导原则。经此重置,三种规范理论不仅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且它们原有的弊病亦随之消失。可是,如果世上并没有既能蕴含品质规范也能蕴含行为规范的道德原则,那所谓完备性规范伦理学就不会存在,对三种规范理论的病因分析和疗救方案也就失去依据。事实是,已有的"人本伦理学"就是一种完备性规范伦理学,它提出的人本道德原则就是这样的道德原则,因为其关于做人和做事的根本要求,就既蕴含品质规范,也蕴含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它还能同时满足一级道德原则所必备的其他条件,并且其中一条关于至善的规定,也是唯一和至善所应有的四个特征相吻合的至善。所以,人本伦理学及其道德原则是唯一正确的完备性规范伦理学和一级道德原则。既然完备性规范伦理学及其一级道德原则确实存在,而且是正确的,那前述关于西方三种规范理论的诊疗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面对道德冲突:功利与道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平 《学术研究》2004,3(4):45-50
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道德哲学中互相对立的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派别。现代功利主义吸收了道义论的合理成分 ,区分行为功利和准则功利 ,从而将道义论容纳在准则功利之中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功利和道义的统一。笔者赞赏新功利主义的发展趋势 ,并从行为功利和准则功利相统一的立场出发 ,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冲突现象 ,其中包括人体实验问题、胚胎权利问题和生态伦理问题 ,等等。  相似文献   

17.
要了解西方伦理学,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英美伦理学的争论,首先要了解义务论与功利论的对立。这一对立在今天的西方伦理讨论中仍占据着中心位置。在富特选编的《伦理学理论》中,包含了对支持或反对功利主义的广泛的分析。其中包括罗尔斯早年的文章《关于规则的两个概念》。在这篇文章中罗尔斯宣称支持功利主义。以后,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又反对功利主义的理论,而采取了一种非常接近于康德义务理论的立场。但在最近出版的论文集《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不再强调发展一种广泛的、普遍适用的伦理方法,而更强调政治本质的问题。从罗尔斯身上我们看到,义务论与功利论之间不断的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是边沁的核心思想,在这种功利原则前提下形成什么样的权利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理论研究很有启发意义.权利源自法律,而非相反;权利是可以按功利原则进行理性衡量并确定的.这是边沁权利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弄清功利主义代表人物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功利主义具有重大作用。穆勒的功利主义追求内容的完备性而牺牲了与形式的一致性,西季威克则站在直觉主义立场上对穆勒功利主义的三方面内容:快乐的质与量的区分、功利原则的证明和良心的内在制裁理论提出了批评。但是在直觉主义的基础上,西季威克由于机械地割裂了个人幸福与普遍幸福的关系,不能解决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矛盾,最终陷入了实践理性二元论。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兰州学刊》2012,(5):11-15
在密尔看来,功利主义幸福不涉及某些具体的个人快乐和实质性的道德品性,它探求的是一种对待个人与多数人利益(幸福)的态度和衡量决断的标准。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相较于个人利益(幸福)而言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幸福),惟有如此社会才会是和谐良善的,公民才能拥有良善幸福的生活。功利主义幸福观所提供的以整体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以往古希腊以来关于幸福践行的问题上所存在的困扰和担忧可谓是做出了恰当的回答,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