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为加快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夯实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基础,近日浙江省兰溪市人事劳动保障局成立就业服务工作队,分赴全市18个社区,从6月份起,利用半年时间深入开展“进社区、帮就业”活动。就业服务工作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指导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就业服务队的工作任务:一是协助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平台,做到社区劳动保障室人员、场地、职责三落实,使社区劳动保障有序开展工作;二是建立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逐步形成畅通有效的劳动保障部门、乡镇(街道)、社区三级信息网络;三是将劳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我省数以干计的街道、乡镇、社区搭建起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数以万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壮大充实了劳动保障工作队伍,覆盖全省的劳动保障四级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 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层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本刊编写了《我们身边的劳动保障》系列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劳动保障的工作情况和基本知识,分期陆续刊登,敬请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深入成都市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对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提案落实情况进行回访视察。省政府督办室副主任张大庆,省劳动保障厅巡视员张格民、厅机关党委书记杨  相似文献   

4.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4,(4):F0002-F0002
正泸州市龙马潭区按照"统筹城乡、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夯实基础、规范服务、整体推进"的要求,在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建成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并重点打造了5500个个行行政政村村基基层层平平台台,,乡乡镇镇街街道道服服务务中中心心现现有有在在编编人人员员57人人,,专专兼兼职职劳劳动动保保障障协协理理员员89人人,,信信息息网网络络全全面面建建成成,,基层平台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实现了"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青白江区劳动保障局今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取得实效。该区建立和完善了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大力开展“送培训、送岗位、送政策”到村到户活动;依托市、区网络就业平台和省外劳务基地.收集和储备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的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攀枝花市狠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全市在16个街道、20个镇和6个重点乡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124个社区和67个自然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和就业服务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目前,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大部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具备30——2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所,并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办公设施,同时将基层平台建设资金和人员、工作经费均纳入了市县两级的财政预算,并由市里统一投入硬件设施。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纳入了全市“金保工程”统一规划,为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射洪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就业,突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整合资源,网络服务,信息共享”,基本形成了县、乡镇、社区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一条龙”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袁哲 《新劳动》2002,(20):23-23
9月1日上午.常州市天宁区新封街道举行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授牌仪式。从这天起,常州市19个街道的劳动保障服务所正式开始运作;据悉,常州市23个乡镇也将陆续建立各自的劳动保障所.常州也因此成为该省最早在静道和乡镇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所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承担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双重职责,是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山东省总工会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改革完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使其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清晰、各级党政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量薄弱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确立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的地位,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加强工会干部配备,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努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做好乡镇(社区、村委)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日前,浙江省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现场会在东阳召开,会议交流了各地创新调解仲裁工作的经验,现场参观了东阳市乡镇街道、村、企业三级基层调解组织建立运转情况。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劳动仲裁院省、市、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了仲裁调解——乡镇街道调解——村、社区调解——企业调解的四级联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网络体系建设;全省已有97.4%的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11年,全省各级仲裁委员会和乡镇劳动力争议调解组织以案例方式处理劳动争议67098件,占全省处理劳动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河南省南阳市2014年春风行动按照市春风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岗就业和促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每个乡镇选择2到3个行政村作为监测重点,实行月报制度。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农民工台账,及时掌握了本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新津县创新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建立双备案制度,以招募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强化基层人员配置,以四级服务网络为抓手,优化服务方式,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拓展实名制更新途径,有效夯实就业服务基础,推动全县城乡劳动者稳定就业创业。近两年,新津县依托"成都市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四维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自主研发的"新津县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镇乡(园区)和村(社区)就业和社  相似文献   

14.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是建设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网络.健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与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已认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等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网络.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扩大和延伸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和功能,逐步覆盖农村乡(镇).  相似文献   

15.
社区平台     
培训●成都市青羊区劳动保障局最近举办了首期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班,来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的法律监督员共26人参加了培训。参训人员较系统地掌握了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劳动监察的有关知识,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经过严格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这批参训人员将按规定颁发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证书,聘任期限为二年,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期满经考核合格可以续聘。张帆●遂宁市船山区劳动保障局最近组织全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所,区直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劳动保障业务经办人员160余人进行了劳动保障业务知识培训。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李安邦…  相似文献   

16.
张树槐 《中国劳动》2003,(11):56-57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工委、办事处倾全力建设街道、社区两个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努力构造较为完善的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不断开创街道和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一、健全网络打牢基础近3年来,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领导把做好街道和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关系到群众切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指通过设立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站所,向基层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人力资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都江堰市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作用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调解组织体系,夯实调解基础 创新建立并完善了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企业调解组织为主体,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建设.形成了全市调解工作网络,切实通过机关事业单位、19个乡镇(街道)、企业等调解组织从主体源头上实现劳动争议化解全地域、全领域覆盖.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好检查评估活动,提出以下评估内容:一、街道(乡镇)设立或确定的劳动保障事务机构,设有负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门工作人员,在社区聘用服务人员,落实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相似文献   

20.
截止去年底,全省194个街道已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落实工作人员506人;重点乡镇已建立劳动保障所2458个,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125人;在2236个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工作人员3539人。此外,在其他工作任务重的乡镇确定劳动保障工作机构1050个,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526人,覆盖全省的劳动保障四级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