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2月23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国家三方会议组成中全国总工会成员调整的建议以及国家三方会议和办公室组成人员调整建议,听取了国家三方会议2016年工作总结和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实施总结的汇报,分析研判了劳动关系形势,审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恢复30年来,坚持"协商、调解、一裁、两审"制度设计的"初心",旨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劳动争议。回顾过去30年,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鉴于劳动关系协调特别是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未能完全落地等问题,未来应继续从体制、机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发展,应对未来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遏制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的势头,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江苏省姜堰市加大"三方"协调制度建设力度,市劳动保障局、工会和经济发展局(企业组织)"三方"加强沟通和协商,采取切实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姜堰市于2008年4月成立了"三方驻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驻会工作  相似文献   

4.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8):F0004-F0004
近年来,成都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全域实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政府规章基础上,积极创新城乡就业社保维权工作机制,深化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相似文献   

5.
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精心指导下.我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三方机制的重要性.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上下贯通、联系紧密的三方机制组织网络.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三方机制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促进了全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四川的经济发展以及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港     
望江: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安徽省望江县针对当前企业改制所引起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日益增多这一现状,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入手,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建立并实行望江县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为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基层调解作用,该县劳动保障部门与县总工会联手,积极推动全县区域内依法生产经营的各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对申诉人较多的集体案件,在取得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我国劳资纠纷突出、劳动争议不断、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劳动关系状况,建立健全产业三方协调机制,不仅十分重要,而且相当迫切,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产业三方协调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探索一条在国家三方机制的指导下,雇主和员工平等协商、劳资双方和谐共处、共赢发展的产业三方协调新路子,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5]1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及相互配合的工作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劳动保障部门与工会组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一、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按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在涉及劳动保障工作和工会工作的很多方面历来联系紧密,相互配合,为劳动关系协调稳定,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了大量工作。为加强政府劳动保…  相似文献   

9.
一、园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并有效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初,在新都区举办的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当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果和经验受到与会人员高度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聂生奎表示,新都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新都区初步形成的具有中西部县(区)域特点的劳动关系工作模式和先进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创建和谐新疆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积极措施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自治区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劳动关系的政策法规,明确劳动保障、工会、企业联合会三方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责任。巴州、昌吉等地市、县、乡三级均建立了三方协调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区各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推动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积极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将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  相似文献   

12.
<正>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预防劳资矛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会同区总工会、区企联、区工商联等劳动关系三方,加大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集体合同覆盖企业9974户,覆盖劳动  相似文献   

1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5,(6):42-42
现将《2005年四川省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工作要点,充分发挥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的作用,做好2005年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的群体劳动争议是一种不同于集体劳动争议和多人劳动争议的新型劳动争议现象。引发群体劳动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农民工劳动关系不稳定且处于"双重体制外"状态,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不足而失灵。基于此,应对群体劳动争议的思路,应当从预防和处理这两个层面展开。预防的要点有:逐步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度;消除农民工"双重体制外"状态;畅通劳动者单个维权渠道;完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处理的要点有:选择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为中心、相关机构或组织协同参与的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处理程序设计应当注重查明争议内容和原因、平息群体对抗行动、协商调解和强制仲裁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07年9月,全国共建立各级三方协调机制10702个,比2005年提高33.28%。其中,市(地)级303个,比2005年增长13.06%;县(市)级2182个,比2005年增长10.76%;街道、乡镇、村、社区以及各地产业8179个,比2005年增长43.9%(数据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总工会网)。但是,我国产业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2002年全国建筑系统产业三方协调机制的率先成立外,目前,还没有其他的带有产业特征的全国性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值得一提的是,在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3月3日至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化与法律规制暨创新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项目开题会"。人社部法制司、劳动关系司、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管理司、劳动监察局、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上海、江苏、山东、湖南、黑龙江等省市人社部门的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深圳市坪山新区、广州市花都区、成都市新都区等"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关系创新实验基地"的代表近50人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成都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党委政府主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合力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广大企业和全体职工积极参与,通过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利益共同提升,企业和职工互利双赢,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9日,北京市劳动保障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北京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意见》(京劳社资发[2004]30号),主要内容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性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09年2月在成都市各区(市)县中率先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2010年11月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011年8月,在全市率先整合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近年来,青白江区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以社会化维权、社区化服务的方式,加强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础与能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协调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分类视角,对参与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协调治理的社会组织进行了类型学划分,共总结出:商协会、行业协会;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法外社会组织;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其他社会力量等七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就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建议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定位、参与领域和具体分工,继续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