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由于对城市空间绩效认识不足,导致居住分异现象愈演愈烈。以城市空间绩效与居住分异的关系为基点,分析了城市用地功能对偶互补、区位红利、边际替代、空间分割、路径依赖等机制对居住分异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边际替代;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设施配置;坚持协同规划,发展城郊产业,促进职住平衡等对策,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当代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居住组织结构、社区类型和社区空间、社区组织行为等居住行为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代我国城市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城市社会组织结构正在或已经从“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变。当代城市居民出现了异质性,多类型城市社区并存是当代城市社会的主要特征,我国城市社区正向阶层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顺的近代居住建筑以普通的和风住宅和等级较高的欧洲折中主义别墅为代表。以大量实地调研和测绘为基础,分析了旅顺近代居住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在殖民统治下人们居住方式的转变。得出了在强势殖民文化的影响下旅顺居住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自主近代化和输入式近代化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居住空间景观面貌的优化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对于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关注日益成为主流,这一趋势必将对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以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征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强化居住空间区域认知的方法.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宜居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空间批判理论溯源式研究的学术背景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间化解读,探析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地理学,是扩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资本生产的空间规划与时空辩证法展示的地理学情景,雇佣工人的城市居住空间状况和资本的力量造就的对抗性的城市地理关系,以及基于资本的国际化运动,共产主义革命作为全球性而非地方性存在呈现的空间意蕴,构成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地理学的话语主体。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贯穿其间的空间地理学思想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整体形象,尽管它并非是关于空间的一种元理论。  相似文献   

7.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角度,提出个体在居住空间选择中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是从微观角度对居住空间研究中的宏观视角进行的有益补充。居住空间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不仅是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空间选择结果,同时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空间资源相对平等的使用,并进而影响社会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固化。  相似文献   

9.
居住正义问题在生活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凸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以及房地产业的无序扩张,更使居住正义有了空前的现实迫切性。马克思、恩格斯以对资本逻辑的整体考察为起点,对城市居住非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彰显了资本主义社会居住问题的本质:居住困境与居住空间的资本化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居住非正义根源于普遍化的资本...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与极化——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研究不应忽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里较为普遍的居住分异问题.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以广州为例,可以考察建国以来城市居住空间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的极化.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本质是社会不公正、社会不平等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可以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监管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四个方面来思考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人人关注生活“幸福指数”的时代,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邻里关系是两项重要的检验指标,而城市社区景观空间则承载着实现这个重要指标的任务。以浙江沿海开放城市——宁波为例,结合宁波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在居住、邻里交往空间合理营造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策略,构建合理的社区景观空间建设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研究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融合应该区分由雇主提供住房与自主租赁住房两种形式.通过对使用应答推动抽样获取的1042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动人口地理数据,发现雇主提供住房者总体来看是个人流动,而租房者更像是家庭流动,特别是携带了未成年子女的流动人口中也更有可能租房.而从地理区位来看,租房者与携带未成年子女者的居住具有城郊化的趋势.基于数据分析可见,两种居住状态的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有差别,建立适合我国的流动人口空间融合理论应将此考虑进来.另外,流动人口解决自己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上能力不足;而要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应该重视与流动人口有关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3.
拆迁安置社区的形成是我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表征,是一个兼具社会性、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多元场域,折射出传统村落居住空间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转换过程中的各种空间冲突。借助列斐弗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依据社会空间类型学,将H社区拆迁安置空间的变迁分为“差序空间”、“离散空间”和“差异空间”。在分析其空间生产的过程中,探析农转非社区空间冲突的根源,并试图构建消解空间冲突、走向理想型差异空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居住空间的种种弊端使人们怀念传统合院式居住模式。从空间特质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两个角度分析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的优势所在,从中提取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设计的精华,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适宜居住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居住隔离理论视角引入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全国七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长三角地区七城市劳工调查数据农民工子样本的分析,揭示了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大分散、小集中”的块状分布状态。 文章从结构和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一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全景呈现了城市亚文化区域作为居住隔离的社会后果及其内部特征。 最后还对杭州市三位一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希冀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民居住的多样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带来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设所形成的单一性、集合性的住宅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住宅发展的阻碍。文章讨论了城市居民居住行为的变迁对城市住宅的新要求,认为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能留给城市居民住宅改进发展的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对住宅功能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居住分化甚至互相隔离的状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应以群族融合、混合居住、公众参与为主线的治理对策解决城市分异问题,以期达到人类追求和谐相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上,调查获取了南通市132个建成居住社区的数据,统计计算各个居住社区得分,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总结南通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居住生活模式。文章对英国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人类集约式居住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城市人口集聚、城市社会制度、城市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发展的视角对集约式居在行为、空间、公共住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居住行为的角度研究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审视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居住郊区化的背景下,广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最直观表现在城市人口内部迁居行为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当前广州城市内部迁居意愿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广州居住郊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并针对在广州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