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來,我国哲学思想界对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問題以及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我們相信,随着問題討論的逐漸深入和正确解决,对我国哲学工作者思想理論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們河南哲学工作者,在討論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时,曾經引起了热烈的爭論。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在討論中,有三种不同的意見。簡单說来,第一种意見认  相似文献   

3.
我写这篇論文的动机,是企图从經济方面,特別是从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来說明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社会經济的性质及其所发生的变化。非常明白,要說明这一“天崩地解”的时代的性质,就要求我們对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历史进行全面的系統的研究,也就是要求我們广泛地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經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問题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联和彼此約制。这个問題很大,显然非三言两語所能交代清楚。因此,在这篇論文中,我仅把我的研究限制在經济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五四年纪念洪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以来,学术界曾經对《长生殿》展开过不少的爭論。有些問題,至今意見仍很分歧。这篇文章想就作品的主題思想及李楊爱情評价等問題来談談我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对《长生殿》的主題,有的认为是政治批判,不时爱情主题,有的則强調是爱情主题不是政治主題。这种爭論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长生殿》問世之时就已經产生了。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說:“棠棣相国尝称于是剧乃一部鬧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这可說是当时一般人对《长生殿》的看法。但朱襄在《长生殿》的序里說:他看到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我写这篇論文的动念是很早的,文献蒐集也不是最近期內的事情,特別是日人加藤繁写的宋、金貿易論和国人全汉升写的宋金間的走私貿易,讀过以上兩篇論文之后,开始引起我对这一問題的注意,当时我内心中就发生过疑問,宋、金間的貿易問題,确是很关重要,事件經过也相当复杂,可是契丹建国也有百多年的历史,宋、辽兩国从澶淵結盟以后,和平相处时間很長,除却我們十分熟习的雄州榷场外,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6.
苏联会計学界自1953年4月起在“会計什誌”上展開了会計核算对象与方法問題的討論。問题首先是由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維奇兩教授提出的。以他們的論文“論会計核算的对象与方法問题”为起點,陸續發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从已發表的文章看來,意見相当分歧。就对象問題來說,几乎每一位参加討論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討論核算方法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意見也不统一。这表明:要正確解决以上兩个問題,还需要進行深刻的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7.
一我在《元明南戲考略》一书里写过一篇《元明南戲的新資料》,介紹清初張大复的《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六册抄本(据一厂1944年所发表的《寒山堂曲譜》一文)。我那篇文章的末尾說起:“一厂先生說,預备將这抄本南曲譜出版,这正是我們所熱烈盼望着的蛭扔小苣俊?必有殘文,由此,我們又可獲得不少的南戲材料了?爆F在距离一厂发表該文的时間已經相隔十五年,这抄本一直不會影印出版;听說北京大学录副一部,我还不曾見到。但是,在去年,我却由于路工的介紹,向傅惜华把另一  相似文献   

8.
一最近,在史学界开展了曹操問題的討論,好多同志对于应該如何評价曹操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无疑地,这是很好的現象。通过这次討論不仅对某一具体的历史人物可以取得比校一致的看法,而且可以帮助我們正确地看待与評价历史現象历史人物。在討論中,大多数同志都列举史实就史学范疇展开了不同意见的爭論,然而也有不少同志在文章中涉及小說“三国演义”,对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同志还正面地提出了小說“三国演义”的思想傾向方面的一些問題,因此,这里有必要就小說“三国演义”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个月来,我們結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进行了几次关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討論。这个討論,对于提高我們的馬列主义文艺理論的水平,开展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指导我們的創作实践,都有巨大的意义。經过討論,許多问题比以前明确了,但有些问题,看法仍有分歧,特別是接触到中国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时候,意見更多。下面打算就討論中所爭論的若干論点,結合“五四”时期文学史上的一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粗淺的看法。首先提出來的問題是对革命的現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中的“革命的”的  相似文献   

10.
一朱德熙、卢甲文、馬真三位同志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4期,51—64頁上发表了一篇題为《关于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的論文,对現在流行的一种企图解决汉語一詞多类現象的理論。即“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理論提出評論,附带地也对高名凱的詞类理論提出意見。我們細讀这篇論文之后,觉得这篇論文,正如某些人所說的,①的确是給划分汉語詞类問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是从这缺口里流出的水却沒有流入他們所希望流入的渠道,相反地,却正好流入了他們所批評的汉語实詞沒有固定詞类的理論的大河、因为这篇論文虽然正当地批評了名物化理論的某些論点,但也有許多矛盾的論証,它不能証明作者們所认为正确的理論,它实际上反而証明了作者們所坚决反对的学說。  相似文献   

11.
賈誼(公元前200—168年)是汉朝初年最大的哲学思想家和杰出的政論家。作为一个政論家,賈誼站在地主阶級的立場,討論了有关維护地主阶級政权的根本問題,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他的《治安策》对于巩固地主阶級的統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哲学思想家,買誼继承并且发展了老子和稷下唯物派的唯物主义思想。这表現在他所作的《道德說》(《新书》卷8。以下引文依卢文弨校本)。这篇論文,以前人都忽視了,以致其中的錯字很多,有些地方不甚可解。但就其可解者看起来,这是汉初一篇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篇論文可能是贾谊十几岁时候作的。这篇論文开始就說:“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  相似文献   

