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制变形的原因及其对企业改革的影响卢兴前在放权让利、承包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没有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预期的效果时,人们纷纷把渴望搞好国有企业的目光投向股份制上,于是股份制试点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在这些股份制企业中,规范的股份制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2.
人文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王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先后经过了“行政性放权让利”、“两轮承包制热潮”、“两步利改税”、“股份制试点”以及不同形式的租赁,国有民管、授权...  相似文献   

3.
产权变革巳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十多年来,为搞活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以“放权让利” 为核心的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生产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以国家股和企业法人股(从最终所有者看亦为国家股)为主的股份制改造等.但这种以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权能为标的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低、增殖慢、浪费严重的状况.其根源在于无论是承包制企业还是以国家股与法人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政企多难以真正分开.  相似文献   

4.
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揭开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帷幕,迄今已历时20多年.其间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改革等,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始终没能使国有企业走出低谷,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何困之有?从现存的问题看,国有企业的“困”主要表现为:困难和困境.从困难来说,国有企业陷入市场和资金的困难.在市场上,由于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国有企业大量产品积压,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在资全上,国家实行拨改贷之后,过重的利息…  相似文献   

5.
搞活国有企业的前提是重构产权马新力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行政性分权、放权让利、推行企业承包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收效甚微,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未能“活”起来。原因虽然很多,但其深层原因是国有企业产权“缺位”以及由此繁衍的种种弊端。改革的实践显示:...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当前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经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阶段的初期价格、财税、金融、外贸、投资和流通等外围领域的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向前推进,改革的领域由外围深入到核心;改革的方式由整体推进转入重点突破;改革的重心由破除旧;体制转向建立新体制,这标志着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切实解决历史和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国外经验和我国改革的实践看,发展资本市场,无疑是克服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仍面临内需疲软、通货紧缩等问题,尤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仍然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地。国有企业不活,国民经济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活起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变革,历经放权、让利、拨改贷、承包制、股份制,到目前为止,唯有通过资本市场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这条道路存在巨大的空间。一个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上市已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意图。这是由中国经济体制的复杂性,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相对完备的证券市场环境,充分利用资本…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及其危害我国的企业改革从一开始就摆在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1987年后的“放权让利”和1984年的“利改税”在实践中进展都相当不顺利;1987年普遍推行的承包制,开始了初步的产权变革,但随之而来的是承包基数上的讨价还价、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企业效益的普遍滑坡和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后,企业改革才开始进入深层次实质性阶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围绕产权改革中心,国有企业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推行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所有制改革中的问题和弊病“放权让利”是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它打破了传统体制所固有的僵化停滞局面,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弊病。首先、放权让利改革未能在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放权方面,未能使国有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这表现在:(1)放权不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实行企业托管经营改革以来,关于如何“从根本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我们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这一层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改革,其总体思路基本上是按“放权让利一企业承包制十股份制试点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框架展开的。从总体角度考察,这一“渐进式”思路框架是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的外部体制背景和制度安排的变迁相适应的,它对于改革的稳定和深化,避免或降低改革成本的过多付出,绩效是显著的。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改革的主线选择基本上是在保持既定公有产权制度不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建设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李建勇国有企业改革看上去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实不然,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其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同以前的放权让利,放权让利仅仅...  相似文献   

12.
论搞活江西省国有企业的战略问题徐鸣国有企业的运转不灵亏损严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顽症。但这一顽症的症结是什么呢?在整个80年代,我们认为,问题的症结是企业没有财权与生产经营自主权。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基本线索,并以承包制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放权让利”到“利改税”、“拨改贷”,再到“承包制”,几次变革都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旧问题刚刚解决,新的、更大的问题紧接着就出现,并且更加严重。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开始实行“抓...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评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构建国有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指出证券、股市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股份制试点要坚决地办。这些重要的思想,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办股份制企业,加速股票市场发展的热潮,我国的股份制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一、党和国家已把推行股份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了实施的步伐。中国发展股份制已写进了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形式,在强调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承包制的同时,十分注意股份制改革,指出这是今后国有企业经营形式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是要解决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重新划分和再造国家与企业间的权责利关系,使其合理配匹和组合,以达到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为此,这里的权责利划分界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坚持资产国有制不变并保证其保值增值;二是充分满足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内部和外部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往的改革思路与实践包括“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未能真正解决二者结合的问题,原因就是产权结构不合理,权责利的划分不…  相似文献   

17.
产权市场论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迄今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兼及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第二次浪潮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特征,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开始在个别企业中进行股份制的试点.然而,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难以克服企业短期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制改造等,可以说基本建立起了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短期生产与其静态效率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动力却严重不足,动态效率十分低下.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国有企业攻坚阶段的改革,必须转到以改善制度安排的动态效率为中心的改革。同时,企业没有转入长期生产的动力,也是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需求不足现象的微观机制。企业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动力和能力,全社会普遍的"创新短缺"是我国刚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从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到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的矛盾至今仍然十分突出。矛盾的根源究竟何在?理论界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的症结由于国有企业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衰弱,从而抑制了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提高。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到企业活力不足主要受制于劳动力缺乏动力,但如果将劳动积极性的低下仅仅归结为收入分配不公,还缺乏充分依据。笔者认为,抑制劳动者积极性提高的根本因素是我国劳动就…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多年来,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国有企业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有企业经历了权力下放、放权让利、资产经营责任制、拨改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等不间断的改革,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制度、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现状,但是改革还没有完成。在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