12.
这篇論文,在本校第三次科学討論会政治經济学教研室分会中,會引起热烈爭論,迄今尚未获得完全一致的意見。但作者在本文中坚持資本周轉对利潤率的影响,要考虑的只是可变資本的周轉速度而不应是垫支資本总周轉速度的論点,因此認为政治經济学教科書第十一章所提出的“由于固定、资本比流动資本增加得更快,整个資本的周转就緩慢起来,造成利潤的下降”这一論点是不正确的。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观点时,把垫支資本总周轉与总资本周轉这两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且偿試論証了总资本周轉明与可变資本周变期的一致性,同时还根据自己的体会,說明垫支资本总周轉这个概念在資本論第二卷第三篇关于資本周轉的整个理论中的意义和地位。这些論据編者認为是值得理论工作者的注意討論的。  相似文献   

13.
一在胡適的文學思想中,最使人迷惑的是他所謂“歷史進化的文學觀念”。這是他在“五四”期提倡白話文的理論武器,他在嘗试集自序中就說:“這個觀念是我的文學革命論的基本理論”;也是他長期解釋中國文學歷史的主要依據,他在白话文學史的引子中說:“我們現在研究這一二千年的白話文學史,正是要我們明白這個歷  相似文献   

14.
究竟什么是哲学的根本問題,学术界已討論两年了,問題仍未解决。为什么討論了这么长的时間还不能达到一个統一的认識呢?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問題,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說明白的,它牵涉到許多重大的哲学問題。这里我不打算論述牵涉到的所有問題,而只就有关几个問題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見。我的观点是哲学的根本問題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哲学的根本問題即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問題。其二,是  相似文献   

15.
不要引导他們过于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賤感,这是我們訓炼后輩所应循守的方針,故一面要培养他們的高度爱国心;一面又必要使他們知道自己向来的短处,才能够急起直追,以适应当前一日千里的社会主义建設。就古人的科学成續来論,无疑有不少独特的、卓越的和世界领先的創見,可是平均水准并不算高,这是我們的短处。陈遵妫氏在他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簡史》說:“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只表現在历法上;……我們可以說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世界上最有研究的历学。”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批評得恰如其分。可是同书在别的地方,有时却违背着这一观点,所以便不无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厦門大学教育学教研組曾寫了《試論理論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針》一文。这篇論文是根据1956年以前我國高等学校在貫澈理論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針中的一些經驗与問題,提出我們的意見的。論文的主要論点是: (一)馬克思列宁主义認識論所揭示的人类認識过程的规律,是指人类总的認識过程的一般規律,也是各种形式的認識活动的基礎;但是每种形式的認識活动又以它自己的特点來体现認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撫今思昔”“摊陈出新”馬寅初先生的新著《我的經济理論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場》在1958年二月問世,三月間我在一家書店見到了。当我站在書櫃边把目錄涉獵一遍,再把其中作为引言的《此書各篇論文内在联系的說明》一文看过后,不禁大有所感。一是佩服馬老不老,不僅把俄文讀通了,并还讀了不少馬列主义的俄文原著及毛主席著作,奋勉前進,令人望塵莫及;但同時又感到,旧的学問知識,或資産階階的思想教育對于我们年事较大的高級知識分子,該是多么沉重的前進包袱。象馬先生这样孜孜不倦地奋勉兢進。从那篇“說明”中,仍旧充分地顯示出了他的老一套的观点和思想方法。他本来是要說明全書各篇的内在联系的,而結果却連表面的形式邏輯也沒有給我们指出来。  相似文献   

18.
“古史辨”一書主要收集解放前30年間國內史学界所撰寫的有关古史古書的討論文章。这书先后出了七集十大冊,共320余万言,份量可謂不少,討論范圍除主要的关于中国古史傳說、古帝王的系統問題外,更涉及到經書子書的考辨以至于陰陽五行思想等方面。由于这書是采取討論文集的編纂形式,所以各文中的意見有許多紛歧甚至絕然相反的地方,作者亦是包括多方面的人。但在这里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結論,以为“古史辨”的編纂是沒有什么眉的,只是把一些文章雜凑起來就算数的呢?我認为不能这样說,“古史辨”是有它的主導思想和中心內容的,从他的几位主要編纂人的文章來看,侭管所談的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在郑州大学学报第一期上,看到丁一英先生的文章論到我譯出的普希金抒情詩。譯诗的討論有助于譯者的提高,譯者应該尽量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丁先生提出的一些宝貴意見,譯者应該咸謝,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的意見的主旨及主要論点,涉及譯詩的根本問題,远超出对几篇譯詩的指責或評价。既然问題带有一般性质,而我又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愿意提出作公开的討論,以就教于丁先生和讀者。  相似文献   

20.
从四月分以來,外文系教师連續举行学朮討論会,結合教学实踐,就外語教学中“听、說、讀、寫”的关系問題,开展爭論。在上一階段討論的基礎上,于七月一日提出《怎样处理外語教学中“听、說、讀、寫”的关系》的論文报告。这篇論文認为,“听、說、讀、寫”的关系应該通过“口語与書面語”、“領会与复用”的关系來認識。从“口语与書面語”的关系來看,在外語教学入門階段,口語应当是主導的(应当“从語到文”),在一定条件下,書面語才逐漸取代口語的主導地位。从“領会与复用”的关系來看,在整个外語教学过程中,复用应当是主導的,但这并不排斥在某个短时期內把領会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